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马铃薯结薯环境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8200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马铃薯结薯环境的种植方法,在未经过翻耕犁耙或稍作平整的土壤表面,将处理过的马铃薯种薯有规则放置,芽眼向下或者侧向贴近土面,在种薯旁边施放优质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然后在种薯表面间隔覆盖3-4层草或薄土,或者在次顶层加盖一层地膜,然后进行田间管理并适时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改善马铃薯的结薯环境,提高产量和商品率,而且省工省时,生态环保,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地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栽培领域,具体为一种。
技术介绍
马铃薯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单产高、块茎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是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传统的栽培方法是播前深翻土地、再平整,同时施入底肥;然后开沟起畦、挖穴播种马铃薯,再覆土盖种,在生长过程中为了改善马铃薯的生长和结薯环境还要进行2 3次中耕培土 ;在采收时还要将土壤翻开、逐个刨出马铃薯。这种栽培方法的缺点是马铃薯在土壤中结薯,块茎膨大时受到泥土的挤压,不利于块茎的膨大, 在非沙壤土的情况下所受到的阻力更大,一般结薯比较小,大中薯率低,而且该种植方法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费工费力。近年来农业科学家们尝试了一些马铃薯新的栽培方法,如马铃薯的免耕栽培法, 是将秋收后的农田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放在土面上,用稻草或禾类草覆盖,施足有机肥,待到茎叶由绿逐渐变黄转枯,掀开稻草或禾类草,就可以直接拣收马铃薯。公开文献也报道了一些较相关的内容,例如1、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31892. 2名称一种在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23752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方马铃薯产业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专利技术(设计)人熊兴耀;刘明月;何长征,摘要一种在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早熟品种;( 种薯处理浸种,切块,风干,拌种;C3)整地施肥在冬闲稻田开沟做睦,再在畦面施放氮、磷、钾肥;⑷适时播种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种;(5)覆盖稻草和地膜种薯摆好后,将稻草覆盖于种薯上,再在稻草上覆盖地膜;(6)破膜引苗幼苗开始露出稻草、开始顶膜时,在苗处破膜引出幼苗;(7)植株调控在现蕾期使用浓度为100-200毫克/千克的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徒长;(8)病虫害防治;(9)适时收获。本专利技术节省工时,产量高、品质优,且有利于提高稻田肥力,改善稻田土壤结构。2、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79785. 0申请日:2008. 11. 12名称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公开(公告)号CN101401512申请(专利权)人沁源县脱毒马铃薯开发服务中心,地址山西省沁源县韩洪乡鱼儿泉村,专利技术(设计)人孙建功;李四水,摘要一种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提前催芽晒种,培育短壮苗,合理的种薯种植深度和栽植密度,以及在施肥、防虫害、培土等环节合理管理,使脱毒马铃薯实现高产,每亩可增产500公斤以上。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94980.3名称马铃薯高产种植的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1411274,申请(专利权)人王俊斗;周建华,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总工会经济部专利技术(设计)人王俊斗,摘要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的方法,是完全改变了传统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技术特征是马铃薯催芽的长度大于传统的芽长,栽种的深度也大于传统的深度,由于埋在土中的芽长度大,既给根部多结果实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该作4物的抗旱提供了优势,由于催芽期大大的提前于传统种植马铃薯的种植期,所以能成倍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的同时,又能为提高马铃薯的品质,提高该作物的商品价值创造了条件。 采用这样的方法种植的马铃薯,单株最高的产量可达4公斤,每亩水浇地一般情况下的马铃薯产量在万斤左右。在同样干旱的非水浇地上种植的马铃薯用该技术的产量比传统种植尚出一倍左右。4、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91344. 5申请日:2007. 12. 18名称马铃薯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公开(公告)号CN101461304,申请(专利权)人杨秀岚,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涧镇东风路39号,专利技术(设计)人杨秀岚,摘要,一种马铃薯的免耕栽培技术,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放在土面上,用稻草覆盖,施足有机肥,在马铃薯的种植和生长中,合理施无机肥和农药,保证成熟的马铃薯高产。