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081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支承座,支承座为板状结构,且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设置于支承座上方,且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热管,热管包括吸热部和散热部,吸热部固定于凹槽内,散热部穿设于散热鳍片组中;上盖体,上盖体设置于支承座的上表面上,并与支承座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一腔体;入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分别与腔体连通。通过上述方式,将热管冷却与水冷相结合,可有效的对需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满足了高散热的需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水冷与热管冷却混合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散热器主要有风扇散热器、热管散热器等。风扇散热器因为价格便宜,安装拆卸容易等原因成为一直以来装机配置的主流散热器。但由于其易损坏、需定时清理等缺点, 在某些应用上正逐渐被热管散热器所取代。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一般包括热管、支承座与散热鳍片组。热管一端固定于支撑座中,另一端穿设与散热器片组中。但现有的热管散热器无法满足某些高散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可有效的对需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满足高散热的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支承座,支承座为板状结构,且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设置于支承座上方,且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热管,热管包括吸热部和散热部,吸热部固定于凹槽内,散热部穿设于散热鳍片组中; 上盖体,上盖体设置于支承座的上表面上,并与支承座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一腔体;入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分别与腔体连通。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散热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下盖板设置于支承座的下表面上,并与支承座配合夹持吸热部。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吸热部形成有挤压面,挤压面与支承座的下表面平齐,挤压面直接接触待散热表面。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转接块,转接块设置于入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与上盖体之间,并连通入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与腔体。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上盖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入水孔和出水孔,转接块内设置有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入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入水孔,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入水接头,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出水孔,出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出水接头。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转接块固定于上盖体的上表面上,入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插入到入水孔内,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插入到出水孔内。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凸缘与入水孔之间的第一密封圈以及设置于第二凸缘与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密封圈。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侧面,入水接头与上盖体的上表面平行延伸,出水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侧面,出水接头与上盖体的上表面平行延伸。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散热器进一步包括入水管和出水管,入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于转接块与上盖体之间,并连通转接块与腔体。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上盖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入水孔和出水孔,转接块内设置有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入水管的第一端连接入水孔,入水管的第二端连接入水通道的第一端,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入水接头,出水管的第一端连接出水孔,出水管的第二端连接出水通道的第一端,出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出水接头。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入水管和出水管垂直于上盖体的上表面延伸并穿设于散热鳍片组中。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转接块固定于散热鳍片组的顶部,入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接插孔,入水管的第二端插入到第一接插孔内, 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二接插孔,出水管的第二端插入到第二接插孔内。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入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接插孔之间的第一密封圈以及设置于出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接插孔之间的第二密封圈。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侧面,入水接头与上盖体的上表面平行延伸,出水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于转接块的侧面,出水接头与上盖体的上表面平行延伸。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支承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肋。根据本技术之一优选实施例,多个凸肋平行延伸。通过上述方式,将热管冷却与水冷相结合,可有效的对需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满足了高散热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散热器的除掉散热鳍片组与热管后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的转接块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散热器的除掉散热鳍片组与热管后的爆炸图。图6是图4中的转接块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散热器的除掉散热鳍片组与热管后的爆炸图。本技术的散热器10包括支承座110、散热鳍片组120、热管130、下盖板140、上盖体150、入水接头160以及出水接头170。支承座110为板状结构,且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11(参见图2)。支承座11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肋112,并且该多个凸肋112垂直于支承座110的上表面并平行延伸。支承座110优选为铜、铝或铝合金等散热效果良好的金属构成。散热鳍片组120设置于支承座 110上方,且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121。同样的,散热鳍片121优选为铜、铝或铝合金等散热效果良好的金属构成。热管130包括吸热部和散热部,吸热部固定于凹槽111内,散热部穿设于散热鳍片组120中。下盖板140设置于支承座110的下表面上,并与支承座110配合夹持热管130的吸热部。在本实施例中,在下盖板140的上表面的相应位置设置凹槽141,配合支承座110 的下表面设置的凹槽111夹持固定热管130的吸热部。此外,热管130的吸热部也可通过焊接或夹持等方式固定于凹槽111内。也就是说,下盖板140并非本技术的必要元件。 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热管I30的吸热部形成有挤压面,挤压面与支承座110的下表面平齐。此时,吸热部的挤压面可直接接触需要散热的部件,以提升散热效率。热管优选为U形热管或L形热管。上盖体150设置于支承座110的上表面上,并与支承座110的上表面形成一腔体 (未图示)。多个凸肋112被封闭于腔体内。上盖体150由螺栓191与支承座110固定。为了保证腔体内的密封性,可在上盖体150与支承座110的缝隙处用胶水等密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焊接等方法对上盖体150与支承座110密封固定。入水接头160和出水接头170分别与上述腔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0进一步设置有与入水接头160连接的转接块181以及与出水接头170连接的转接块182。转接块181与转接块182进一步连接上盖体150,即转接块181与转接块182设置于上盖体150与入水接头160以及出水接头170之间,并分别连通入水接头160以及出水接头170与腔体。上盖体15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入水孔156与出水孔157,转接块181内设置有入水通道186(如图3所示),转接块182内设置有出水通道 187(如图3所示)。转接块181与转接块182固定于上盖体150的上表面上,入水通道186 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181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一凸缘183,第一凸缘183插入到入水孔 156内。出水通道187的第一端设置于转接块182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二凸缘184,第二凸缘184插入到出水孔157内。入水通道186的第一端由第一凸缘183连接入水孔156,入水通道186的第二端连接入水接头160。出水通道187的第一端由第二凸缘1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为板状结构,且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上方,且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吸热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散热部穿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上盖体,所述上盖体设置于所述支承座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支承座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一腔体;入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为板状结构,且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上方,且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吸热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散热部穿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上盖体,所述上盖体设置于所述支承座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支承座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一腔体;入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设置于所述支承座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支承座配合夹持所述吸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形成有挤压面,所述挤压面与所述支承座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挤压面直接接触待散热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设置于所述入水接头以及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上盖体之间,并连通所述入水接头以及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入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转接块内设置有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入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入水孔,所述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入水接头,所述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孔, 所述出水通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出水接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固定于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上,所述入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转接块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插入到所述入水孔内,所述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转接块的下表面并形成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插入到所述出水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入水孔之间的第一密封圈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密封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转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