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476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主流水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有出水口,主流水槽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散热片堆叠阵列由至少两片散热片水平堆叠而成,相邻的散热片相互翻转180度,散热片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散热横梁之间呈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平行排列,散热横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30度,且散热片由矩形金属片冲压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热交换的面积较大,而且散热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行业功率模块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量越来越大,水冷冷却方式 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同时,对与发热模块紧密相连的水冷散热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相 同的外部环境工作下,不同的散热器内部流道的设计将会对散热器的热阻,流阻等参数造 成显著影响,因此内部流道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散热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930440A,公告日为2007年3月14日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 一种层叠板式热交换器,特别是安装在用于汽车的冷却液冷却器的冷却液箱中的内置式的 油冷却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若干相互叠置并相互连接、特别是钎接的长板片,这些板片分别 由两个半板片组成,并包括一个被待冷却的介质,如油,沿板片的纵向穿流的空腔,为了使 生产层叠板式热交换器的成本降低,每个半板片具有众多的槽,它们从半板片的一个纵向 侧延伸到对面的一个纵向侧。这种结构的缺陷是结构布局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其流道由 具有众多槽的半板片构成,冷却散热面积较小,使得热交换不充分,散热效果不佳,而且该 热交换器只适合于油作为冷却介质的情况,不适合用于水冷式电力电子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水冷式散热器中存在的接触面积比较小、热交换 不够充分、散热效果不够理想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接触面积较 大、散热效果较好的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 体,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主流水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另 一端连接有出水口,且在主流水槽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所述散热片堆叠阵列由 至少两片散热片水平堆叠而成,且相邻的散热片相互翻转180度。所述散热片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散热横梁之间呈等间距或非等间 距平行排列,且散热横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30度。所述散热片由矩形金属片冲压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本技术中的主流水槽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散热片堆叠阵列 由至少两片散热片水平堆叠而成,相邻的散热片相互翻转180度,且散热片上开设有至少 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使用时,经散热片的叠合后,在散热横梁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构成走 水区域,该走水区域呈折线分布,且贯穿交错于散热片堆叠阵列中的各个散热片,走水区域 中流动的冷却水以平面多梁间、立面多平面间的方式绕动前进,与散热器接触面线性面积 大,换热充分。因此本技术不仅接触面积较大,而且换热效果显著。2、由于本技术中的主流水槽主要由散热片堆叠阵列构成,不仅结构简单、便与整体制造和安装,而且该结构在固定体积主流水槽的走水区域中,能够提供较大的有效 通水截面面积,对冷却水的整体流体阻力较小,有利于增强散热效果,此外,本技术中 的主流水槽以多层横梁列阵为支撑,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整体强度。因此本技术不仅散 热效果较好、对冷却水的整体流体阻力较小,而且强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主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散热片堆叠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冷却水流经散热片堆叠阵列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壳体1,进水口 2,出水口 3,散热片4,散热横梁5,走水区域6,散热片堆叠阵 列7,螺丝孔8,主流水槽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1,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 ;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9,主流水槽9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 2,另一端连接有 出水口 3,且在主流水槽9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7 ;所述散热片堆叠阵列7由至少 两片散热片4水平堆叠而成,且相邻的散热片4相互翻转180度。所述散热片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5,散热横梁5之间呈等间距或非 等间距平行排列,且散热横梁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30度。所述散热片4由矩形金属片经冲压而成。主流水槽9通过螺丝孔8安装于壳体1上,主流水槽9内部的散热片4的外轮廓 为矩形形状,散热片4由金属片层经冲压制成,散热片4经冲压后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横梁 5,散热横梁5宽度均勻,散热横梁5呈等间距或非等间距排列,呈等间距分布的散热横梁5 类似于呈一定倾角的梳齿结构,散热横梁5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经散热片4叠合后就构成 了走水区域6,走水区域6中能够流动冷却水。走水区域6呈折线分布,且贯穿交错于散热片堆叠阵列7中的各个散热片4,这样 冷却水能够全方位的与散热片4充分接触,发生热交换的面积大,散热效果显著。散热片4 的表面可以涂有防锈及其它涂层。冷却水通过进水口 2流入壳体1内后,沿着散热片堆叠阵列7靠近进水口 2—端 散热片4上散热横梁5之间的空隙流入,进入走水区域6,由于散热横梁5呈一定的倾斜角 度且相邻的散热片4相对于对方旋转180度并叠合而成,使得冷却水从一个散热片4流入 一段距离后,穿过两个散热片4之间叠合所形成的通道进入到相邻的散热片4的走水区域 6中,并向前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冷却水流能不断地流向相邻散热片4之间的走水区域6, 走水区域6呈折线分布,且贯穿交错于散热片堆叠阵列7中的各个散热片4,使得冷却水在 散热片堆叠阵列7中迂回绕动前进,并且呈立体多层面的向前流动,散热接触面积大,能广 泛的运用于各种液体冷凝的散热器流道中。 由上可见,本技术不仅热接触面积较大,而且散热效果较好。权利要求1.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1),进水口(2)和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1)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9 ),主流水槽(9 )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 2 ),另一端连接有出 水口(3),且在主流水槽(9)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7);所述散热片堆叠阵列(7)由 至少两片散热片(4)水平堆叠而成,且相邻的散热片(4)相互翻转18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上开设有 至少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5),散热横梁(5)之间呈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平行排列,且散热横 梁(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3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由矩 形金属片冲压而成。专利摘要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主流水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有出水口,主流水槽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散热片堆叠阵列由至少两片散热片水平堆叠而成,相邻的散热片相互翻转180度,散热片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倾斜的散热横梁,散热横梁之间呈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平行排列,散热横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30度,且散热片由矩形金属片冲压而成。本技术不仅热交换的面积较大,而且散热效果显著。文档编号H01L23/473GK201892439SQ20102061551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蔡曦 申请人:武汉热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1),进水口(2)和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主流水槽(9),主流水槽(9)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2),另一端连接有出水口(3),且在主流水槽(9)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堆叠阵列(7);所述散热片堆叠阵列(7)由至少两片散热片(4)水平堆叠而成,且相邻的散热片(4)相互翻转1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热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