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6196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能够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中,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外侧设置有偏光片,在所述背光模组中形成有偏光层,且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偏光层的偏光方向呈85~95度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适用于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直O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包含以下结构光源1、导光板2、反射膜3、扩散膜4、棱镜膜51和52、保护膜6及液晶显示面板7 ;其中,光源1、导光板2、反射膜 3、扩散膜4、棱镜膜51和52、以及保护膜6所组成的结构可以通称为背光模组。具体地,光源1发出的光线在导光板2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形成面光源;反射膜3贴附在导光板2的出光面的相对面的外侧,使导光板背面漏出的光重新入射到导光板2内部,提高光的利用率;扩散膜4使从导光板2射出的散乱的光均勻化;在棱镜膜51和 52上设置有走向相互垂直的棱形结构,光线透过棱镜膜51和52后经汇聚作用而集中在棱镜膜垂直的方向上,从而提升背光的亮度;从棱镜膜射出的光线经保护膜6后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7,其中保护膜6用于防止棱镜膜与液晶显示面板7直接接触而出现不良。进一步地,为了控制光线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透过,在液晶显示面板7的两侧还贴附有偏光片81和82,而且偏光片81和82的偏光角度呈90°夹角。偏光片82将背光模组发出的、无固定偏振态的光转变成偏振光,并结合液晶显示面板7内部的液晶旋转角度即可实现对光线透过率的控制,从而达到黑白和灰阶的控制,最终实现图像的色彩显示。在实现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工艺中,一般都是将独立的偏光片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如图2所示,一个独立偏光片的中心部分是PVA (聚乙烯醇)偏光层801,在PVA偏光层801的两侧均设有TAC(三醋酸纤维素)保护层802 ;此外,为了将偏光片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在所述 TAC保护层802的外侧还设有可粘接在玻璃基板上的PSA (压敏胶)粘着层803。这样的多层结构会使得偏光片的厚度增加,而将这样的偏光片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两侧又会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不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棱镜膜,在该棱镜膜的入光面一侧形成有偏光层。一种背光模组,在该背光模组中形成有偏光层。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中,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外侧设置有偏光片,在所述背光模组中形成有偏光层,且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偏光层的偏光方向呈85 95度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形成在背光模组中棱镜膜上或者其他组件上的偏光层来替代原本位于阵列基板外侧的偏光片;这样,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减少一次偏光片的贴附过程,可以简化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工艺;同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减少了一层偏光片设置,也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相应减小,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薄型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3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VA偏光层及TAC保护层的制作过程流程图;附图标记1-光源;2-导光板;3-反射膜;4-扩散膜;51、52_棱镜膜;6_保护膜; 7-液晶显示面板;81、82_偏光片;801-PVA偏光层;802-TAC保护层;803-PSA粘着层;11-彩膜基板;12-阵列基板;13-偏光片;21-光源;22-导光板;23-反射膜; 24-扩散膜;25、26_棱镜膜;27-保护膜;30-PVA偏光层;31-TAC保护层;32-DLC光学补偿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得到薄型化的液晶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结构的棱镜膜、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棱镜膜,在其入光面一侧形成有偏光层。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偏光层30的外侧还形成有保护层31,用以减少偏光层 30与其他结构相接触而出现磨损的状况。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所述偏光层30的内侧还形成有DLC(DiSCOtiCLiquid Crystal,盘状液晶)光学补偿层32,有助于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棱镜膜,则可以省去阵列基板侧的偏光片,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工艺,而且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薄型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其中形成有偏光层。进一步地,所述偏光层可以形成在所述背光模组中的棱镜膜、扩散膜或者导光板上。优选地,在所述偏光层的外侧还形成有保护层,用以减少偏光层与其他结构相接触而出现磨损的状况;而且,在所述偏光层的内侧还形成有盘状液晶DLC光学补偿层,有助于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不管所述偏光层是形成在棱镜膜、扩散膜或者导光板上,其具体实现都可以参照图4、图5所示的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则可以省去阵列基板侧的偏光片,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工艺,而且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薄型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中,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外侧设置有偏光片,在所述背光模组中形成有偏光层,且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偏光层的偏光方向呈85 95度优选地,可以将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偏光层的偏光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8 92度。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阵列基板的外侧不再贴附偏光片,相应地可以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的某一层膜结构上形成偏光层,以确保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光是偏振光。由于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利用形成在背光模组中的偏光层来替代原本位于阵列基板外侧的偏光片,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减少了一次偏光片的贴附过程,可以简化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工艺;同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减少了一层偏光片设置, 也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相应减小,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薄型化。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层可以形成在所述背光模组中的棱镜膜、扩散膜或者导光板上。进一步地,为了得到较好的贴附效果而且不会影响到背光模组中各个膜层或者偏光层的正常工作,所述偏光层可以形成在所述棱镜膜的入光面上、或者扩散膜的入光面或出光面上、或者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下面结合一实例的附图来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在该棱镜膜的入光面一侧形成有偏光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