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909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连接装置中的一种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固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设有至少一固定部,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抵制部,所述抵制部与所述固定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重新布置连接器端子或壳体的结构设计,大幅增加端子的定位强度,避免接触不良,提高了电力传输的安全性,精简部件,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连接装置中的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按,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通讯、光电等领域中,其中电源连接器具有两端 子并分别充当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源连接器就是藉端子的正负极来为电子组件提供工作 电压。通常,于线缆的两端组设连接器插座或插头形成用以连接相隔一段距离的电源及电 子组件的电源连接器组合;或者,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也可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可与一匹配的 电源连接器相互电性连接。请参考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连接器B,前述电连接器B主要包括一本体C, 该本体C的两侧分别罩设有一遮蔽体Cl及一接地片Cl',且所述本体C内设一第一通道 C2及一第二通道C3,而上述第一通道C2内设有一负极端子C4与一正极端子C5,该负极端 子C4为一片体水平横向延伸有一主体部C41后弯折凸伸一接触部C42。然而前揭现有技术中,当使用者将对接所述电连接器B的一插头(未图标)由前 述本体C所设的一插接口(未图示)嵌入或反向拔出时,该正极端子C5由于插拔力的作用 往往会导致所述正极端子C5松脱;且该负极端子C4的接触部C42由于是弯折成型的,因 此,上述负极端子C4仅是其接触部C42单边接触前述插头而导致挟持力不足,长期使用亦 可能由于该负极端子C4的接触部C42磨损而与所述插头接触不良;此外,也必须利用接地 片Cl'来使上述插头的外缘间接连结前述遮蔽体Cl,惟此将徒增物料管理及人工组装的 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来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挟持力不足,接触不良,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改变 前揭现有技术连接器之组合结构,提供了一种重新布置连接器端子或壳体的结构设计,可 大幅增加连接器插座与对接插头之挟持力或电力传输之安全性的连接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固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第一端子、一 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设有至少一固定部,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抵制部,所述抵制部与 所述固定部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为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置 在所述本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舌部,所述本体设有至 少一容置口,所述舌部延伸进入所述容置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 少一扣孔,所述扣孔套合前述凸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通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一侧的通口嵌入固设所述第一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另一侧的通口嵌置有一插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舌部,所述插头设有一 限位部,所述舌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插头的限位部相抵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部的至少局部为接触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为所述第一端子所设的凹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通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一侧的通口嵌入固设所述第一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二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口贯穿所述本体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二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至少局部嵌件注塑成型于本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部至少局部嵌件注塑成型于本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第一前端部、第一后端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包括第二前端部、第二后端部,所述遮蔽 壳体的第一前端部、第一后端部分别对应所述本体的第二前端部、第二后端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部由第一前端部朝第一后端部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部由第一后端部朝第一前端部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部有多个,至少一个舌部由第一前端部朝 第一后端部延伸,且至少一个舌部由第一后端部朝第一前端部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重新布置连接器端子或壳体的结构设计,大幅增 加连接器插座与对接插头的挟持力,避免接触不良,提高了电力传输的安全性,精简部件, 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实施例二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实施例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实施例三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号为1连接器;10本体;110通口 ;120第一容置口 ;130第 二容置口 ; 140凸块;150抵制部;20第一端子;210第二连接部;220固定部;60遮蔽壳体;610舌部;6110接触部;620第一连接部;630扣孔。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1,主要包括一本体10及固设于所 述本体10的一第一端子20、一第二端子(未标示于图),上述本体10可设有至少一通口 110 (贯穿前述本体10的两侧亦为可行的模式),可供一第一端子20来嵌入上述本体10的 一侧的通口 Iio而固设于该本体10,且所述第一端子20设有至少一固定部220(前述固定 部220为该第一端子20所设的凹处,亦为可行的模式且未显示于图),藉由上述本体10所 设的至少一抵制部150来接触前述固定部220而阻止该第一端子20移位,可大幅增加所述 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所述本体10的另一侧的通口 110则可供一插头(未显示于图)来嵌 入而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可藉以传输电讯)。上述本体10尚可设有至少一第一容置口 120、至少一第二容置口 130、至少一凸块 140,前述第二端子系可为一遮蔽壳体60至少局部设于上述本体10,遮蔽壳体60结构可大 致成一框体可定义有第一前端部、第一后端部(但不以此为限),且该遮蔽壳体60可设有至 少一舌部610 (例如前述遮蔽壳体60的至少一侧局部撕裂,但不以此为限),所述舌部610 可由第一前端部朝第一后端部延伸或由第一后端部朝第一前端部延伸,或复数舌部610中 至少一个由第一前端部朝第一后端部延伸及至少一个由第一后端部朝第一前端部延伸皆 为可行的模式;此外,前述遮蔽壳体60至少局部嵌件注塑成型(insert molding)于该本体 10亦为可行的模式,例如舌部610,但不以此为限。该本体10亦可定义有前端部、后端部,上述遮蔽壳体60的第一前端部、第一后端 部分别对应该本体10的第二前端部、第二后端部(可仅为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而至少局部 设于所述本体10 (供上述插头嵌入者系前端部,相对于该前端部者系后端部,但不以此为 限),前述舌部610延伸进入所述本体10的上述第一容置口 120或/及第二容置口 130,前 述舌部610经由该第一容置口 120或/及第二容置口 130可延伸有一接触部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及固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设有至少一固定部,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抵制部,所述抵制部与所述固定部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隆辉宋柱谭金明郭爱玉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