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伟专利>正文

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及通过该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616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及通过该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属于油田作业技术领域,该酸液配比的成分是:亚磷酸50-200份;硝酸铵100-300份;氯化钾500-1000份;盐酸100-300份;氢氟酸50-200份;甲酸100-300份;乙酸50-200份;柠檬酸50-300份;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50-300份;水0-100份。该油层改造酸液可适用于各类灰、云岩储层和有灰、云质、泥质、硅质胶结的各类砂岩储层;适合于孔隙率底界在1%、渗透率底界在0.1毫达西的各类储集层。该油层改造酸液能够有效溶解相应各类储层孔隙中的填隙物,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原油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作业
,具体地说是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及通过该酸液进行 石油开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油层改造是为实现油井增产而进行的酸化、压裂等措施,就胜利油区而 言,每年实施油层改造的油井达2000 口之多。由于油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这一措施 的成功率不到35%,尤其是针对砂岩油层的酸化改造措施,成功率(或称为有效作业井)仅 为10%。其主要原因就是改造液的性能与油层性质不匹配,没有针对油层存在的问题而“对 症下药”。目前,大多油田对地下原油的采出率只有30%左右,尚有70%的原油储量储存于 低渗透油层中。油区内对地层的酸化改造工艺多数是针对该类油藏进行的,目的是通过 对地层酸溶的方式,使油井增产。但数十年来,酸化的成功率不到35%,压裂成功率仅有 17%,无功作业井遍布于油区。尤其是针对砂岩油藏中黏土矿物堵塞的酸化,其成功率更 低,这是因为能够溶解硅酸盐类矿物的氢氟酸注入储层后,溶解砂岩骨架颗粒的速度大于 溶解黏土的速度,黏土矿物尚未溶解,岩石骨架首先坍塌。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 于研究一种“独特”的酸(或碱),使之注入储层后,能够先溶解粘土后溶解颗粒,或只溶解 粘土不溶解颗粒,再或溶解粘土的速度大于溶解颗粒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及通过该酸液 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油层改造酸液包含有以下重量份配比 的成分亚磷酸50-200份;硝酸铵100-300份;氯化钾500-1000份;盐酸100-300份;氢氟酸50-200份;甲酸100-300份;乙酸50-200份;柠檬酸50-300份;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50-300份;水0-100 份。该油层改造酸液的另一种配比是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亚磷酸80-150份;硝酸铵120-200份;氯化钾600-900份;盐酸150-250份;氢氟酸50-200份;甲酸150-300份;乙酸80-160份;柠檬酸50-200份;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100-250份;水0-100 份。该油层改造酸液的优化配比是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亚磷酸50-120份;硝酸铵100-200份;氯化钾700-1000份;盐酸150-250份;氢氟酸50-100份;甲酸200-300份;乙酸50-100份;柠檬酸100-200份;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100-200份;水0-100 份。一种通过该油层改造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是将油层改造酸液通过井筒内设 置的酸液管路连通至井筒外壁外界,当井筒下降钻至一定深度后,通过酸液管路将油层改 造酸液排出井筒,油层改造酸液进入并作用于石油储层。该油层改造酸液的用途是该油层改造酸液可应用于油田、气田的开采,也可以用 于地质改造和地质勘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油层改造酸液是运用岩石矿物学、油田化学、地质学、采油工艺学等基础理论, 利用地层测试、电子、光学显微分析装置、室内化学模拟实验等手段,研制出的一种高效储 层改造液。该油层改造酸液适合于胜利油田不同深度、不同类型油层改造专用用液。