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4869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包括具有出灰口的旋风室、与旋风室并列设置并与出灰口相连通的集尘室、以及位于集尘室内的防回流装置,其中防回流装置包括位于出灰口下方的第一挡板、和位于第一挡板上方的第二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阻止集尘室内的灰尘回流到旋风室内,旋风分离效率效率高,在旋风分离时不容易缠绒毛和头发,同时降低噪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室、以及与旋风室并列设置的集尘室,该结 构利用离心力将所吸入含尘的气流在旋风室内分离成干净空气和灰尘,而灰尘则通过旋风 室的侧壁开口收集到集尘室内,然而由于旋风室的侧壁开口将旋风室和集尘室相互连通, 而集尘室的气流运动方向杂乱无章,很容易将集尘室内的灰尘向上扬起,尤其是绒毛、头发 等尺寸较长的灰尘,而一旦其靠近侧壁开口,就极有可能会回流到旋风室内,由此导致重复 分离,严重影响旋风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旋风分离效率的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包括具有出灰口的旋风 室、与旋风室并列设置并与出灰口相连通的集尘室、以及位于集尘室内的防回流装置,其中 防回流装置包括位于出灰口下方的第一挡板、和位于第一挡板上方的第二挡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防回流装置还包括与出灰口侧边缘相邻接的引导部,所述第一挡板由该引导 部的底部延伸而成,而所述第二挡板由该引导部的顶部向下弯曲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挡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挡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其还包括位于旋风室内的旋风器,其包括包括位于上方并具有若干个栅格孔的栅 格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有用于落灰的间隙。所述防回流装置覆盖集尘室的顶部面积的50% -80%。所述第一挡板布设有若干个过滤孔,该过滤孔单孔面积小于栅格孔的单孔面积。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能阻止集尘室内的灰尘回流到旋风室内,旋风分离效率效率高,在旋 风分离时不容易缠绒毛和头发,同时降低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盖被移除;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风器和防回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盖被移除;其中:1、主体;12、旋风室;14、集尘室;20、旋风器;22、栅格部;30,40、防回流装置;32,42、第一挡板;;34,44、第二挡板;120、切向进风口 ;122、出灰口 ;124、旋风室顶盖; 140、间隙;220、栅格孔;302、固定部;304、引导部;420、过滤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尘器中的吸尘器旋风分离 装置的一实施例,其包括一主体1,该主体1包括旋风室12、与旋风室12并列设置的集尘室 14、安装到旋风室12内的旋风器20、以及位于集尘室内的防回流装置30,其中旋风室12设 有位于底部的切向进风口 120、位于侧壁且与集尘室14连通的出灰口 122、和位于顶部的旋 风室顶盖124。如图3所示,旋风器20包括位于上方的栅格部22,该栅格部22内部中空,在本实 施例优选地为圆锥形,也可以为圆顶形等其他形状,而栅格部22具有若干个栅格孔220。防回流装置30覆盖集尘室14的顶部面积的50% _8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 分离式元件,其包括可拆卸式地固定到主体1上并与旋风室顶盖1 齐平的固定部302、由 固定部302向下延伸并与出灰口 122侧边缘相邻接且呈弧形的引导部304、由引导部304的 底部延伸并位于出灰口 122下方的第一挡板32、由引导部304的顶部向下弯曲延伸的第二 挡板34,其中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4之间有用于落灰的间隙140,同时第一挡板32与 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要小于第二挡板;34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由此由引导部304、第一 挡板32、和第二挡板34三者共同组成一通道,更便于灰尘从出灰口 122甩出,同时防止灰尘 再次回流至旋风室12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防回流装置与主体一体成型,或 者是将防回流装置通过焊接或粘接到主体上,也同样可实现本技术目的。为进一步简 化上述结构,防回流装置的固定部和引导部均可予以省略。工作时,含尘气流通过切向进风口 120进入旋风室12内,灰尘通过出灰122甩出 去,经过由引导部304、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4三者所组成的通道,灰尘通过间隙140 或第二挡板34的下方进行下落,由于灰尘受到第一、二挡板(32、34)的阻挡,无法通过出灰 口 122回流至旋风室12内,而气流则可通过出灰口 122回流到旋风室12内,由此确保集尘 室14内的气流有序地运动,最后由于旋风锥20具有若干个栅格孔220,气流很容易进入到 栅格孔220并通过其内部中空通道向电机(未图示)流动。如图4,其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其不 同点仅在于防回流装置40的第一挡板42布设了若干个过滤孔420。在工作时,由于过滤孔 420的存在,使得位于集尘室内的部分灰尘无法通过过滤孔420而被阻止回流到旋风室内, 而另外部分灰尘也被第二挡板44所阻止,同时由于第一挡板42是位于出灰口的下方,气流 更容易回流到旋风室内形成一气流循环,进一步提高旋风分离效率,同时又能降低噪音。本 实施例优选地为过滤孔420单孔面积小于栅格孔220的单孔面积。本技术能阻止集尘室内的灰尘回流到旋风室内,旋风分离效率效率高,在旋 风分离时不容易缠绒毛和头发,同时降低噪音。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 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出灰口(122)的旋风室(12)、与旋风室(12)并列设置并与出灰口(122)相连通的集尘室(14)、以及位于集尘室(14)内的防回流装置(30),其中防回流装置(30)包括位于出灰口(122)下方的第一挡板(32、42)、和位于第一挡板(32、42)上方的第二挡板(34、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出灰口(122)的旋风室(12)、与 旋风室(12)并列设置并与出灰口(122)相连通的集尘室(14)、以及位于集尘室(14)内的 防回流装置(30),其中防回流装置(30)包括位于出灰口(122)下方的第一挡板(32、42)、 和位于第一挡板(32、似)上方的第二挡板(34、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装置(30)还 包括与出灰口 (122)侧边缘相邻接的引导部(304),所述第一挡板(32)由该引导部(304) 的底部延伸而成,而所述第二挡板(34)由该引导部(304)的顶部向下弯曲延伸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