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7228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盖板、壳体、电芯和电解液。电芯和电解液密封于电池壳体内,盖板与壳体密封连接。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上设有正极耳,负极片上设有负极耳。其中,电芯中还设有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件间相互绝缘。正极导流导热件与正极耳导通;负极导流导热件与负极耳导通;正极导流导热件和/或负极导流导热件贯穿盖板用于引出电流。能迅速降低电芯内部热量,阻止极片上物质的进一步热反应,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保证电芯内部温度的稳定,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等。而且能保证电芯内部各处温度一致,消除温度差,使极片各处反应温度一致。同时导流导热件能起骨干和支架作用,支撑电芯,不仅易于装配,而且有利于电芯的卷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在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背景下,人们对新能源汽 车所寄予很大的期望。而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要求其具有优良的功率表现、循 环寿命和环境耐受性等。动力电池工作时基本处于移动状态,其工作环境多样化。动力电池为了提供大功 率放电、大能量供给,一般将大量电池串并联成电池组使用,而且为了汽车美观等基本存放 在密封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会不断积聚,而壳体散热效果较慢且有限,不能保证 电芯内部温度的及时散发,电池组的温度会不断上升,高温会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同时热 量的积聚也为电池的安全性能带来隐患,特别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环境可能是严酷的热 环境,而汽车又为长时间工作的人的运载工具,对其安全性能要求更甚。而且动力电池内部 在充放电工作时本身各部位的温度不均一,电芯端部的极耳由于是电流集结区,热量大,而 电芯内部温度较低,给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电池处于严酷的冷环境 时,工作状态不佳,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内部温差增大,恶化电池的使用性能。电池在 复杂的实际使用条件下,性能受到制约,因此寻求一种能保持电芯内部温度均一、可控的电 池,提高电池的性能,成为现在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电池工作时内部温度不均一、不可控,电芯在复杂的工 作条件下性能较差、不稳定等缺点,提供一种内部温度均一、可控,同时能使电芯一直处于 较优工作状态的电池。电池包括盖板、壳体、电芯和电解液。电芯和电解液密封于电池壳体内,盖板与壳 体密封连接。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上设 有正极耳,负极片上设有负极耳。其中,电芯中还设有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 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件间相互绝缘。正极导流导热件与正极耳导通;负极导 流导热件与负极耳导通;正极导流导热件和/或负极导流导热件贯穿盖板用于引出电流。正极导流导热件和/或负极导流导热件贯穿盖板用于引出电流,是指可以是正极 导流导热件与盖板连接也可以是负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连接导出电流,根据壳体的材料进 行选择,当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连接时,负极导流导热棒可以与壳体连接。也可以是正极 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同时贯穿盖板引出电流,此时极性相反的导流导热件中至少 一个极性的导流导热件与盖板绝缘。当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连接导出电流时,负极导流 导热件可以与壳体连接,也可以贯穿盖板导出电流,需与盖板绝缘。当负极导流导热件与盖 板连接导出电流时,正极导流导热件可以与壳体连接,也可以贯穿盖板导出电流,需与盖板 绝缘。也可以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同时贯穿盖板引出电流,作为电池的正、负电极端子或正、负极柱,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件均设有绝缘件。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棒状,也可 以为片状。盖板本技术可以为一个,位于壳体的一端,也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优选壳体两端均设置有盖板,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封和/或负极导流 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封;正极导流导热件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两端的盖板,即正极导流 导热件的一端从壳体的一端盖板穿出,正极导流导热件的另一端从壳体的另一端盖板穿 出,分别作为电池的正电极端子或正极柱;负极导流导热件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两端的盖 板,即正极导流导热件的一端从壳体的一端盖板穿出,正极导流导热件的另一端从壳体的 另一端盖板穿出,分别作为电池的负电极端子或负极柱,引出电流。