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69216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放散气体进口和放散气体出口的分子密封器,放散气体出口之上安置具有点火器的火炬头,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进口向上延伸出出口朝上的内置放散管;内置放散管的出口外罩有位于分子密封器内开口朝下的安全罩,形成放散气体由进口朝上到达内置放散管出口、继而沿安全罩与内置放散管间的环型通道朝下、再转沿分子密封器内壁与安全罩间的环型通道朝上、最终通过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出口到达火炬头的S型迂回气流通道;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进口一侧具有安全气体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用阻火网即可彻底避免点火时回火导致的燃爆危险,因此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成本经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放散燃烧装置,尤其是一种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燃气放散燃烧装置是专为石油、化工、冶金等企业放空尾气燃烧而设计制造的一种燃烧装置,通常由火炬头、分子密封器、长明灯及点火设备、火焰检测设备、自动点火程控柜等部分组成。现有燃气放散燃烧装置的关键问题是要避免点火时回火的发生及点火的成功率及可靠性,从而确保系统安全和放散燃烧的顺利进行。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82022M6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式可燃气体放空火炬,其特征是放空管固定在旋风分离体上端腔体内,旋风分离体由群座筒体固定,群座筒体与群座固定,旋风分离体侧管壁有进气口,旋风分离体的圆锥体下端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连接在群座筒体上,排料口与群座筒体之间有阻火丝网,阻火丝网上有手孔,下有排液口,放空管的顶部有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与群座筒体底侧面的引火管连接。此外,申请号为20062001M3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空火炬点火控制系统,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带有稳焰头的内引火燃烧头引燃长明火燃烧头。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且采用阻火丝网产生的压力损失较大,因此会影响放空燃烧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同时阻火丝网造价成本较高。此外,采用内引火燃烧头由于引火装置整体长期接触明火,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用阻火网即可彻底避免点火时回火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火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技术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放散气体进口和放散气体出口的分子密封器,所述放散气体出口之上安置具有点火器的火炬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进口向上延伸出出口朝上的内置放散管;所述内置放散管的出口外罩有位于分子密封器内开口朝下的安全罩,形成放散气体由进口朝上到达内置放散管出口、继而沿安全罩与内置放散管间的环型通道朝下、再转沿分子密封器内壁与安全罩间的环型通道朝上、最终通过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出口到达火炬头的S型迂回气流通道;所述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进口一侧具有安全气体进口。当系统待命时,可以通过安全气体进口输入一定量的安全气体。由于安全气体的比重小于空气,因此可以在安全罩上部形成阻隔层,阻止空气直接进入分子密封器下游管网,从而避免在点火时产生回火爆炸。由此可见,本技术不用阻火网即可彻底避免点火时回火导致的燃爆危险,因此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成本经济。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分子密封器的底部还具有吹扫气体进口。这样, 在系统点火前,可以通过对分子密封器及上游管道进行吹扫,进一步避免系统点火时,上游管道气体不纯而产生回火爆炸。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所述点火器的燃气管外套有配风管,所述燃气管和配风管上分别具有按点阵规律排列的燃气孔和配风孔。