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919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围设形成收容腔,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形成于对接部两侧的扩展部,该对接部收容于前述收容腔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设置于对接部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暴露于收容腔内,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扩展部,其中,扩展部具有对接面,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对接面的接合部。遮蔽壳体收容对接部形成的接口用以与插头连接进行充电;两端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的扩展部用以与充电座配合进行充电,结构紧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之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讯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之基础组件。现今,游戏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充电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放入充电座中,使电子产品上暴露的导电片与充电座中的金属弹片形成电连接;二、将插头插入电子产品的接口中。惟,当同一电子产品同时具有上述两种充电方式时,通常会设置两个电源连接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具有两种不同的电源接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围设形成收容腔,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形成于对接部两侧的扩展部,该对接部收容于前述收容腔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设置于对接部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暴露于收容腔内,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扩展部,其中,扩展部具有对接面,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对接面的接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遮蔽壳体收容对接部形成的接口用以与插头连接进行充电;两端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的扩展部用以与充电座配合进行充电,且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之立体图;图2为图1电源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之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为图1电源连接器及电路板之分解图;图4为图3电源连接器之遮蔽壳体立体图;图5为图3电源连接器之绝缘本体立体图;图6为图3中电源连接器之第二导电端子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电源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5上,该电源连接器100包括遮蔽壳体1、绝缘本体2、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第一导电端子3及第二导电端子4。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遮蔽壳体1定义一插接方向及与该插接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该遮蔽壳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及分别与顶壁11及底壁12相连的一对侧壁13, 各壁围设形成收容腔15。遮蔽壳体1的顶壁11后端向后延伸一对固持臂111,该等固持臂 111之自由端沿横向向外突设有一对凸部112。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22,该对接部22收容于前述收容腔15中,基部21后端设有一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凹部23,该凹部23具有一连接面231及与该连接面231两端相连且相对的端面232, 该等端面232上端具有与该端面232成阶梯状的配合面233,该等配合面233上相对突设有一对与凸部112配合的固持部234。遮蔽壳体1沿插接方向安装于绝缘本体2,当凸部112 经过固持部234时固持臂111先向内产生一定弹性变形,继而恢复原状,使得凸部112与固持部234相扣持,从而将遮蔽壳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对接部22收容于遮蔽壳体1的收容腔15中。电路板5具有一开口 51,遮蔽壳体1套设于对接部22的部分与该开口 51相对应。请参阅图2、4、5,固持臂111之凸部112末端具有导向面113,绝缘本体2之固持部234前端具有与导向面113相配合的斜面235,用以在遮蔽壳体1自前向后安装于绝缘本体2时起导向作用。遮蔽壳体1的顶壁11后端进一步向下弯折形成卡持部115,该卡持部115位于两个固持臂111之间,该卡持部115末端抵接于基部21之连接面231上,以达到对遮蔽壳体1更好的固定效果。遮蔽壳体1的侧壁13向后延伸一对焊接脚17,用以焊接于电路板5。第一导电端子3自后向前安装于绝缘本体2,各导电端子3包括固持于基部21的固持部32、设置于对接部22的接触部31及焊接于电路板5的焊接脚33,该接触部31自固持部32前端延伸并向后弯折形成且暴露于收容腔15内,焊接脚33自固持部32后端延伸形成。请参阅图5,绝缘本体2具有安装面沈及与安装面沈相对的顶面27,其基部21 两端向前延伸并向外突伸形成一对扩展部25,该等扩展部25与对接部22分别间隔一定距离,各扩展部25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导电端子4。请参阅图1及图6,第二导电端子4包括位于扩展部25之对接面251的接合部41,固定于扩展部25的固定部42,位于安装面沈用以焊接于电路板5的焊接部43及自接合部41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延伸部46,扩展部25之顶面 27设有收容该延伸部46的凹槽271,端子料带即在延伸部46末端被剪切,这样可以避免延伸部46末端形成的铜绿暴露出来与人接触。扩展部25在靠近对接部22的一侧设有固定槽252,第二导电端子4之固定部42固持于该固定槽252中。第二导电端子4还包括连接焊接部43和接合部41的连接部44,扩展部25在远离对接部22的一侧设有收容槽253,该收容槽253贯穿安装面沈,第二导电端子4之连接部44收容于该收容槽253中。装于该电连接器100的电子产品(图未示)在充电时,既可以将插头(图未示) 插入遮蔽壳体1与对接部22形成的接口中进行充电,也可以将电子产品放入充电座(图未示)中,第二导电端子4的接合部41与充电座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电连接,然后将充电座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充电。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第一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围设形成收容腔,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形成于对接部两侧的扩展部,该对接部收容于前述收容腔中, 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设置于对接部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暴露于收容腔内,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扩展部的第二导电端子,扩展部具有对接面,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对接面的接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安装面及与安装面相对的顶面,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固定于扩展部的固定部、位于安装面的焊接部及自接合部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延伸部,扩展部之顶面设有收容该延伸部的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在靠近对接部的一侧设有固定槽,第二导电端子之固定部固持于该固定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焊接部与接合部的连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设有收容槽,该收容槽贯穿安装面,第二导电端子之连接部收容于该收容槽中。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焊接脚,前述接触部自固持部前端延伸并向后弯折形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对接部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两扩展部自基部两端向前延伸并向外侧突伸形成,两个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对称设置于各扩展部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定义一插接方向及与该插接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该遮蔽壳体后端向后延伸一对固持臂,该等固持臂之自由端沿横向方向突设有一对凸部,绝缘本体之基部沿横向方向突设有一对与凸部配合的固持部,遮蔽壳体沿插接方向安装于绝缘本体,在凸部经过固持部时固持臂沿横向方向产生一定弹性变形,继而恢复原状,使得凸部与固持部相卡持。专利摘要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围设形成收容腔,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形成于对接部两侧的扩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第一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围设形成收容腔,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形成于对接部两侧的扩展部,该对接部收容于前述收容腔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设置于对接部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暴露于收容腔内,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扩展部的第二导电端子,扩展部具有对接面,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对接面的接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裕三吴祖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