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7492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包含:一热管、一第一风扇、一第二风扇、一第一感测器、一第二感测器及一控制器。热管包含:一循环侧位于循环空间内,及一换气侧连接循环侧并且位于循环空间外。第一风扇位于循环空间内,导引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流经循环侧。第二风扇位于循环空间外,导引循环空间外的空气流经换气侧。第一感测器位于循环空间内,感测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温度。第二感测器位于循环空间外,感测循环空间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器连接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一感测器及第二感测器,控制器依据第一感测器及第二感测器调整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的输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管式热交换器可通过一封闭空间内外的温差驱动而将热能由高温处传递至低 温处,若欲维持封闭空间内在一特定温度,对应封闭空间内外温差不同,则所需的最小输出 功率也不同,现有的热管式热交换器无良好的温度控制系统,因此常以过大的输出功率驱 动而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的热管式热交换器存在输出过大功率造成能源浪费的缺点,本技术 提供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设置于一封闭的 循环空间,该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包含一热管,包含一循环侧,位于该循环空间内,及 一换气侧,连接该循环侧,并且位于该循环空间外;一第一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内,导引该 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流经该循环侧;一第二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外,导引该循环空间外的空 气流经该换气侧;一第一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内,感测该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温度;一第 二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外,感测该循环空间外的空气温度;及一控制器,连接该第一风 扇、该第二风扇、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 器调整该第一风扇的输出,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调整该第二风扇的 输出。进一步地,还包含一通讯端口,连接该控制器而使该控制器通过该通讯端口连接 至互联网。进一步地,该通讯端口为一实体线路通讯端口。进一步地,该通讯端口为一无线信号通讯端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设置于一封闭的循环空间,该 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包含多个热管,各热管分别包含一循环侧,位于该循环空间内, 及一换气侧,连接该循环侧,并且位于该循环空间外;一第一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内,导引 该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流经该循环侧;一第二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外,导引该循环空间外的 空气流经该换气侧;一第一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内,感测该循环空间内的气温;一第二 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外,感测该循环空间外的气温;及一控制器,连接该第一风扇、该第 二风扇、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调整 该第一风扇的输出,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调整该第二风扇的输出。进一步地,还包含一鳍片,横跨该些热管设置而连接该些热管。进一步地,还包含一通讯端口,连接该控制器而使该控制器通过该通讯端口连接 至互联网。 进一步地,该通讯端口为一实体线路通讯端口。进一步地,该通讯端口为一无线信号通讯端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中热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循环空间200 热管201 鳍片210循环侧220换气侧311 第一风扇321 第二风扇410第一感测器420第二感测器500控制器600 通讯端 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 换器设置于一封闭的循环空间100,当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循环空间100外的空 气温度,通过本技术的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将热能由封闭的循环空间100内传递 至循环空间100外。于本实施例示中,本技术的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包含多个热 管200、一第一风扇311、一第二风扇321、一第一感测器410、一第二感测器420及一控制器 500。参阅图2,多个单向热管200较佳地平行并列,并且较佳地由多个鳍片201横跨连 接各热管200以通过鳍片201延伸热管200的热交换面积。热管200的二端分别为一循环 侧210及一换气侧220,循环侧210位于循环空间100内,换气侧220则位于循环空间100 外。热管200较佳地限制单向热传递,并由循环侧210与换气侧220的温差驱动。当循环 侧210的温度高于换气侧220时,热能由循环侧210传递至换气侧220 ;当循环侧210的温 度低于换气侧220时,则热能无法自换气侧220传递至循环侧210 ;当循环侧210与换气侧 220的温度差大于3°C即可驱动热能传递。第一风扇311位于循环空间100内,导引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并流经 循环侧210而与循环侧210进行热交换,使得热能由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传递至循环侧 210。热能再通过热管200由循环侧210传递至换气侧220。第二风扇321位于循环空间100外,导引循环空间100外的空气流经换气侧220 而与换气侧220进行热交换,使得热能由换气侧220传递至循环空间100外的空气。第一感测器410位于循环空间100内,设置于循环空间100内均温处,而感测循环 空间100内的空气温度;第二感测器420位于循环空间100外,与第二风扇321相邻设置, 而感测循环空间100外未经热交换的空气温度,而由此取得循环空间100内外的温差。控制器500连接第一风扇311、第二风扇321、第一感测器410及第二感测器420, 于本实施例中较佳地预设一工作温度于控制器500,以维持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温度在 此工作温度。当循环空间100外的空气温度低于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温度(工作温度)时, 控制器500依据第一感测器410及第二感测器420所感测得的温度差,计算维持循环空间 100内的空气温度在工作温度以下所需的热通量而调整第一风扇311及第二风扇321的输 出,改变循环侧210及换气侧220的热通量。当循环空间100外的空气温度高于循环空间100内的空气温度(工作温度)时, 循环空间100内外温差无法驱动热能由循环侧210传递至换气侧220,控制器500较佳地停 止运转第一风扇311及第二风扇321以避免能源浪费。于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当循环空间100外的空气温度远低于循环空间100内的空 气温度(工作温度)而达到一低温下限,使得循环空间100内外温差足够驱动热能直接通 过循环空间100边界由循环空间100内传递至循环空间100外,而维持循环空间100内的 空气温度在工作温度以下(于此应参考循环空间100边界的热阻计算得低温下限并设定于 控制器500内),控制器500停止运转第一风扇311及第二风扇321以避免能源浪费。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 设置于一封闭的循环空间100,包含一热管200、一第一风扇311、一第二风扇321、一第一 感测器410、一第二感测器420、一控制器500及一通讯端口 600。热管200、第一风扇311、第二风扇321、第一感测器410、第二感测器420及一控制 器500的功能、结构及其间相对连接关系如同前文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于此不再累述。通讯端口 600可以为一实体线路通讯端口(例如RS485、RJ45,本技术不限定 实体线路通讯端口的规格)通讯端口或者是一无线信号通讯端口(例如IEEE802. lla/b/g/ η,本技术不限定无线信号通讯端口的规格),通讯端口 600连接控制器500并可插接 一讯号线而使得控制器500连接至互联网。本技术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设置于一封闭的循环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温控系统的热交换器包含:一热管,包含:一循环侧,位于该循环空间内;及一换气侧,连接该循环侧,并且位于该循环空间外;一第一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内,导引该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流经该循环侧;一第二风扇,位于该循环空间外,导引该循环空间外的空气流经该换气侧;一第一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内,感测该循环空间内的空气温度;一第二感测器,位于该循环空间外,感测该循环空间外的空气温度;及一控制器,连接该第一风扇、该第二风扇、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调整该第一风扇的输出,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感测器及该第二感测器调整该第二风扇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克清
申请(专利权)人:台隆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廖克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