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料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3355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卸料小车,包括底架、行走轮组及带前斜壁的料箱,其特点是:出料口位于料箱的上端;在料箱与底架之间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料箱前斜壁上且与底架上表面相切的圆弧凸块,设置于圆弧凸块外侧的固定销轴及设置于底架上的带V型槽的凸块,固定销轴嵌入到V型槽中;在料箱与底架之间设有防止料箱左右蹿动的定位结构;在远离料箱前斜壁的一端设有料箱的自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料箱与底架之间设置翻转机构,叉车给小车施加一个向前的、较小的倾角时,料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底架上表面向前翻滚,可以轻便、平稳的卸掉物料。料箱翻转到极限位置时,出料口略向下倾,物料被彻底倾倒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垃圾倾倒的卸料小车,特别涉及一种自卸料小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用于垃圾倾倒的卸料小车由底架、带前斜壁的料箱及设置在底架下方的行走轮组构成。该种卸料小车的进料口设置在料箱的上端,出料口设置在料箱的前斜壁上。用叉车对上述的卸料小车进行操作时,叉车必须给卸料小车施加一个较大的向前的倾斜角,操作困难,费时费力;由于出料口的空间较小,出现物料倾倒不干净的问题;使用上述卸料小车还存在倒料急,灰尘漂浮较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卸料轻便、平稳,且卸料彻底的自卸料小车。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料小车,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下方的行走轮组和设置于底架上方的带前斜壁的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的出料口设置于料箱的上端;所述底架与所述料箱的接触部分为左右两平行设置的矩形管;所述底架与所述料箱之间设置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右矩形管上靠近料箱的前斜壁处带V型槽的凸块、设置于料箱前斜壁两边的圆弧凸块,设置于圆弧凸块外侧的固定销轴,所述圆弧凸块与所述矩形管的上表面相切,所述固定销轴嵌入到所述凸块的V型槽内;所述料箱与所述底架之间设有防止料箱在底架上左右蹿动的定位结构;所述料箱在远离前斜壁的一侧设置有料箱的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可摆动连接于底架上的由转轴和手柄构成的操作臂、使料箱锁紧在操作臂上的自锁部件、设置于操作臂手柄上的可摆动的挂钩、在料箱后侧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钩体。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自锁部件包括设置于操作臂转轴上的第一斜块及设置于料箱后侧壁相应位置上的,且与第一斜块相咬合的第二斜块,所述自锁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操作臂手柄与底架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圆弧凸块内侧与其同心的圆弧板,所述圆弧板靠紧在矩形管的内侧壁上。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40° -60°所述矩形管在靠近料箱前斜壁的一端为斜面,所述斜面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料箱前斜壁在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所述底架由上下两层垂直交错的矩形管构成,所述行走轮组设置于下层矩形管上。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料箱与底架之间设置翻转机构,通过叉3车给自卸料小车施加一个向前的、较小的倾角时,料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底架上表面向前翻滚,可以轻便、平稳的卸掉物料;料箱翻转到极限位置时,出料口略向下倾,物料被彻底倾倒出;料箱的自锁机构中的自锁部件由两相互咬合斜块及复位弹簧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锁机构中设置的挂钩及料箱后侧壁上的挂钩体,确保料箱与自锁机构的锁紧闭合, 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将底架的上层矩形管的一端设置为斜面,料箱翻转到极限位置时,前斜壁靠紧在矩形管的斜面上,保证料箱的稳定性,减小固定销轴与V型槽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自卸料小车的使用寿命;底架由上下两层垂直交错的矩形管焊接而成,可以便于叉车在自卸料小车的不同方向进行操作,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轴测图1 ;图5是本技术的轴测图2。图中1/1-下层矩形管;1/2-上层矩形管;2-行走轮组;3-料箱;4_带V型槽的凸块;5-V型槽;6-圆弧凸块;7-固定销轴;8-圆弧板;9-转轴;10-手柄;11-第一斜块; 12-第二斜块;13-复位弹簧;14-凸起;15挂簧板;16-挂钩;17-挂钩体;18-销轴;19-斜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5,一种自卸料小车,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下方的行走轮组2和设置于底架上方的带前斜壁的料箱3。