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915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无闸门控制的水库泄洪形式。所述的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竖井、平洞和出水洞段组成,其中在进水口的环形堰外侧上对称地设有若干个起旋墩,每个起旋墩与环形堰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起旋墩使环形堰和竖井产生稳定的带有空气腔的旋转流运动,利用旋流离心力和掺入大量空气消除溢流堰、竖井壁面的负压,防止结构物发生空蚀,同时提高消能率,使消能率大于80%,使出口段洞内流速降至15m/s左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无闸门控制的水库泄洪形式。
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挡水建筑物为土石坝时,常采用的溢洪道或泄洪洞方式泄洪,但当坝址两岸地形较陡,不具备做溢洪道条件时,往往选择采用泄洪洞方式,且常结合施工导流洞布置。目前的泄洪洞有采用环形堰竖井泄洪洞,但其流量和水头都不大。随着工程规模升级出现溢流堰和竖井壁面常出现水流分离现象产生很大的负压,特别是由于开挖边坡的影响,进水口出现漩涡影响泄流能力和竖井产生不稳定的涡袋可能引起结构物振动,甚至有的竖井发生了井喷现象。因竖井很容易产生负压,所以必须设置环形掺气坎或堰下竖井断面突扩,或将竖井下部改成收缩段提高竖井压力,同时还要在竖井与出水洞的转弯连接段上设置收缩坎和通气孔道防止洞顶发生空蚀破坏。为此,对竖井泄洪洞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竖井泄洪洞存在上述问题与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闸门控制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本技术所述的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竖井、平洞和出水洞组成,其中在进水口的环形堰外侧上对称地设有若干个起旋墩,每个起旋墩与环形堰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旋墩的高程低于水库最高水位。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起旋墩与环形堰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为10°。其中,可以最优选地在环形堰外侧上对称地设置6-10个起旋墩。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平洞内还设有集水消力墩,并且集水消力墩下游的平洞内设有一块顶压板,顶压板的横剖面是倒三角形。其中可以进一步优选地将顶压板设置成横剖面为倒直角三角形。也可以进一步优选地将顶压板的高度设为平洞高度的1/3。 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在顶压板的顶端沿平洞横轴方向上设置一个直径为Im的通气孔,该通气孔穿过了整个顶压板。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消力墩的横剖面是三角形。也可以进一步优选地将集水消力墩的高度设为平洞高度的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口环形堰的体型方程为1/4椭圆。也可以进一步优选长轴为10m,短轴为細。本技术中设置的起旋墩使环形堰和竖井产生稳定的带有空气腔的旋转流运动,利用旋流离心力和掺入大量空气消除溢流堰、竖井壁面的负压,防止结构物发生空蚀, 同时提高消能率,使消能率大于80%,使出口段洞内流速降至15m/s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进水口处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C-C剖视图;图4为图1的D-D剖视图;图中,1-进水口、2-环形堰、3-起旋墩、4-竖井、5-平洞、6-集水消力墩、7_水垫塘、8-顶压板、9-通气孔、10-出水洞。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 1、竖井4、平洞5和出水洞10组成。其中在进水口 1的环形堰2外侧上对称地设有6-10个起旋墩3,每个起旋墩3与环形堰2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优选为10°。起旋墩3的高程略低于水库最高水位。这样的设计使环形堰2和竖井4产生稳定的带有空气腔的旋转流运动,利用旋流离心力和掺入大量空气消除溢流堰、竖井4壁面的负压,同时提高消能率,防止结构物发生空蚀,降低洞内流速。在平洞5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集水消力墩6和顶压板8,集水消力墩6设置在平洞5的底部,而顶压板8设置在平洞5的顶部。其中,集水消力墩6的横剖面是三角形,其高度为平洞5高度的1/3。而顶压板8的横剖面是倒三角形,优选倒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高度为平洞5高度的1/3。这样的设计使集水消力墩6下游形成一个水垫塘7。而水垫塘7下游的顶压板8 为水垫塘7增压,使顶压板8下游可以形成稳定的明流流态。此外,在顶压板8的顶端沿平洞5横轴方向上设置一个直径为Im的通气孔9,该通气孔9穿过了整个顶压板8。通气孔9通过顶压板8下游的负压作用将空气吸到顶压板8下游,消除了顶压板 8下游的负压涡,使顶压板8下游形成比较平稳的明流流态,水面比较平稳的流入出口消力池。权利要求1.一种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1)、竖井、平洞(5) 和出水洞(10)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口(1)的环形堰( 外侧上对称地设有若干个起旋墩 (3),每个起旋墩(3)与环形堰(2)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旋墩 (3)的高程低于水库最高水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每个起旋墩 (3)与环形堰⑵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为1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旋墩 (3)为 6-10 个。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洞 (5)内还设有集水消力墩(6),其特征在于集水消力墩(6)下游的平洞(5)内设有一块顶压板(8),顶压板(8)的横剖面是倒三角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顶压板(8)的横剖面是倒直角三角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顶压板(8)的高度为平洞(5)高度的1/3。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顶压板(8)的顶端沿平洞( 横轴方向设有一个直径为Im的通气孔(9),该通气孔(9)穿过了整个顶压板 ⑶。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集水消力墩(6) 的横剖面是三角形。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集水消力墩(6) 的高度为平洞(5)高度的1/3。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堰 (2)的体型方程为1/4椭圆。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无闸门控制的水库泄洪形式。所述的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竖井、平洞和出水洞段组成,其中在进水口的环形堰外侧上对称地设有若干个起旋墩,每个起旋墩与环形堰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0。本技术中设置的起旋墩使环形堰和竖井产生稳定的带有空气腔的旋转流运动,利用旋流离心力和掺入大量空气消除溢流堰、竖井壁面的负压,防止结构物发生空蚀,同时提高消能率,使消能率大于80%,使出口段洞内流速降至15m/s左右。文档编号E02B8/06GK201952787SQ201020518550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刘林军, 方劲, 郭建设 申请人: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由依次相连的进水口(1)、竖井(4)、平洞(5)和出水洞(10)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口(1)的环形堰(2)外侧上对称地设有若干个起旋墩(3),每个起旋墩(3)与环形堰(2)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军郭建设方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