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7113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所述架桥机的后支腿(1)支撑在纵导梁(3)的后端并通过螺栓与其连接,吊梁行车I(4)和吊梁行车II(4′)通过纵移行车(4-2)在纵导梁(3)的双线轨道上纵向运行;中支腿(5)通过螺栓固定在纵导梁(3)的底板上,前支腿(6)通过挂轮(6-1)在纵导梁(3)的前端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纵导梁及各支腿高度,适应架桥机整机过隧道的需要。采用U型梁结构,降低了吊梁行车的高度,适应横移行车架梁过程中横移到位。纵导梁底面与梁体上表面保证净空,适应架梁时吊梁横移,采用三套支腿及横移机构实现曲线架梁的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施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 并置梁的架桥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南广铁路,贵广铁路设计的混凝土梁均为双线单箱并置梁,要求出隧道 口架梁,且存在曲线架梁的情况,传统架桥机的门式支腿必须进行拆卸分解,并降低架桥机 的总高度,在进隧道口和出隧道口沿纵向一定长度将隧道断面尺寸增大,或在隧道口延长 一段路基,达到高度和宽度方向上满足架桥机的架设要求,同时在出隧道口因需要组装架 桥机的门式支腿,则需要考虑组装机具的站位,因此采用现有架桥机进行隧道间双线单箱 并置梁架设大大增加施工工作量、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架桥机在隧道口架设双线单箱并置梁增加施工工作量、施工成本和 施工时间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该 技术降低了纵导梁及各支腿高度,采用U型梁,降低了吊梁行车的高度,因此可使架桥 机整机顺利通过隧道,适应横移行车架梁过程中横移到位,同时增加横移机构,可实现一定 角度的曲线作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 线并置梁的架桥机,包括后支腿、连接梁I、连接梁II、纵导梁、吊梁行车I、吊梁行车II、中 支腿、前支腿,所述后支腿支撑在纵导梁的后端并通过螺栓与其连接,吊梁行车I和吊梁行 车II通过纵移行车在纵导梁的双线轨道上纵向运行,中支腿通过螺栓固定在纵导梁底面, 前支腿通过挂轮在纵导梁的底板上运行。所述纵导梁由纵导梁I和纵导梁II两根主梁构成,纵导梁全长共为7节,节与节 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纵导梁上有纵移行车轨道,纵导梁下有中支腿和辅支腿走行托 辊轨道,所述纵导梁I与纵导梁II之间通过连接梁I与连接梁II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支腿包括挂轮、托辊、上支撑梁、伸缩套、升降油缸、底部枕梁、横移油缸和 垫梁,前支腿通过挂轮和托辊在纵导梁的底板上运行,由上支撑梁连接在一起,底部枕梁上 对称安装两个升降油缸和两个伸缩套,两个升降油缸和伸缩套配合实现纵导梁的上升或下 降动作,上端通过螺栓支撑在上支撑梁上,前支腿的下部通过底部枕梁放置在垫梁上,通过 横移油缸伸缩实现前支腿的横移,达到曲线架梁的要求。所述中支腿包括伸缩套、底部枕梁、顶升油缸和行走台车,中支腿的上端通过螺栓 安装在纵导梁的底端,底部枕梁的上端两侧对称安装两个升降油缸,在两个升降油缸的两 侧对应伸缩套位置安装行走台车,实现整机在并置梁上行走,满足过孔工况的要求。通过升 降油缸和伸缩套配合实现纵导梁的上升或下降动作。所述后支腿包括行走台车、顶升油缸及伸缩套,后支腿与纵导梁刚性连接,与纵导梁及连接梁I、II形成门字型结构,顶升油缸和伸缩套配合实现纵导梁的上升和下降动作, 底部的行走台车通过钢轮在轨道上运行。所述吊梁行车I和吊梁行车II的结构相同,包括纵移行车和横移行车,其中,所述 吊梁行车包括纵移行车和横移行车,纵移行车通过钢轮在纵导梁的轨道上运行,通过驱动 驱动装置运行,横移行车通过钢轮在纵移台车的横梁轨道上运行。动力装置通过齿轮与链 条啮合驱动整个吊梁行车纵向运行。