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763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其使得在使电池上升同时向车体地板的下侧安装时使用的连接器构造,不会由于连接器部件之间的偏心而承受横向负载。电池在左右引导单元的上下方向引导下上升后,被螺钉式锁止机构安装在车体地板的下方。连接电池和车体侧电装系统的连接器单元,在电池的上升中使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与车体侧连接器部件嵌合。将连接器单元配置在与电池的前端面交叉的部位处的地板通道部内,形成在与两个引导单元等距离的位置。由于连接器单元的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及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不会产生由于车体组装误差的累积而导致的相对位置偏移,所以不会使相互嵌合部产生偏心,不会使连接器单元承受横向负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如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辆这种搭载电动机的电动车辆中,负责电动机用电池与车体侧电装系统之间的电气连接的连接器构造。
技术介绍
在如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辆这种电动车辆中,需要电动机用的大容量且大型的电池(将多个电池壳彼此连接而单元化后的装置)。上述电池不仅是大型的,而且很重(例如,在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为400kg的程度), 在向车体上自由拆卸或者永久地安装时,需要设法避免车体的重心变高而造成不稳定,以及设法实现车宽方向的车辆重量平衡。因此,在车体上安装大型且很重的电池时,通常以下述方式安装,S卩,将该电池配置在车体地板的下方,另外,使电池的车宽方向中央位于车体车宽方向的大致中间而配置。另外,在该安装时,使电池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引导下上升,而向车体地板的下方安装的情况下,由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及电池侧连接器部件构成的连接器单元构成并配置为,在电池的上升行程中,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与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电气连接状态嵌合,这在使电池的安装自动化方面非常有利。作为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该提出的技术中,前提是在车体地板下方某一高度上将电池沿车宽方向插入, 从而向车体地板的下方进行安装,而不是使电池如上述所示上升而向车体地板的下方进行安装,构成为在电池的插入方向后端面(车宽方向上的一个面)上设置电池侧连接器部件, 在将电池通过上述插入而向车体地板下方安装后,将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与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以电气连接状态嵌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62261号公报(图3)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如上述所示使电池上升而向车体地板的下方安装的形式的电动车辆中, 使用上述现有技术,在电池的车宽方向一个侧面上设置电池侧连接器部件的情况下,产生下述问题。在这里,对于要安装有电池的车体的组装,以如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利用车体组装夹具进行车体骨架部件之间的彼此定位,此时,在设置于上述车体骨架部件上的作为基准位置的定位孔中,插入车体组装夹具的定位销,进行车体骨架部件的彼此定位。然后,保持该彼此定位状态,利用焊接等将车体骨架部件之间彼此结合,由此高精度地组装车体。另一方面,如果不将成为各车体骨架部件的基准位置的定位孔2个一组,分离配置在车宽方向两侧,则无法在上述本来高精度的车体骨架部件之间实现彼此定位功能。而且,由于为了保护乘客等而使车体前部构成为与车体后部相比为高强度,所以对于上述2个一组的定位孔,通常车辆前侧的定位孔与车辆后侧的定位孔相比位置精度更好。下面,讨论在使电池上升同时向车体地板的下方安装时,将该电池向车辆上下方向引导的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将上升中的电池以相对于车体地板下表面的朝下的电池收容空间整齐排列的方式定位在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以及车宽方向位置上,该引导单元由定位销等构成。由上述定位销等构成的引导单元,按照上述的设置目的,必须与上述定位孔相同地作为2个一组而设置。并且,该引导单元需要将电池相对于车体地板下表面的朝下的电池收容空间高精度地整齐排列,否则,电池在上升行程中会与电池收容空间的开口缘发生干涉,在最差的情况下,导致电池无法安装。为了将电池相对于车体地板下表面的朝下的电池收容空间以高精度整齐排列,必须将为了发挥该作用而设置的2个一组的电池引导单元,配置在车体组装时的高精度的基准位置、即车体前侧且车宽方向两侧的2个一组的车体定位孔的附近。其原因如下。电池引导单元和车体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越远,电池引导单元的设置部位处的车体组装误差的累积值就越大,电池引导单元相对于车体越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置偏移,与其对应地,电池相对于电池收容空间的整齐排列精度越低。