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746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架,尤其涉及一种简易自行车架,属于自行车架技术领域。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中管、下管和下叉,所述中管设置在下管上;下管一端连接头管,下管另一端与下叉固定连接;所述下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各零件间连接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轻便,强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架,尤其涉及一种简易自行车架,属于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生产的自行车结构复杂,其车架结构由多种零件组合而成,而且结构设计也不够合理;这对于满足自行车质量小、整体强度高的新要求十分不利。现有的自行车不仅笨重而且连接强度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易自行车架,它是从结构角度来改善上述问题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中管、下管和下叉,所述中管设置在下管上;下管一端连接头管,下管另一端与下叉固定连接;所述下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摒弃了传统的自行车架由上管、下管、头管、上叉、下叉以及五通管等多种零件的组合形式;采用仅用下管、下叉以及头管、中管这四个必须的结构的组合形式。尽管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设计合理,从受力角度考虑反而更能体现出优越性。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下管呈“S”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各零件间连接合理,使得本技术具有轻便,强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头管,2-中管,3-下管,4-下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和2所示,一种简易自行车,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中管(2)、下管 (3)和下叉(4),所述中管(2)设置在下管(3)上;下管(3)—端连接头管(1),下管(3)另一端与下叉(4)固定连接;所述下管(3)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并且下管(3)呈 “S” 型。权利要求1.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中管(2)、下管(3)和下叉(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 (2)设置在下管(3)上;下管(3)—端连接头管(1),下管(3)另一端与下叉(4)固定连接; 所述下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3)呈“S”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架,尤其涉及一种简易自行车架,属于自行车架
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中管、下管和下叉,所述中管设置在下管上;下管一端连接头管,下管另一端与下叉固定连接;所述下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各零件间连接合理,使得本技术具有轻便,强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车。文档编号B62K3/02GK201951629SQ201020583639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曹永亮 申请人: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简易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中管(2)、下管(3)和下叉(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2)设置在下管(3)上;下管(3)一端连接头管(1),下管(3)另一端与下叉(4)固定连接;所述下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脚踏的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