横移台车包括台车、U型车架、起升机构,通过台车车 轮在纵移行车的横梁上运行,U型车架作用在台车上,支撑起升机构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纵导梁及各支腿高度,适应架桥机整机过隧道 的需要;采用U型梁结构,降低了吊梁行车的高度,适应横移行车架梁过程中横移到位;纵 导梁底面与梁体上表面保证净空,适应架梁时吊梁横移;采用三套支腿及横移机构实现曲 线架梁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梁结构示意图;图3是吊梁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吊梁行车的前视图;图5是后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中支腿的前视图;图8是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架梁步骤一;图10是架梁步骤二 ;图11是架梁步骤三;图12是架梁步骤四;图13是架梁步骤四断面示意图;图14是过孔步骤一;图15是过孔步骤二 ;图16是过孔步骤三。在上述附图中,1.后支腿,1-1.顶升油缸,1-2.伸缩套,1-3.增高垫墩,1_4.行 走台车,2.连接梁I,2'.连接梁II,3.纵导梁,3'.纵导梁I,3".纵吊梁II,4.吊梁 行车I,4-l.驱动装置,4-2.纵移行车,4-3.横移行车,4'.吊梁行车II,5.中支腿,5_1、5-1'.伸缩套,5-2.底部枕梁,5-3、5-3'.行走台车,5_4、5_4‘.顶升油缸,6.前支腿,6-1,6-1'·挂轮,6-2、6-2' ·托辊,6-3.上支撑梁,6_4、6_4' ·伸缩套,6_5、6_5' ·顶升 油缸,6-6、6-6'.增高垫墩,6-7.下横梁,6-8.横移油缸,6-9.垫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8,本技术所述的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450t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包括后支腿1、连接梁I 2、连接梁II 2'、纵导梁I 3、纵导梁II 3'、吊梁行车I 4、 吊梁行车114'、中支腿5、前支腿6所述后支腿1支撑在纵导梁后端,通过螺栓与纵导梁连 接,纵导梁I 3与纵导梁II 3'之间通过连接梁I 2与连接梁112'连接在一起。吊梁行 车I 4与吊梁行车114'通过纵移行车4-2在纵导梁3的双线轨道上纵向运行。中支腿通 过螺栓固定在纵导梁底端,前支腿6通过挂轮6-1在纵导梁的底板上运行。所述纵导梁由纵导梁I 3和纵导梁〗〗3'两根主梁构成,纵导梁I 3与纵导梁II 3'之间通过连接梁I 2与连接梁II 2'连接在一起。所述后支腿1与纵导梁3通过螺栓连接,与纵导梁3及连接梁I、IK2,2')形成 门字型结构,顶升油缸(1-1、1-1')及伸缩套1-2安装在纵导梁3的底部,增高垫墩(1-3、 1-3')安装在顶升油缸(1-1、1_1')下部,整体通过销轴支撑在行走台车1-4上并在桥梁 面轨道上行走。所述吊梁行车I 4由纵移行车4-2和横移行车4-3组成,纵移行车4_2通过钢轮在 纵导梁的轨道上运行,通过驱动驱动装置4-1运行,横移行车4-3通过钢轮在纵移台车4-2 的横梁轨道上运行。所述中支腿5的上端伸缩套5-1通过螺栓连接在纵导梁3的底端,伸缩套5-1的下 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底部枕梁5-2上,底部枕梁5-2的下端两侧对称安装两个升降油缸(5-4,5-4'),在两个升降油缸(5-4,5-4')的两端对应伸缩套(5-1、5-1')位置安装行走台车 (5-3,5-3'),行走台车(5-3、5-3')在桥梁面轨道上行走。所述前支腿6通过挂轮6-1和托辊6-2安装在纵导梁的底端,由上支撑梁6_3 连接在一起,上支撑梁6-3下对称安装两个升降油缸(6-5、6-5')和两个伸缩套(6-4、6-4'),升降油缸(6-5、6-5')和伸缩套(6-4、6-4')配合实现上升或下降动作。升降 油缸(6-5、6-5')底部安装在增高垫墩(6-6、6-6')上,增高垫墩6_6、6_6‘)和伸缩套 (6-4,6-4')的下部固定在下横梁6-7上,下横梁6-7支撑在垫梁6-9上,横移油缸6-8的 缸体固定在垫梁6-9上,横移油缸6-8的活塞杆固定在下横梁6-7上,通过横移油缸(6-8) 使下横梁(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曲线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包括后支腿(1)、连接梁I(2)、连接梁II(2′)、纵导梁(3)、吊梁行车I(4)、吊梁行车II(4′)、中支腿(5)和前支腿(6),其特征是:后支腿(1)支撑在纵导梁(3)的后端并通过螺栓与其连接,吊梁行车I(4)和吊梁行车II(4′)通过纵移行车(4-2)在纵导梁(3)的双线轨道上纵向运行;中支腿(5)通过螺栓固定在纵导梁(3)的底面,前支腿(6)通过挂轮(6-1)在纵导梁(3)的底板上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福祥李坤魏超孙玉桥刘会平曹静蕾程爱国王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