但是,如果将电池引导单元配置在车体定位孔附近,则上述车体组装误差的累积值较小,电池引导单元相对于车体的相对位置偏移也小,电池相对于电池收容空间的整齐排列精度变高。由于上述原因,如果2个一组的电池引导单元,配置在如上述所示车体组装时的高精度基准位置、即车辆前侧且与车宽方向两侧的2个一组的车体定位孔附近,则2个一组的电池引导单元可以将电池相对于车体地板下表面的朝下的电池收容空间高精度地整齐排列,可以避免电池在上升行程中与电池收容空间的开口缘发生干涉的问题。并且,这样在将2个一组的电池引导单元配置于同样的2个一组的车体定位孔附近时,由于上述定位孔如上述所示位于车体的比较靠前侧、且位于车宽方向两侧,所以将电池引导单元设置在靠近电池的车辆前后方向前端的车宽方向两侧。另外,在使电池上升而向车体地板的下方进行安装的电动车辆中,使用上述当前提出的连接器构造的想法,在电池的车宽方向一个侧面上设置电池侧连接器部件的情况下,由该电池侧连接器部件和车体侧连接器部件构成的连接器单元,与一个电池引导单元接近,但远离另一个电池引导单元。在连接器单元离2个一组的电池引导单元这两者较远时、以及如上述所示仅离这些电池引导单元中的一个较远时,由于上述车体组装误差的累积,而使构成连接器单元的电池侧连接器部件和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置偏移,会使电池侧连接器部件和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之间的相互嵌合部产生偏心。上述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以及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之间的偏心,会向两个连接器部件的相互嵌合部施加横穿嵌合方向的方向上的横向负载,不仅使连接器单元的耐久性降低, 而且使连接器部件的相互嵌合部局部地产生间隙,而成为产生火花的原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其基于下述事实认识,而将该构思具体化,即,为了消除上述问题的原因即电池侧连接器部件以及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之间的偏心,必须将由上述连接器部件构成的连接器单元配置在与设置于电池的车宽方向两侧的电池引导单元这两者接近的位置,即这些电池引导单元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由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确保车体地板的强度和线束等的配置,在车体地板处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中间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起形状的通道部,该通道部正好存在于上述位置、即设置于电池的车宽方向两侧的电池引导单元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可以有效利用该通道部的空间而设置连接器单元,从而不牺牲车室空间及电池容量。为了上述构思及目的,本技术中的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如下述所示构成。首先,作为本技术主要结构基础前提的电动车辆,在车体地板的下方、车宽方向中间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起形状的通道部。并且,在该车体地板下方安装有电池。电池在车宽方向两侧分别具有在将该电池向车体安装时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另外,上述电动车辆中使用的本技术的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具有设置于车体上的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及设置于电池上的电池侧连接器部件。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中,将上述车体侧连接器部件安装在上述通道部内,将上述电池侧连接器部件安装在电池上,并配置为,在将上述电池向上述车体安装时的上升行程中,与上述通道部内的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电气连接状态嵌合。专利技术的效果上述本技术的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由于将车体侧连接器部件安装在车体地板的通道部内,将电池侧连接器部件安装在电池上,并配置为在电池的上升行程中,与通道部内的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电气连接状态嵌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池的连接器构造,其由设置在电动车辆的车体上的车体侧连接器部、和设置在安装于所述车体下方的电动车辆用电池上的电池侧连接器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在车宽方向两侧分别具有在将该电池向所述车体上安装时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所述车体侧连接器部件,配置在凸起形状的通道部内,该通道部在所述车体地板下方的车宽方向中间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池侧连接器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池上,以使得在将所述电池向所述车体安装时的上升行程中,与所述通道部内的车体侧连接器部件以电连接状态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英夫松本茂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