即电池的同一端引出不 同极性的电流。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封和/或负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 封是指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至少有一个与盖板绝缘密封,也可以是两个同时 与盖板绝缘密封。或优选壳体两端均设置有盖板,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封和/或负极导 流导热件与盖板间绝缘密封;正极导流导热件的两端贯穿壳体一端的盖板,即正极导流导 热件的两端均从壳体一端的盖板穿出,作为电池的正电极端子或正极柱;负极导流导热件 的两端贯穿壳体另一端的盖板,即负极导流导热件的两端均从壳体另一端的盖板穿出,作 为电池的负电极端子或负极柱,引出电流。即电池的同一端引出同一极性的电流。本技术的电池的电芯中设有导流导热件,当电池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时,导流 导热件能迅速带走电芯内部热量,迅速给电池降温,阻止极片上物质的进一步热反应,防止 热量的进一步积聚及不能迅速散发带来爆炸等安全隐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导流 导热件能保证电池内部温度的散发,保证电芯内部温度的稳定,电池内部热量不积聚,电池 一直处于较优的工作状态,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等。特别是导流导热件处于电芯中,能保证 电芯内部热量的迅速传递,保证电芯内部各处温度一致,消除温度差,使极片上的活性物质 一直处于较佳反应活性,且各处反应温度一致,降低内阻,保证电池的性能,而且当电池处 于极端热环境时,能有利于电芯内部热量散发,降低电芯内部温度,保证电池的工作状态; 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连接,当电池处于极端冷环境 时,能将热量集中部位极耳连接区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电芯内部的集流体上,保证电池内部 的温度均衡,不仅极耳连接区不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发生安全隐患,而且使电池处于较佳的 工作温度,保证电池正、负极端的温度均衡,而且能迅速传递热量,迅速使电池恢复到指定 温度,达到工作状态,保证电池的工作性能,使电池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同时正极导流导 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作为电池的正负极端子或正负极柱引出电流,也加快了传热。而且 正、负极导流导热件处于电芯中,能起骨干和支架作用,支撑电芯,不仅易于装配,而且有利 于电芯的卷绕,有利于电芯的紧固和严密,防止电池移动过程中的颠簸、震动等造成电芯的 松动和变形等,损坏电池和电池组,以致串并大量电池的电池组的失效,带来巨大的损失。优选正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设置绝缘件;负极导流导热件与盖板间设置绝缘 件。绝缘件可以为具有喇叭空心结构的锥形塞等,有利于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 件的穿入和穿出,同时有利于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和盖板间的绝缘密封。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正极导流导热件与正极耳之间设有正极耳连接件;和/或 负极导流导热件与负极耳之间设有负极耳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保证正、负极导流导热件与 正、负极耳的连接,不仅操作方便,易于连接,而且能保证连接性能,避免极耳的断裂、脱落、 虚接等连接不良的问题。优选正极片包括正极覆料区和正极未覆料区,负极片包括负极覆料区和负极未覆 料区,正极未覆料区和负极未覆料区分别位于电芯两端作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连接 件与正极未敷料区电连接,负极耳连接件与负极未敷料区电连接。优选正极耳连接件为环状,与卷绕形成的处于电芯端部的正极耳形状相适应,与 正极未覆料区套接,可以将卷绕后的多层极耳间压合,压合后再与形状相适应的正极极耳 连接件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焊接、粘接、铆接等;和/或负极耳连接件为环状, 与处于电芯另一端部的负极耳形状相适应,与负极未覆料区套接,方式可以采用与正极极 耳连接件相同的方法。正极耳连接件和负极极耳连接件上部可以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壳体、电芯和电解液,所述电芯和电解液密封于电池壳体内,所述盖板与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上设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设有负极耳;所述电芯中还设有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所述正极导流导热件和负极导流导热件件间相互绝缘;所述正极导流导热件与正极耳导通;所述负极导流导热件与负极耳导通;所述正极导流导热件和/或负极导流导热件贯穿盖板用于引出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仝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