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037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流体喷射装置。在记录头单元(2)的安装板(22),形成有2个突条(覆盖头)(29、29)。该突条(29、29)由例如从构成记录头(21A~21E)的喷嘴(24)的形成开口端的喷嘴面(23)朝向流体的喷射方向(H)突出、沿着喷嘴列(L)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肋状部件构成。被该2个突条(29、29)划分出的区域构成在退避位置收置吸收部件的收置部(3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喷射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到记录头的冲刷工作。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作为使墨滴对记录纸(介质)喷射的流体喷射装置,喷墨式打印机(下 面称为“打印机”。)已为众所周知。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因墨液从记录 头的喷嘴蒸发导致的墨液增粘或固化、尘埃的附着以及气泡的混入等,在喷嘴处发生堵塞, 引起印刷不良。因此,通常打印机要不同于对记录纸进行的喷射地,进行使喷嘴内的墨液强 行排出的冲刷工作。在扫描式的打印机中,使记录头向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移动来进行冲刷工作,但 是在具备记录头已固定的行式喷头的打印机中,无法在进行冲刷工作时使记录头移动。因 此,例如可以考虑朝向在记录纸的输送带表面所设置的吸收部件排出墨液的方法(特开 2005-119284 号公报)。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因为在输送带上多个吸收部件对应于记录纸的尺寸以 等间隔配置,所以在冲刷时必须瞄准记录纸间的间隙来喷射墨液,而出现在记录纸的尺寸 和/或输送速度上发生限制这样的问题。另外,若对于平面形状的吸收部件进行了冲刷,则 因伴随墨滴排出的风压而使雾状的墨液飞散,还有可能将记录纸和/或输送带上弄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几个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以 简单的构成在短时间内进行清洁(冲刷)工作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提供了如下的流体喷射装置。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喷射装置具备流体喷射头,该流体喷射头具有由多个喷 嘴构成的喷嘴列,并且对介质喷射流体;该流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从上述喷嘴朝向吸收流 体的吸收部件喷射流体的冲刷工作,其特征为,上述吸收部件是沿着上述喷嘴列延伸的线 状部件,具备第1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吸收部件在退避位置和与喷射方向重叠的冲刷位置 之间,沿着与上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上述退避位置是上述吸收 部件从由上述喷嘴喷射出的上述流体的上述喷射方向退避的位置;和收置部,其形成于上 述流体喷射头,在上述退避位置处收置上述吸收部件。优选的是,上述第1移动机构使上述喷射方向上的上述吸收部件与上述流体喷射 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上述收置部只要是由下述突条划分出的区域就可以,该突条从流体喷射头的喷嘴 面朝向上述喷射方向突出,沿着上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上述突条从上述喷嘴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与上述吸收部件的截面的直径相同 或者比其大即可。上述收置部只要是沿着上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形成于流体喷射头的喷嘴面的凹部,就可以。另外,上述凹部从上述喷嘴面开始的深度与上述吸收部件的截面的直径相同或者 比其大即可。优选的是,还具备第2移动机构,其通过旋转体的旋转驱动,使上述吸收部件按延 伸方向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头单元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头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盖帽(cap)单元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冲刷单元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冲刷位置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退避位置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图8是表示记录头其他配置例的俯视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的吸收部件的模式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工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工作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头单元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冲刷位置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退避位置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图1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退避位置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流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还有,在 下面的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形成为可辨认的大小,所以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另 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喷射装置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下面简称 为打印机)。(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打印机的概略构成立体图,图2是记录头单元的概略构成立体图,图3是构 成记录头单元的记录头的概略构成立体图,图4是盖帽单元的概略构成立体图。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记录头单元2 ;输送装置3,输送记录纸(介质);供纸 单元4,供给记录纸;排纸单元5,排出由记录头单元2打印后的记录纸;维护装置10,对于 记录头单元2进行维护处理。输送装置3在和构成记录头单元2的各记录头(流体喷射头)21 (21A、21B、21C、 21D、21E)的喷嘴面23之间隔开预定间隔的状态下,保持记录纸。输送装置3具备驱动辊 部31 ;从动辊部32 ;输送带部33,由在这些辊部31、32之间架设围绕的多个传送带构成。另 外,在输送装置3的记录纸输送方向下游侧(排纸单元5侧)的、与排纸单元5的之间,设 有保持记录纸的保持部件34。驱动辊部31其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连接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上,通过驱动马达 进行旋转驱动。驱动辊部3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输送带部33,输送带部33被旋转驱动。在 驱动辊部31和驱动马达之间根据需要设置传动齿轮。从动辊部32是所谓的自由辊,支承 输送带部33,并且从动于输送带部33 (驱动辊部3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排纸单元5具备排纸用辊51以及保持由排纸用辊51所输送的记录纸的排纸托盘 52。记录头单元2通过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记录头(流体喷射头)21A 21E组件化来构成,从各记录头21A 21E的各喷嘴对(参见图3)排出多色的墨液(例如 黑色B、品红色M、黄色Y及青色C的各墨液)。上述记录头21A 21E (下面也有时称为记 录头21)通过安装于安装板22而被组件化。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头单元2 将多个记录头21 (单个记录头部件)组合多个,构成了记录头单元2的有效打印宽度和记 录纸的横向宽度(和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大致相等的行式记录头模块。还有,上述各记 录头2IA 2IE中的各个结构自身是相同的。如图2所示,记录头单元2在形成于安装板22的开口部25内配置备记录头21A 21E。具体而言,通过将各记录头21A 21E螺纹固定于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而将喷嘴 面23配置成介由上述开口部25从安装板22的表面2 侧突出的状态。另外,记录头单元 2通过将上述安装板22固定于未图示的滑架上,而被搭载到打印机1中。另外,在记录头单元2的安装板22,形成有2个突条(cover head,覆盖头)29、四。 该突条四、四例如由从构成记录头21的喷嘴M的形成开口端的喷嘴面23朝向流体的喷 射方向H突出、沿着喷嘴列L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肋状部件构成。被该2个突条四、四划分 出的区域构成下述吸收部件的收置部39。这样的吸收部件和其收置部39的作用将在下面 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单元2能够通过上述未图示的滑架,在记录位置和维护位 置之间(图1中用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移动。这里,所谓的记录位置指的是,与输送装置 3相对且对记录纸进行记录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谓的维护位置指的是,从输送装置3上退 避后的、和维护装置10相对的位置。在该维护位置上,实施对记录头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具备流体喷射头,该流体喷射头具有由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并且对介质喷射流体,该流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从上述喷嘴朝向吸收流体的吸收部件喷射流体的冲刷工作,其特征为,上述吸收部件是沿着上述喷嘴列延伸的线状部件,该流体喷射装置具备:第1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吸收部件在上述吸收部件从由上述喷嘴所喷射出的上述流体的喷射方向退避的退避位置与重叠于该喷射方向的冲刷位置之间,沿着与上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和收置部,其形成于上述流体喷射头,在上述退避位置处收置上述吸收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公二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