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下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604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下料管,在下料管内壁易磨损部位间隔25~35mm焊接有至少2根与下料管内圆弧度吻合、其长度为下料管内圆周长1/2~3/4的钢筋。最初在加入合金料时,细小一些的合金料就会被钢筋阻挡堆积在钢筋上面,后续加入的合金料将与铺陈在钢筋表面的合金料摩擦而不会直接磨损下料管,从而极大减轻下料管的磨损程度,延长下料管的使用周期,减少下料管的消耗和储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铸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铸真空循环脱气炉所用的合 金下料管。
技术介绍
某炼钢厂连铸车间真空循环脱气炉(简称RH炉)所用的合金下料管系采用3段 Φ 380mm钢管焊接而成,安装时下料管均倾斜一定角度,使合金料从倾斜的下料管内壁滑落 至炉内。由于合金料品种达7、8种之多,粒状、片状、块状等多种形状各异,而且连续生产需 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下料,因此对下料管内壁的磨损和冲刷十分严重,导致下料管多次破损。 由于RH炉的生产需要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因此破损的下料管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只能 通过在下料管的外部焊接钢板“补丁”来维持生产的继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减轻合金料对下料管的 磨损和冲刷,提高下料管使用寿命,减少费用支出的合金下料管。为此,本技术采取了如下解决方案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下料管,是在下料管内壁间隔一定距离焊接有至少2根与下 料管内圆弧度吻合的钢筋。所述钢筋长度为下料管内圆周长的1/2 3/4。相邻两根钢筋间距为25 35mm。所述钢筋为3根。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由于在下料管内壁易磨损部位间隔一定距离加焊有钢筋,因此最初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下料管,其特征是,在下料管内壁焊接有至少2根与下料管内圆弧度吻合的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利于贺宝于忠山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