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02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包含有引出触头(2)、导电环(3)、动触头支架(5)、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9),引出触头(2)的一端设置为U形卡口,引出触头(2)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引出触头(2)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导电环(3)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4)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5)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动触头支架(5)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2)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4)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静触头(9)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9)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因此增加了电流的分布点,从而增大通过电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输送大电流的动触头。二
技术介绍
分接开关是变压器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作为分接开关的电流传输装置的动触头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元件,它通过把定触头与引出定出头的连接,形成电流回路,现有的动触头与定触头的接触点少,使现有的无载分接开关输送电流受到限制,但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加,无载分接开关要求通过的电流量要求增大。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增加了电流的分布点,从而增大通过电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引出触头、导电环、动触头支架、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引出触头的一端设置为U形卡口,引出触头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联接,引出触头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联接,导电环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设置为与导电环联接,动触头支架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静触头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绝缘转动轴带动动触头片组转动,通过动触头片组的卡口槽与静触头的接触凸缘接触连接,使引出触头、导电环、动触头支架、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之间形成了一条支路,当绝缘转动轴再转动,与下一个静触头接触连接,由于设计了动触头片组,与静触头的接触点增多,因此增加了电流的分布点,从而增大通过电流。本技术设计了,动触头片组设置为包含有触指片和弹簧,多个触指片设置为通过销轴连接为触指片组,上触指片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的上端、下触指片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的下端,上触指片组设置为通过弹簧与下触指片组联接,弹簧的一端设置为与上触指片组的销轴联接、另一端设置为与下触指片组的销轴联接,在触指片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凸缘。本技术设计了,动触头支架设置有隔板,上触指片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的隔板上端、下触指片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的隔板下端,在动触头支架的隔板上、下侧面上设置有与触指片的固定凸缘相对应的固定槽,在动触头支架的隔板上设置有由弹簧穿过的通孔。本技术设计了,静触头的接触凸缘的径向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引出触头 2、导电环3、动触头支架5、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9,引出触头2的一端设置为U形卡口,引出触头2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引出触头2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导电环3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4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5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动触头支架5 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2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4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静触头9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9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在本实施例中,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的径向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片组设置为包含有触指片6和弹簧8,四个触指片6设置为通过销轴连接为触指片6组,上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上端、下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下端,上触指片6组设置为通过弹簧8与下触指片6组联接,弹簧8的一端设置为与上触指片6组的销轴联接、另一端设置为与下触指片6组的销轴联接,在触指片 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固定凸缘。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支架5设置有隔板,上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隔板上端、下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隔板下端,在动触头支架5的隔板上、下侧面上设置有与触指片6的固定凸缘相对应的固定槽,在动触头支架5的隔板上设置有由弹簧 8穿过的通孔。绝缘转动轴4带动动触头片组转动,通过动触头片组的卡口槽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连接,使引出触头2、导电环3、动触头支架5、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9之间形成了一条支路,当绝缘转动轴4再转动,与下一个静触头9接触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设计了动触头片组,与静触头9的接触点增多,增加了电流的分布点,因此增大了输送电流的量,由于一组动触头片0个)可以形成8个接触点(与定出头4个,与引出定出头4个),则几组定出头并排叠加后可以形成大量的接触点,从而使通过的电流大大增加。2、由于设计了弹簧8,使动触头片组的受力方向在中心线上,使接触部位受力更稳定,改善了温升现象,由中间拉伸弹簧通过挡销拉紧,拉紧后动触头片压在动触头支架或自身支脚上来控制动触头片的开口大小与静触头相适应,几组动触头触指并排叠加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动触头每组静触头上下触指与相邻上下触指之间有高低不同平面,高平面处互相接触,低平面处留有间隙,以便于散热,并且组与组件同样留有散热间隙,并且动触头支架上下为开式结构,使得散热效果大大增强;3、弹簧轴销位于触指中部,装配后弹簧及弹簧轴销在触指里面,从而屏蔽了轴销及弹簧头部尖点,更能适应高电压低局放的要求。4、为了适应动触头大电流的需要,引出触头2及静触头9采用双挂耳方式,两面引线,从而避免了触头单面引线不方便,厚度过厚的缺陷,提高的材料的使用率。在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
内;凡是包含有引出触头2的一端设置为 U形卡口,引出触头2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引出触头2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导电环3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4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5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 动触头支架5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2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4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静触头9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9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 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其特征是包含有引出触头O)、导电环(3)、动触头支架(5)、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9),引出触头O)的一端设置为U形卡口,引出触头(2) 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引出触头O)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导电环(3)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4)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 设置为与导电环C3)联接,动触头支架(5)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O)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4)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 静触头(9)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9)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其特征是动触头片组设置为包含有触指片(6)和弹簧(8),多个触指片(6)设置为通过销轴连接为触指片(6)组,上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上端、下触指片(6)组设置在动触头支架(5)的下端, 上触指片(6)组设置为通过弹簧(8)与下触指片(6)组联接,弹簧(8)的一端设置为与上触指片(6)组的销轴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载分接开关的动触头;其特征是:包含有引出触头(2)、导电环(3)、动触头支架(5)、动触头片组和静触头(9),引出触头(2)的一端设置为U形卡口,引出触头(2)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引出触头(2)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导电环(3)设置为与绝缘转动轴(4)固定联接,动触头支架(5)设置为与导电环(3)联接,动触头支架(5)的中心线与引出触头(2)的中心线设置为在通过绝缘转动轴(4)圆心的同一条径线上,在动触头支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动触头片组,动触头片组外侧设置有卡口槽,静触头(9)的一端设置有U形卡口、另一端设置有接触凸缘,静触头(9)设置为通过其卡口与条板(1)联接,动触头片组设置为与静触头(9)的接触凸缘接触式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本平王跃彪詹小明张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