行走轮组由行走轮及固定于底架下端面上的支架构成。 料箱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为同一位置,设置在料箱的上端。底架与料箱3的接触部分为左右平行设置的矩形管,左右矩形管的下端设有使两者定位连接的结构,该定位连接结构优选为与左右矩形管垂直交错的前后两矩形管,上述前后矩形管称为下层矩形管1/1,左右两矩形管称为上层矩形管1/2,上下两层矩形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在一起。在底架和料箱3之间设置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由设置在上层矩形管1/2靠近料箱前斜壁处的左右两带V型槽的凸块4、设置在料箱前斜壁两边的圆弧凸块6和设置在圆弧凸块外侧壁上的固定销轴7构成,所述V型槽5设置在凸块的内侧,根据实际使用情况,V型槽的夹角优选为 40° -60°。所述圆弧凸块6与上层矩形管1/2的上表面相切,所述固定销轴7嵌入到所述凸块4的V型槽内。在料箱3与底架之间设有防止料箱3在底架上左右蹿动的定位结构, 该定位结构保证料箱3在翻转过程中,定位销轴7牢固的嵌入到凸块4的V型槽5中,料箱顺利地实现倒料。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优选为设置于左右圆弧凸块6内侧与其同心的圆弧板8,该圆弧板8靠紧在上层矩形管的内侧壁上。在料箱和底架之间还设有使料箱实现自锁的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可摆动连接于底架上操作臂、使料箱锁紧在操作臂上的自锁部件、设置于操作臂上的可摆动的挂钩16及设置在料箱后侧壁上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钩体17。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臂由转轴9和手柄10构成,在底架的上表面设置左右两转轴架,转轴9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架内,转轴的长度大于左右两转轴架的间距,在伸出转轴架的部分设置销孔,通过插入销孔中的开口销对转轴9进行轴向定位。上述手柄10类似于 U型,包括水平管和连于水平管两端的相互平行的竖直管,整个手柄10与转轴9 一体焊接在一起。上述自锁部件包括设置在操作臂转轴9上的第一斜块11及料箱后侧壁上在相应位置与第一斜块11相咬合的第二斜块12,自锁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操作臂手柄与底架之间的复位弹簧13。在上层矩形管的内侧壁设置挂簧板15,在手柄竖直管部分的内侧设置凸起 14,上述复位弹簧13的一端挂在挂簧板15上,另一端挂在手柄的凸起14上。在手柄10的竖直管部分设置宽度大于挂钩宽度的通槽,与通槽位置相应的侧面上设置销孔,挂钩16的中部也设置销孔,挂钩16穿过上述通槽,通过插入上述销孔中的销轴18,将挂钩摆动连接在手柄的竖直管上。上述自卸料小车的料箱的重心偏向于出料口,保证施加给小车一个向前的倾角时,料箱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前翻滚,将料箱内的物料全部倒出。另外,料箱向前翻转到极限位置时,由于重心的变化,料箱有向前下方运动的趋势,为保证料箱的稳定性,减小固定销轴7与V型槽5之间的作用力,上层矩形管在靠近料箱前斜壁的端面为斜面19,该斜面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料箱前斜壁在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即料箱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料箱的前斜壁紧靠在矩形管的斜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料箱盛满物料后,移动到需要倾倒的区域,开动叉车,将叉车的两个叉子插入到上层矩形管内,叉车提升,给自卸料小车一个向前的倾角,然后拉开自锁机构中的挂钩,向外拉动手柄,自锁机构与料箱脱开,料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前平稳的翻滚,将物料倾倒出。当物料倾倒干净后,叉车开动,施加给自卸料小车一个向后的倾角,料箱的重心后移, 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后翻滚,当料箱运动到接近水平位置时,固定在其后侧壁上的第二斜块12与操作臂上的第一斜块11碰撞,在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料小车,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下方的行走轮组和设置于底架上方的带前斜壁的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出料口设置于料箱的上端;所述底架与所述料箱的接触部分为左右两平行设置的矩形管;所述底架与所述料箱之间设置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右矩形管上靠近料箱的前斜壁处带V型槽的凸块、设置于料箱前斜壁两边的圆弧凸块,设置于圆弧凸块外侧壁上的固定销轴,所述圆弧凸块与所述矩形管的上表面相切,所述固定销轴嵌入到所述凸块的V型槽内;所述料箱与所述底架之间设有防止料箱在底架上左右蹿动的定位结构;所述料箱在远离前斜壁的一侧设有料箱的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可摆动连接于底架上的由转轴和手柄构成的操作臂、使料箱锁紧在操作臂上的自锁部件、设置于操作臂手柄上的可摆动的挂钩,在料箱后侧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钩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庆斌刘义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百利阳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