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46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与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对接部及凹陷空间而设有第一电源端子与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上设有对应第一电源端子的一电源插孔、以及对应任一第一信号端子组的多个信号插孔与多个空脚插孔,且于电源插孔内设有第二电源端子,而于各信号插孔内设有第二信号端子组则配置。进而可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作正向或反向的双向插接。或反向的双向插接。或反向的双向插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如Type

C或称USB

C规格的连接器,为USB3.1的标准接口或接头,其公母连接器于插接时可以作正向及反向的双向插接,进而解决上一代USB

A或USB

B规格只能单向插入的不便。
[0003]然而,在其它规格的连接器上,并不一定适用如上述USB此种具有舌部的连接器,可通过其端子设于舌部上的二面作对应设置而达到前述双向插接的目的。在其它规格的连接器中,由于其型式与结构上的不同,并无法轻易达到正向及反向的双向插接的需求。
[0004]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缺失,通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其可作为公端及母端的电连接器,均可以正向及反向进行双向插接,以便于组装或插接时使用。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与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本体、由第一本体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一对接部、以及突出设置于第一对接部内的一第一电源端子与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第一对接部内具有一凹陷空间而供第一电源端子与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配置于其内,且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分别位于第一电源端子的相对两侧处;第二连接器具有具有一第二本体、由第二本体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二对接部、以及突出设置于第二对接部内的一第二电源端子与一第二信号端子组,第二对接部上设有对应第一电源端子的一电源插孔、以及对应任一第一信号端子组的多个信号插孔与多个空脚插孔,且第二电源端子设于电源插孔内,而第二信号端子组则配置于各信号插孔内;其中,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时,第二对接部配合凹陷空间插入而使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相接触,且任一第一信号端子组插入各信号插孔而与第二信号端子组相接触,而另一第一信号端子组则插入各空脚插孔内。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由一方向(如正向)作插接的立体分解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由另一方向(如反向)作插接的立体分解图。
[0011]其中,附图标记为:
[0012]1:第一连接器
ꢀꢀꢀꢀꢀꢀꢀꢀꢀꢀꢀꢀꢀꢀꢀꢀꢀ
10:第一本体
[0013]11:第一对接部
ꢀꢀꢀꢀꢀꢀꢀꢀꢀꢀꢀꢀꢀꢀꢀꢀ
110:凹陷空间
[0014]111:第一接地端子
ꢀꢀꢀꢀꢀꢀꢀꢀꢀꢀꢀꢀꢀ
112:防呆内缘
[0015]12:第一电源端子
ꢀꢀꢀꢀꢀꢀꢀꢀꢀꢀꢀꢀꢀꢀ
13:第一信号端子组
[0016]2:第二连接器
ꢀꢀꢀꢀꢀꢀꢀꢀꢀꢀꢀꢀꢀꢀꢀꢀꢀ
20:第二本体
[0017]21:第二对接部
ꢀꢀꢀꢀꢀꢀꢀꢀꢀꢀꢀꢀꢀꢀꢀꢀ
210:电源插孔
[0018]211:第二接地端子
ꢀꢀꢀꢀꢀꢀꢀꢀꢀꢀꢀꢀꢀ
212:信号插孔
[0019]213:空脚插孔
ꢀꢀꢀꢀꢀꢀꢀꢀꢀꢀꢀꢀꢀꢀꢀꢀꢀ
214:防呆外缘
[0020]22:第二电源端子
ꢀꢀꢀꢀꢀꢀꢀꢀꢀꢀꢀꢀꢀꢀ
23:第二信号端子组
[0021]24:绝缘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
[0023]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由一方向(如正向)作插接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以及一与该第一连接器1可作正向(即如图1所示)或反向(即如图4所示)插接的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器2;其中:
[0024]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第一本体10、由该第一本体10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一对接部11、以及突出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部11内的一第一电源端子12与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13。该第一本体10可与第一对接部11以绝缘材料一体构成,第一本体10可呈一板状,并由其呈板状的一面供第一对接部11设置。该第一对接部11内可具有一凹陷空间110而供第一电源端子12与第一信号端子组13配置于其内,该第一电源端子12可呈一柱状,大致位于凹陷空间110的中央处,并可进一步于该第一电源端子12外配置一呈套筒状的第一接地端子111,而该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13则分别配置于第一电源端子12的相对两侧处,即实质上恰巧相差180
°
的配置。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各第一信号端子组13均可由多个的呈针状的端子排列构成,其数量可视需求作对应的增设;即,该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13的排列方式或排列间距、以及其端子的数量是一致的,依本实施例所示,各第一信号端子组13由五支端子作一弧向排列而成,并分布于第一电源端子12的相对两侧处作对应排列。
[002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示,该第二连接器2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相插接而作电性连接,且该第二连接器2具有一第二本体20、由该第二本体20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二对接部21、以及突出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部21内的一第二电源端子22与一第二信号端子组23。该第二本体20可与第二对接部21以绝缘材料一体构成,第二本体20还可呈一板状,并由其呈板状的一面供第二对接部21设置,而第二对接部21的外形则配合第一对接部11的凹陷空间110作设置,以供第二对接部21可插入第一对接部11的凹陷空间110内,而使第一、二连接器1、2相插接。该第二电源端子22与该第二信号端子组23配置于该第二对接部21上,该第二电源端子22大致埋置于第二对接部21的中央处,而该第二信号端子组23则配置于第二电源端子22的任一相对侧处,并与第一连接器1的任一组第一电源端子12作对应设置。
[0026]承上所述,该第二对接部21上设有一对应第一电源端子12的电源插孔210,于该电
源插孔210内壁设有一环状的第二接地端子211,而第二电源端子22则与第二接地端子211具有一间距地配置于该电源插孔210内(如中央处);进一步地,可于该第二电源端子22外设置一绝缘套筒24。且该第二对接部21上还设有对应任一第一信号端子组13的多个信号插孔212,并供该第二信号端子组23的各端子分别配置于各信号插孔212内。此外,该第二对接部21于对应另一第一信号端子组13处则设有多个空脚插孔213。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第二信号端子组23可由多个的细筒状的端子排列构成,以供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本体、由该第一本体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一对接部、以及突出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部内的一第一电源端子与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该第一对接部内具有一凹陷空间而供该第一电源端子与该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配置于其内,且该两组第一信号端子组分别位于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相对两侧处;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具有具有一第二本体、由该第二本体上突出设置的一第二对接部、以及突出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部内的一第二电源端子与一第二信号端子组,该第二对接部上设有对应该第一电源端子的一电源插孔、以及对应任一该第一信号端子组的多个信号插孔与多个空脚插孔,且该第二电源端子设于该电源插孔内,而该第二信号端子组则配置于各该信号插孔内;其中,当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时,该第二对接部配合该凹陷空间插入而使该第一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电源端子相接触,且任一该第一信号端子组插入各该信号插孔而与该第二信号端子组相接触,而另一该第一信号端子组则插入各该空脚插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对接部以绝缘材料一体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启才邓高云郑健宏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