通过推 广应用,使5个含油气区块的40余口井获得了增油效果,成功率接近100%。该油层改造酸液适用于对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伊/蒙混层型砂岩储层、高岭石 充填型砂岩储层、伊利石充填型砂岩储层和特殊潜山储层实施酸化和酸压改造。该油层改造酸液能够在保持储层结构完好的情况下有效溶解相应各类储层孔隙 中的填隙物,起到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该油层改造酸液的物理化学特性指标耐温118°C ;耐压70MP ;Ph值3_6 ;腐蚀性中偏强。该油层改造酸液的适用范围是适合于800m_3500m埋深的各类灰、云岩储层和有 灰、云质、泥质、硅质胶结的各类砂岩储层;适合于孔隙率底界在1%、渗透率底界在0. 1毫 达西的各类储集层;适合于以膨胀性粘土(蒙脱石等)、移动性粘土(高岭石等)、溶淀性粘 土(绿泥石等)充填的砂岩类储集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及通过该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 法作以下详细说明。实例1 该油层改造酸液的配比组分采用亚磷酸150kg ;硝酸铵200kg ;氯化钾950kg ;盐酸250kg ;氢氟酸 180kg ;甲酸 250kg ;乙酸80kg ;柠檬酸 120kg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230kg ;水 30kg。一种通过该油层改造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是将油层改造酸液通过井筒内设 置的酸液管路连通至井筒外壁外界,当井筒下降钻至一定深度后,通过酸液管路将油层改造酸液排出井筒,油层改造酸液进入并作用于石油储层。该油层改造酸液的用途是该油层改造酸液可应用于油田、气田的开采,也可以用 于地质改造和地质勘探。某油田井区砂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为砂质鮞云岩。岩石中碳酸盐含量50% 70 %,不等粒结构的陆源砂质含量30 % 50 %,另含有微量炭屑和泥质。岩石结构组分中, 砂心表鮞85%左右,鮞圈由隐晶白云石和方解石组成,孔隙中的充填成分主要是自形晶粒 状白云石,并有少量泥质混杂其中,具有砂质为核、隐晶白云质为圈、自形晶粒状白云石为 膜的特殊结构形态。孔隙度为5% 20%,渗透率为(50 100)Χ10_3μπι2,属中孔中渗储 层类型。由于呈“膜”状分布的晶粒状白云石和少量泥质相混,不利于流体运移,因此油田 不能正常生产。用盐酸酸化时,由于用酸浓度和作用时间控制不合适,使形成膜、圈的碳酸 盐物质均被溶解,骨架结构塌落,伤害油层;用土酸酸化时,产生了大量氟化钙沉淀、堵塞孔 喉而伤害油层;压裂时,由于孔喉中白云石固结程度弱,容易被高压流体冲散运移,向局部 集中而形成封堵,也伤害油层。该油层改造酸液的作用原理酸液进入储层,首先能够迅速溶解环绕颗粒的栉壳 状、自形亮晶白云石,随着溶解过程的进行和孔隙滞留物的减少,孔隙率可提高5% -20%. 但溶解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可溶去颗粒包壳一隐晶云质鮞圈,造成颗粒支撑结构破坏,孔隙 率反而降低。因此,酸化过程中控制反应节奏和及时排酸是致关重要的。利用该油层改造酸液进行了现场改造油层的施工,首批进行的三口井当天获得 9. 8 12t/d的工业油流,之后一个月内在该井区连续施工16 口井,平均试油产量13t/d, 最高单井产量达到26t/d。使该井区近20 口试油无效井重新投入了生产。实例2 该油层改造酸液的配比组分采用亚磷酸125kg ;硝酸铵180kg ;氯化钾700kg ;盐酸180kg ;氢氟酸 120kg ;甲酸 200kg ;乙酸150kg ;柠檬酸 180kg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200kg ;7jC60kg。通过该油层改造酸液进行石油开采的方法同实施例1。某油田井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砂岩油层,初期试油一般能获得工业油流,但 减产速度极快,数日内减至工业指标以下,甚至无液产出。分析研究发现,储层具有中高孔 隙率、低渗透的特点,这是因为砂体内火山岩碎屑比例大,假杂基脱落物、绿泥石和自生高 岭石呈疏松状态半充填储层孔喉,造成大量的微孔隙发育,而高岭石晶粒的可移动性使储 层渗透性很差。同时,碳酸盐胶结物呈斑块状局部充填孔隙、形成超低渗透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层改造酸液,其特征是:该酸液包含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亚磷酸50-200份;硝酸铵100-300份;氯化钾500-1000份;盐酸100-300份; 氢氟酸50-200份; 甲酸100-300份;乙酸50-200份;  柠檬酸50-300份;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黏土稳定剂50-300份;水0-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伟
申请(专利权)人:尚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