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检测分子的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玻璃微管的单纳米孔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纳米通道主要包括天然纳米通道及固态纳米通道。固态纳米孔的制备主要在固态薄膜材料上进行,方法有①离子束雕刻,离子束溅射侵蚀孔膜材料制成一个纳米孔或刺激物质横向运输收缩成一个纳米孔;②微雕铸,先用光刻技术制成母版,再在PDMS上金属沉积制备纳米孔;③潜径迹蚀刻,聚合物薄膜被高能重离子辐照后沿入射离子路径产生潜径迹,再对薄膜潜在离子轨道进行化学蚀刻,从而构成一个孔膜;④高能电子束诱导微调,高强度电子流可使得材料表面改性,微调已加工好的纳米孔(其可用FIB钻孔或电子束光刻获得)的直径。但是薄膜纳米孔加工成本较高,因为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制造设备或特殊材料,诸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聚焦离子束系统、透射电镜(TEM)的高能高聚焦性的电子束或具有低密度离子轨道的聚合物膜;其力学稳定性较差易受到薄膜结构的机械力学特性的限制,薄膜与溶液之间的表面张力也极易影响薄膜与基底的吸附稳定性,还有盐溶液腐蚀、热膨胀变形能制约着固态薄膜纳米孔的使用寿命;其噪音影响较大绝缘的薄膜材料一般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玻璃微管的单纳米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微管(1),其包括位于一端的突起(5);单纳米孔(3),设置在所述突起(5)中;两流体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单纳米孔(3)的两端,且两流体室通过单纳米孔(3)相连接;用于给两流体室施加电压的第一电压源;两Pt电极(4),设置在所述突起(5)上且位于所述单纳米孔(3)的上、下侧;用于检测两Pt电极(4)之间电流的电流表(7),电流表(7)的两端分别与两Pt电极(4)相连接;和用于给两Pt电极(4)施加电压的第二电压源;所述单纳米孔(3)和流体室中均设有电解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沙菁,陈云飞,倪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