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302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软性排线、压板及金属外壳,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台,承载台上方设有一强化壁,强化壁与承载台之间形成一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前方开口可供对方连接器嵌合之用,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可供软性排线插入之用。软性排线设置于绝缘本体的承载台上,压板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且将软性排线固定于压板与承载台之间,压板的凸出部可插设于后方开口中,以将软性排线固定于压板的凸出部与承载台之间,金属外壳安装于绝缘本体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紧密固持软性排线以及增 加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结合稳定性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和系统主机之间的讯号通讯量,非常的庞大且频率非常高,所以 目前架设在液晶显示器接口与系统主机板接口之间的高频讯号传输系统,是采用具有超高 速、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压差分信号(LVDQ接收器作为液晶显示器接口的讯号 传输接口。一般使用在这种LVDS讯号传输接口中的公端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二 金属弹片、软性排线以及金属外壳,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长矩形的基部,基部的两长边分别 设有对接部以及承载部,基部的两短边各设有一包括有按压部及容置槽的锁定机构。软性 排线设置于对接部与承载部上,二金属弹片分别安装于基部的两短边的容置槽内,金属外 壳盖设于绝缘本体上,其中此金属外壳是整个覆盖于锁定机构的容置槽上,如此可将二金 属弹片完全限位于锁定机构的容置槽内,以防止二金属弹片受到按压部的牵动而从容置槽 内跳脱出来。然而,此种连接器是利用胶带将软性排线贴设于对接部与承载部上,由于胶带的 结合力强度的限制,容易发生软性排线受外力拉扯而产生脱落的问题。另外,此种连接器在 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结合时,仅靠单边的对接部插入于对方连接器的凹槽内,也容易有接触 结合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连接器在固持软性排线的结构设计上,由于结合 力不足所导致的容易产生脱落的问题,以及习知连接器在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结合时,单边 结构设计的对接部在插入于对方连接器的凹槽内时,也容易产生接触结合不稳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 体设有一承载台以及位于该承载台两侧的定位部,该承载台的前端设有一对接部,该承载 台的后端设有一承载部,该承载台的上方设有一强化壁,该强化壁与该承载台之间形成一 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的前方开口是可供一对方连接器嵌合之用,该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 是可供一软性排线插入之用;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上,其中该软性排 线的导电接点是穿过该贯穿通道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前端的该对接部上;一压 板,安装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上,其中该压板是将该软性排线固定于该压板与该承载 台之间,且该压板前端设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是可插设于该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中,以将 该软性排线固定于该压板前端的该凸出部与该承载台后端的该承载部之间;以及一金属外 壳,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更包括二金属弹片,分别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两侧的该定位部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金属外壳包括一上金属壳 以及一下金属壳,该上金属壳安装于该压板上,该下金属壳安装于该承载台之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上金属壳设有一弹片,该下 金属壳设有一接触片,该定位部上设有一孔洞,该弹片与该接触片插入该孔洞内并且互相 搭接形成电性导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压板后端设有一基部,该基 部是凸出于该承载台后端的该承载部外,该下金属壳设有一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是可将 该软性排线顶抵于该基部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的高 度大小实质等于该凸出部的高度加上该软性排线的高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贯穿通道的前方开口的大 小与后方开口的大小实质相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强化壁邻近于后方开口的 壁厚大于邻近于前方开口的壁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强化壁的长度小于该承载 台的长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强化壁两侧连接于该定位 部,该定位部的内侧缘设有一嵌合槽,该压板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嵌合部,该嵌合部可嵌合 于嵌合槽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连接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 供连接器,其是在绝缘本体上形成一贯穿通道,利用贯穿通道的前方开口来作为与对方连 接器嵌合之用,如此可增加对接部与对方连接器之间接触结合的稳定性,并且利用贯穿通 道的后方开口以及压板的凸出部来固定软性排线,如此设计可稳定固持软性排线于绝缘本 体上。与习知连接器相比,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可同时有效解决软性排线容易 脱落以及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结合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压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绝缘本体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 连接器2 绝缘本体21 贯穿通道212 前方开口214后方开口22承载台222对接部224承载部24定位部240嵌合槽26孔洞28强化壁3金属弹片4软性排线42导电接点5压板52凸出部54嵌合部56基部6金属外壳62上金属壳622弹片64下金属壳642接触片644接地弹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的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二金属弹片3、软性排 线4、压板5及金属外壳6,其中绝缘本体2设有一承载台22以及位于承载台22两侧的定 位部M,承载台22的前端设有一对接部222,承载台22的后端设有一承载部224,承载台 22的上方设有一强化壁观,强化壁观的两侧是连接于定位部M,且强化壁观与承载台22 之间形成一贯穿通道21,贯穿通道21的前方开口 212是形成可供对方连接器嵌合之用的对 接口,贯穿通道21的后方开口 214是形成可供软性排线4插入之用的插入口。承载台22 以及位于承载台22两侧的定位部M是形成类似一π字形的结构,且位于承载台22上方的 强化壁观的长度Ll小于承载台22的长度L2,以使承载台22前端的对接部222以及承载 台22后端的承载部2Μ外露于强化壁观而不被阻挡,如此有利于设置软性排线4以及将 软性排线4的导电接点42设置于对接部222上。二金属弹片3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2两侧的定位部M上,软性排线4设置于绝缘 本体2的承载台22上,其中软性排线4的一侧端上设有复数个导电接点42,软性排线4的 导电接点42是穿过贯穿通道21并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承载台22前端的对接部222上。压 板5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承载台22上,其中压板5是将软性排线4固定于压板5与承载台 22之间,且压板5前端设有一凸出部52,此凸出部52是可插设于贯穿通道21的后方开口 214中,以将软性排线4固定于压板5前端的凸出部52与承载台22后端的承载部2Μ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贯穿通道21的后方开口 214的高度大小实质等于凸出部52的高度加 上软性排线4的高度,且贯穿通道21的前方开口 212的大小与后方开口 214的大小实质相 同,以利于射出成形此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M的内侧缘设有一嵌合槽对0,压板5的两侧边缘各设有 一嵌合部M,嵌合部M是可嵌合于嵌合槽240中,以将压板5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2的承 载台22上。由于压板5前端的凸出部52与软性排线4是共同插入后方开口 214中,且压 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台以及位于该承载台两侧的定位部,该承载台的前端设有一对接部,该承载台的后端设有一承载部,该承载台的上方设有一强化壁,该强化壁与该承载台之间形成一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的前方开口是可供一对方连接器嵌合之用,该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是可供一软性排线插入之用;  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上,其中该软性排线的导电接点是穿过该贯穿通道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前端的该对接部上;  一压板,安装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承载台上,该压板是将该软性排线固定于该压板与该承载台之间,且该压板前端设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是可插设于该贯穿通道的后方开口中,以将该软性排线固定于该压板前端的该凸出部与该承载台后端的该承载部之间;以及一金属外壳,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杰韦冠仰蔡旺昆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