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94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止退件,其中绝缘本体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止退件枢设于绝缘本体上,止退件包含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连接于长条形本体两端的一止退单元,长条形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止退单元位于绝缘本体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并且具有卡扣机构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之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利用上盖压合固定软性排线的卡合效果并不佳,容易因为遭受外力拉扯的作用而导致软性排线从绝缘本体中脱落。此外,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它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EMI),所以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过大,进而影响电气讯号的传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有效固定软性排线,防止电磁波的干扰,保证电气讯号的传递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止退件,其中绝缘本体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止退件枢设于绝缘本体上,止退件包含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连接于长条形本体两端的止退单元,长条形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止退单元位于绝缘本体内。本技术提供另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金属壳体以及止退件,其中绝缘本体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止退件枢设于金属壳体上,止退件包含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连接于长条形本体两端的一止退单元,长条形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 止退单元位于绝缘本体内。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枢设一止退件,利用止退件上的止退单元可卡合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缺口,如此以将软性传输单元稳固地卡扣固定于绝缘本体上,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产生软性排线从绝缘本体中脱落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连接器上还设有一金属壳体,此金属壳体的接地弹片可紧密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如此可达到有效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目的,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连接器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连接器沿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2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绝缘本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7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7中的止退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此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4、止退件3、金属壳体5以及软性传输单元6,其中绝缘本体2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20以及设于容置空间20的数个端子插槽26,数个导电端子4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26 中。止退件3枢设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止退件3包含一长条形本体38以及连接于长条形本体38两端的止退单元30,长条形本体38位于绝缘本体2外,止退单元30位于绝缘本体 2内。在本实施例中,止退件3设有一转轴部36,此转轴部36位于长条形本体38以及止退单元30之间,其中长条形本体38沿着绝缘本体2的前侧、左侧与右侧设置以形成一“ π ”字形结构的拉杆,此拉杆为金属圆柱形结构,然不限于此,拉杆亦可为其它材质或是其它形状的结构,只要其可枢转于绝缘本体2上且不会占用到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的空间即可。绝缘本体2设有一第一轴承凹槽22,转轴部36枢设耦合于第一轴承凹槽22中,且第一轴承凹槽22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侧,如此可方便止退件3的转轴部36从后侧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金属壳体5设有一第二轴承凹槽52, 转轴部36枢设耦合于第二轴承凹槽5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凹槽22的开口方向朝向绝缘本体2的后侧,金属壳体5从绝缘本体2的后侧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第二轴承凹槽 52的开口方向朝向于第一轴承凹槽22的开口,第一轴承凹槽22与第二轴承凹槽52共同围绕且耦合于转轴部36。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2包括一上壁25、一左壁27、一右壁270、一后壁29以及一下壁250,且上壁25与下壁250上下相对设置,后壁29、左壁27与右壁270设置于上壁 25与下壁250之间且形成容置空间20,该些端子插槽26设置于下壁250上。金属壳体5 包括一上壳53、一下壳55以及连接上壳53与下壳55的一后壳51,后壳51覆盖于后壁29 上,上壳53覆盖于上壁25上,下壳55覆盖于下壁250上,由于止退件3的长条形本体38 沿着绝缘本体2的外侧设置,所以不会占用到绝缘本体2的上壁25的空间,此种长条形本体38的设计方式跟现有具有上盖的连接器会占用到绝缘本体2上表面的空间设计完全不同,所以金属壳体5的上壳53可整个覆盖于绝缘本体2的上壁25的上表面上,可较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软性传输单元6插入于容置空间20内,其中软性传输单元6设有一缺口 64,止退单元30可卡合于缺口 64中,借以将软性传输单元6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金属壳体5设有数个接地弹片50,软性传输单元6设有一金属层60,金属层60与接地弹片50互相搭接, 其中绝缘本体2设有一孔洞21,接地弹片50可穿过孔洞21延伸至容置空间20内,以使接地弹片50与导电端子4呈上下相对设置,孔洞21的一侧设有一嵌槽210,接地弹片50的末端可嵌合固定于嵌槽210内,以增加接地弹片50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止退单元30包含一止退部32以及一定位部34,该定位部34位于绝缘本体2以及金属壳体5之间所形成一行程空间24内,此定位部34仅可在此行程空间 24内上下移动。当止退件3往下扣合固定于绝缘本体2前侧左右两边的卡扣部28时,定位部34可刚好抵靠于绝缘本体2上,止退部32可穿过绝缘本体2上所设计的开孔23移动至容置空间20内并可卡合固定于软性传输单元6上的缺口 64,如此达到将软性传输单元6 稳固地卡合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20的开口 200大小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以及一止退件,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该止退件包含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连接于该长条形本体两端的一止退单元,该长条形本体位于该绝缘本体外,该止退单元位于该绝缘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以及一止退件,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该止退件包含一长条形本体以及连接于该长条形本体两端的一止退单元,该长条形本体位于该绝缘本体外,该止退单元位于该绝缘本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该容置空间内,该软性传输单元设有一缺口,该止退单元卡合于该缺口中,借以将该软性传输单元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该绝缘本体设有一开孔,该止退单元设有一止退部,其穿过该开孔移动至该容置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止退件设有一转轴部,该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轴承凹槽,该转轴部枢设耦合于该第一轴承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转轴部位于该长条形本体以及该止退单元之间,该第一轴承凹槽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形本体沿着该绝缘本体的前侧、左侧与右侧设置以形成一 “ π,,字形拉杆结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金属壳体设有一第二轴承凹槽,该转轴部枢设耦合于该第二轴承凹槽中,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伦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