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707992 阅读:8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组分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5~10%;助表面活性剂:2~8%;油相:35~45%;水相:35~45%;无机电解质:3~1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具有修复储层渗透率功能,与现用助排体系相比,可降低油气井压裂酸化过程中油气井近井带水锁、残渣以及地层流体不配伍引起的储层伤害程度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石油化工技 术领域。
技术介绍
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等自发形成的各相同性、外观透明 或半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具有超低界面张力、极小纳米颗粒和超强增溶能力。微 乳液主要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微乳液膜、微乳液农药、微乳药胶囊、微乳洗涤液、微乳化 妆液、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上世纪60年代,微乳液体系开始应用于三次采油,70年代石 油危机加速了微乳液在油田中的应用研究。微乳液三次采油理论上可行,但所需表面活性 剂浓度较高,由于成本等制约因素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近年来,微乳液在提高压裂酸化改 造方面的应用效果突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压裂酸化改造中大 量外来液体浸入储层,造成严重的油气层伤害,因此及时高效地返排出措施流体尤为重要。 但是常规助排剂无法及时有效地到达致密岩石孔隙中,对助排效果影响较为严重,而微乳 液能有效降低压裂酸化后残液返排的压力、降低措施中水锁、乳化及润湿反转等伤害,改善 压裂酸化作业效果。公开号为CN101323780A(申请号为200810150553. X)的中国专利,公 开了一种低渗透油田热化学助排剂及其在低渗透油田油水井酸化、压裂工艺中的应用。该 热化学助排剂由A剂和B剂组成,A剂由一定重量百分比的磷酸、亚硝酸钠、十二烷基苯磺 酸钠、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B剂由一定重量百分比的尿素、氯化铵和水组成。A剂 和B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氮气、二氧化碳和高温热水,同时伴随着大 量热量;另外,具有一定压力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在高效活性发泡剂的作用下会形成大量泡 沫有助于将残渣返排出油水井。该热化学助排剂不易燃、不易爆,主要应用于低渗油水井的 酸化、压裂工艺的助排技术,解决返排力度不够等问题,减少残存工作液对储层的污染,能 有效提高酸化与压裂效果。该专利制备复杂,无法克服油气井压裂酸化过程中油气井近井 带水锁、残渣以及地层流体不配伍引起的储层伤害较明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组分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5 10% ;助表面活性剂2 8% ;油相35 45 0Z0 ;水相35 45% ;无机电解质3 10%,上述各组分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优选的,表面活性剂6 8% ;助表面活性剂4 7% ;油相39 42% ;水相 40 42% ;无机电解质5 8%。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或石油磺酸钠之一;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戊醇或异戊醇之一;所述油相选自煤油或白油之一;所述无机电解质选自氯化钾、氯化钠或氯化铵之一;所述助排剂中胶粒粒径为20 IOOnm ;上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和无机电解质混合搅拌均勻后,静置 1 3h,即得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上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在油气井增产改造过程中的应用。所述应用,步骤如下按照压裂酸化液质量0.4-0. 8%的比例加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混合均勻 后泵入底层。上述压裂酸化液的配制可按现有技术配制,可参考《压裂酸化现场配液技术研究 与应用》(王树龙、邹旭东、王荣业、肖平等,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4期)中的记载。上述化学试剂均为市售产品,上述操作均采用本领域常规操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与压裂液或酸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复 配后不产生沉淀或絮凝状物质,不影响压裂液或酸液体系本身性能,破胶液表面张力小于 或等于28mN · πΓ1 ;(2)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具有低界面张力(与煤油界面张力在 30°C时可达到10_2mN/m)与低的表面张力(小于28mN/m);(3)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对现有压裂液体系密度无影响;(4)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具有修复储层渗透率功能,与现用助排 体系相比,可降低油气井压裂酸化过程中油气井近井带水锁、残渣以及地层流体不配伍引 起的储层伤害程度50%以上。(5)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性能稳定、腐蚀性 弱、可大幅度提高压裂酸化返排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组分及质量份数如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正丁醇4份;煤油41份;水42份;氯化钠8份。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正丁醇、煤油、水、氯化钠按上述质量份数称量并混合搅拌 均勻后,静置1 3h,即得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按照压裂酸化液质量0.7%的比例加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混合均勻后泵 入底层。经检测,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的密度、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储层渗透率修 复率等测试数据见表1。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不同之处在于,组分及质量份数如 下脂肪酸甲酯磺酸钠6份;异丁醇5份;煤油42份;7K 42份;氯化钠5份。按照压裂酸化液质量0.5%的比例加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混合均勻后泵 入底层。经检测,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储层渗透率修复率测 试数据见表1。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不同之处在于,组分及质量份数如 下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正戊醇6份;白油40份;水40份;氯化钾7份。按照压裂酸化液质量0.4%的比例加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混合均勻后泵 入底层。经检测,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储层渗透率修复率测 试数据见表1。实施例4如实施例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不同之处在于,组分及质量份数如 下十二烷基磺酸钠8份;异戊醇7份;白油39份;水40份;氯化钾6份。按照压裂酸化液质量0.8%的比例加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混合均勻后泵 入底层。经检测,该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储层渗透率修复率测 试数据见表1。表 1样品界面张力 mN/m表面张力 mN/m储层渗透率修复率 %实施例10. 0626. 2530.6实施例20. 0827. 1324. 7实施例30. 0728. 4821. 2实施例40. 0525. 3635.8权利要求1.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5 10% ;助表面活性剂2 8% ;油相35 45% ;水相35 45% ; 无机电解质3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6 8%; 助表面活性剂4 % ;油相39 42% ;水相40 42% ;无机电解质5 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 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或石油磺酸钠 之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 自丙醇、异丙醇、丁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乳液型压裂酸化助排剂,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5~10%;助表面活性剂:2~8%;油相:35~45%;水相:35~45%;无机电解质:3~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良刘佳林温庆志贾自龙孙厚台刘洪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