这样,燃气由燃气管上的燃气孔喷出时,空气从配风孔进入两管间的环型空间混合,遇高压激发火花点燃。从而保证点火稳定、可靠。与现有内置引火燃烧头相比,点火装置不长期接触明火,因此使用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点火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放散气体进口 1和放散气体出口 9的罐状分子密封器5,放散气体出口之上安置具有点火器8的火炬头6。放散气体进口 1向上延伸出出口朝上的内置放散管3。内置放散管3的出口外罩有位于分子密封器5内开口朝下的安全罩4,从而形成由放散气体进口 1朝上到达内置放散管出口、继而沿安全罩4与内置放散管3之间的环型通道朝下、再转沿分子密封器5与安全罩4之间的环型通道朝上、最终通过放散气体出口 9到达火炬头6的S型迂回气流通道。放散气体进口 1 一侧具有作为安全气体进口的氮气口 2及吹扫氮气进口 5-A。系统待命时,通过氮气口输入一定量的氮气,由于氮气的比重小于空气,因此浮在安全罩上部,形成阻隔层,避免空气直接进入分子封下游管网而在点火时产生回火爆炸。在系统点火前,通过对分子密封器及上游管道进行吹扫从而避免系统点火时上游管道气体不纯而产生回火爆炸。点火时放散气体经过S型迂回气流通道达到火炬头顶部时被点火器点燃。为了便于清洁,分子密封器5的下部还设有排污口 5-B。本实施例的火炬头6周圈通过固连件分布有若干组(通常为4-8组)相邻的点火器8和长明灯7。长明灯7底部与设有长明灯煤气进口 7-A和长明灯排污口 7-B的管路连通。点火器8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在内的燃气管8-1和套在其外的配风管8-4构成,燃气管8-1和配风管8-4的管壁分别具有按一定规律排布的燃气孔和配风孔,燃气管8-1的顶部具有点火弯头,底部与具有点火煤气进口 8-A、点火吹扫气体进口 8-B、点火排污口 8-C的管路连通。配风管8-4下部点火开口之下的电极支架8-2上装有点火电极,点火开口之上固定有伞状防雨板8-3。点火时,煤气通过燃气管壁燃气孔与来自配风管壁配风孔的空气混合,被电极点燃后,顺着点火器到达顶部点火弯头形成线形火源。由于点火器8外部具有按规律排列配风孔的配风管8-4和内部具有按规律排列燃气孔的燃气管8-1,燃气输入后,由燃气管8-1上的燃气孔喷出,同时空气从配风孔8-4进入两管间的环型空间混合,遇高压激发的火花后燃烧。该点火器保证了燃烧的充分性,从而避免了黑烟的产生。同时,上述线形火源代替以往的点性火源,增加了火源的刚度,大大减小了恶劣天气下(大风、大雨)意外熄灭的可能性。不仅十分安全,而且气流平稳,火焰稳定。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放散气体进口(1)和放散气体出口(9)的分子密封器(5),所述放散气体出口(9)之上安置具有点火器(8)的火炬头 (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密封器(5)的放散气体进口(1)向上延伸出出口朝上的内置放散管(3);所述内置放散管的出口外罩有位于分子密封器内开口朝下的安全罩G),形成放散气体由进口朝上到达内置放散管出口、继而沿安全罩与内置放散管间的环型通道朝下、 再转沿分子密封器内壁与安全罩间的环型通道朝上、最终通过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出口到达火炬头的S型迂回气流通道;所述分子密封器(5)的放散气体进口(1) 一侧具有安全气体进口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密封器(5) 的底部还具有吹扫气体进口(5-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8)的燃气管(8-1)外套有配风管(8-4),所述燃气管(8-1)和配风管(8-4)上分别具有按点阵规律排列的燃气孔和配风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8)的燃气管(8-1)顶部具有点火弯头,所述燃气管(8-1)的底部与具有点火煤气进口(8-A)、点火吹扫气体进口(8-B)、点火排污口(8-C)的管路连通。5.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安全放散燃烧装置,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放散气体进口(1)和放散气体出口(9)的分子密封器(5),所述放散气体出口(9)之上安置具有点火器(8)的火炬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密封器(5)的放散气体进口(1)向上延伸出出口朝上的内置放散管(3);所述内置放散管的出口外罩有位于分子密封器内开口朝下的安全罩(4),形成放散气体由进口朝上到达内置放散管出口、继而沿安全罩与内置放散管间的环型通道朝下、再转沿分子密封器内壁与安全罩间的环型通道朝上、最终通过分子密封器的放散气体出口到达火炬头的S型迂回气流通道;所述分子密封器(5)的放散气体进口(1)一侧具有安全气体进口(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裕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鹰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