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成型式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7322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槽成型式换向器,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2),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3),所述换向片(1)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同。所述的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内无任何残留塑料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略了原有的铣槽工序,换向片材料也不会受到浪费,换向片片间绝缘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且消除了换向片跳片、飞片现象,延长换向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换向器产品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及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用换向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用换向器的制造方法普遍采用排片式,即首先对线材进行辊轧、退火、 拉拔,然后将已拉拔的线材冲制成换向片单片,再经排片、压制、固化、车内孔、车外圆、铣 槽、砂光、抛光等工序,而制成换向器成品。其中排片工序是采用圆柱型芯排片装置为骨 架,将换向片单片按同一方向一一嵌入该排片装置的凹槽中,再将云母片(原材料为云母 约占92%,胶含量约占8%)插入到各换向片之间,然后用固紧物箍紧(可简称为嵌排换向 片、插排云母片)。铣槽工序是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采用铣刀加工而成,绝缘槽内难免会存 在毛刺;同时,为了保证铣槽时换向片两侧边都能加工到位,换向器的换向片设计时的本体 部分要比铣槽后的本体部分稍宽,导致换向片材料浪费;制得的换向器的换向片片间绝缘 层要比片间绝缘槽稍窄,导致换向片片间绝缘性能差,从而影响了换向器产品的技术性能 及质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内没有 毛刺、换向片设计时的本体部分与成品后的本体部分等宽的槽成型式换向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槽成型式换向器,包括换向片、模塑 料,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所述换向片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同。采用本专利技术后,由于换向片设计时的本体部分与成品后的换向片本体部分尺寸相 同(即等宽),且省略了原有铣槽工序,换向片材料也不会受到浪费,片间槽绝缘层的厚度 也能相对得到有效加厚,使得换向片片间绝缘性能也得到有效提高。由于换向片之间的绝 缘槽(即片间槽)内无任何残留的外云母片,只有与换向器内部结构相连的内云母片和模 塑料,从而增加了换向片与模塑料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接触强度可靠、附着力及牢固 度得到提高,消除了换向器在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换向片跳片、飞片现象,延长了换 向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换向器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并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及质量。四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原有工艺制得的换向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包括换向片、云母片、绝缘槽、绝缘层)。图3为本专利技术槽成型式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C向视图(包括换向片、云母片、绝缘槽、绝缘层)。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可知,由公知的原有工艺制得的换向器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2、云 母片3,换向片之间的片间槽4先采用较薄的云母片3(原宽度为b)作为绝缘层宽度,通过 铣槽加工工序后,得到较宽的绝缘槽宽度B。也就是说绝缘层宽度比绝缘槽宽度稍窄(即b < B),换向片设计时的本体部分要比铣槽后的本体部分稍宽,导致换向器片间的绝缘达不 到高要求。设定铣槽长度为E,与碳刷配合长度为?,则F <E,即与碳刷配合长度很短。如 要与碳刷正常配合,必须增加换向器的总长。本专利技术槽成型式换向器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线材)温挤压(已含退火,使用铜 材连续挤压机)、拉拔,以及冲制(即将线材冲制成换向片单片)、排片、压制(即加入模塑 料进行压制处理)、固化(即在烘箱中进行固化处理)、车内孔、车外圆、砂光、抛光工序(而 制得换向器成品),所述的排片工序是先排换向片,再在换向片之间依次插排与绝缘槽宽度 相同的内云母片、与绝缘槽宽度稍窄的外云母片(内云母片与外云母片相互紧靠);然后在 所述的压制工序中(增加)进行外云母片去除处理(人工剔除即可),从而自然生成换向片 之间的绝缘槽,使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内没有残留物。其中,内云母片与外云母片的厚度不 同(内云母片比外云母片要厚些,以便于外云母片的脱落),两者的长度与原云母片有所不 同(内云母片的长度与原云母片相同,外云母片的长度比原云母片要短些),两者的宽度总 和应与原云母片相等。由于增加了去除外云母片处理而自然生成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故 省略了原有的铣槽工序,即换向片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等。如果是对线材进行辊轧、拉拔,则还需要再进行退火处理。如果上述的制造方法 是针对钩型换向器的,则在车外圆与砂光工序之间再增加车外钩(加工外钩厚度)、铣外钩 (加工外钩宽度)和弯外钩工序;如果上述的制造方法是针对槽型换向器的,则在车外圆与 砂光工序之间再增加铣焊线槽工序。如果上述的制造方法是针对带加固功能的,可在排片 工序中增加插排加强环工步。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槽成型式换向器(根据上述槽成型式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制得),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2,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3,所述换向片1之间的绝缘层宽度 与绝缘槽宽度相同(即相等)。即该换向器的换向片之间先采用与绝缘槽4(即片间槽)的 宽度相同的内云母片,再在片间插排比绝缘槽宽度较窄的外云母片,然后通过在压制工序 去除外云母片工步,从而得到同样较宽的绝缘槽宽度D。也就是说换向片成品后的本体部分 与设计时的本体部分等宽,片间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等,换向器片间的绝缘能达到 较高要求。由于外云母片是直接去除的,因此片间绝缘槽的长度G可以做到最大,与碳刷配 合有效长度H也可同样做到最大。由于片间绝缘槽是直接成型的,换向器的绝缘长度可最 大限度地利用,如此就可相对减短整个换向器的长度,以节约材料成本。权利要求1. 一种槽成型式换向器,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O),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3),其 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片(1)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槽成型式换向器,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2),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3),所述换向片(1)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同。所述的换向片之间的绝缘槽内无任何残留塑料片。本技术省略了原有的铣槽工序,换向片材料也不会受到浪费,换向片片间绝缘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且消除了换向片跳片、飞片现象,延长换向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换向器产品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及质量。文档编号H01R39/04GK201910558SQ20102069837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林飞, 林祥清 申请人: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成型式换向器,包括换向片(1)、模塑料(2),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片(1)之间的绝缘层宽度与绝缘槽宽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祥清杨林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