5、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38522. 7,名称稻草栽培冬春马铃薯的方法,公开 (公告)号CN101595801,申请(专利权)人孔赞荣,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炼化公司居民区184幢601室,专利技术(设计)人孔赞荣,摘要用“稻草栽培冬春马铃薯的方法”,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我国南方冬春荒芜的大面积水稻田,运用马铃薯的生长特性, 用厚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方法,使马铃薯生产达到优质、高产、丰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是通过运用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对马铃薯的选种、育种、整地、种植、合理密植、用厚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方法、肥水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收获等实现冬春季马铃薯的丰收。上述公开文献介绍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提出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选种、 播种、施肥、盖草、盖土或盖膜、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收获,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但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播种只覆盖1层草或土,马铃薯生长过程根部不发达,结薯环境差,产量还上不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马铃薯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的结薯环境差、产量低、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费工费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善结薯环境,省工省力的马铃薯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未经过翻耕犁耙或稍作平整的土壤表面,将处理过的马铃薯种薯有规则放置,芽眼向下或者侧向贴近土面,在种薯旁边施放优质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然后在种薯表面间隔覆盖3-4层草或薄土,或者在次顶层加盖一层地膜,这样的分层多次间隔覆盖能够促进根部发达,结薯环境好,大幅度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种植后进行田间管理并适时收获。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处理是对种薯进行消毒、切块、拌种和催芽处理。以上所述的有规则放置种薯,是将种薯“品”字形或“之”字形摆在土壤表面。以上所述的在种薯表面覆盖的草层是稻草、麦草、玉米秸秆、甘蔗叶、禾形野草和打碎的树叶,也可以是锯末、玉米棒心,厚度是3 5cm,玉米棒心由于太粗,须打碎成 l-5cm2的碎粒,草层铺满整个畦面不留空。以上所述的在种薯表面间隔覆盖3-4层草或薄土,是盖一层草,再盖一层薄土,不能同时盖两层草或两层薄土。以上所述的在种薯表面覆盖的薄土是松软的细土,或掺有一些农家肥、复合肥的细土,厚度是3 5cm。以上所述的地膜,最好是黑色可降解地膜,3-5个月即能基本变成小碎片,并慢慢地化解于土壤中,甚至变成为农作物吸收的有机肥,例如变性淀粉-聚乙烯降解膜、壳聚糖-聚乙烯降解膜、植物纤维-聚乙烯降解膜等。以上所述的加盖地膜,地膜要贴紧稻草或土层,不要把地膜弄破,膜上覆盖3 5cm 细土。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方法方法一(1)种薯、田块处理将精选过的种薯进行消毒、切块、拌种、催芽后待播,免耕栽培只需将田面稍作平整即可,翻耕栽培的按常规方法平整田面。(2)种植方法第一步,摆种种薯“品”字形放置,芽眼向下或者侧向贴近土面,行距30cm,畦边各留20cm,株距25 30cm,畦面宽70 100cm,沟宽40cm,每畦播种2 3行。第二步, 施肥条施,把肥料施放在两行种薯中间,但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基肥一般每亩需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 1500kg、45%的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80 100kg、硫酸钾20 2^g。 第三步,盖土 施肥后,用细土盖没种薯和肥料,厚度约5cm。第四步,盖草种薯盖薄土后, 均勻、整齐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马铃薯结薯环境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方法是:在未经过翻耕犁耙或稍作平整的土壤表面,将处理过的马铃薯种薯有规则放置,芽眼向下或者侧向贴近土面,在种薯旁边施放优质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然后在种薯表面间隔覆盖3-4层草或薄土,或者在次顶层加盖一层地膜;种植后进行田间管理并适时收获;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处理是对种薯进行消毒、切块、拌种和催芽处理;所述的有规则放置种薯,是将种薯“品”字形或“之”字形摆在土壤表面;所述的在种薯表面覆盖的草层是稻草、麦草、玉米秸秆、甘蔗叶、禾形野草和打碎的树叶,或者是锯末、玉米棒心碎粒,厚度是3~5cm;所述的在种薯表面间隔覆盖3-4层草或薄土,是盖一层草,再盖一层薄土,不能同时盖两层草或两层薄土;所述的在种薯表面覆盖的薄土是松软的细土,或掺有一些农家肥、复合肥的细土,厚度是3~5cm;所述的地膜是可降解地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宏李如平杨为芳陈明才刘文奇谭素宁赵凤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