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5516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金属板(B)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1),其包含:冲压头(2);悬架(3);拔丝模(4);至少一个冲压杆(5);以及设置在悬架(3)内的至少一个冲压槽(3b),深冲装置(1)内装配有用于冲压杆(5)的传动装置,在深冲间隙不变的情况下,冲压杆可以向冲压槽(3b)内移动并可分级插入冲压槽(3b),由此初始凸缘可在第一运动阶段中形成;用于冲压杆(5)的传动装置具有转向部件(6);在至少第二运动阶段,冲压头(2)可以通过转向部件(6)传递给冲压杆(5)的运动驱动冲压杆(5)插入冲压槽(3b)。该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具有简化的结构,并装备有功能改进的冲压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板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其包含由冲压柱压力驱动的冲压头;由悬架柱压力驱动的悬架;拔丝模;至少一个冲压杆,其可活动地置于拔丝模中并与柱压力方向平行;以及设置在悬架内的至少一个冲压槽,所述深冲装置设置有用于冲压杆的传动装置,在深冲间隙不变的情况下,冲压杆可以向冲压槽内移动。
技术介绍
对于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而言,拔丝模一般是静止地设置在冲压头与悬架之下。 深冲装置的双重作用涉及运动功能,也就是一方面指冲压头的通常的向下运动,另一方面指悬架同样的向下运动。这两种向下运动分别独立地进行。静止的拔丝模包含同样可以产生运动的零件,即产生上述冲压杆的上升运动。在正常运行中,该运动与冲压头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向上运动。这种双重深冲装置可从DE 2828431A1获知。本技术描述了不含冲压杆的第一种备选方法,以及具有可向上运动的冲压杆的第二类备选方法,此冲压杆置于拔丝模内。 为冲压杆所设的传动装置中具有置于拔丝模内的、用于压缩空气的管道。该管道与压缩空气源相连。当冲压头下沉时,使压缩空气流入该管道内。压缩空气流入管道的这一功能必须加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化的结构并装备有功能改进的冲压杆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依照本技术的用于金属板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包含由冲压柱压力驱动的冲压头;由悬架柱压力驱动的悬架;拔丝模;至少一个冲压杆,其可活动地置于拔丝模中并与所述柱的压力方向平行;以及设置在悬架内的至少一个冲压槽,其特征在于,深冲装置设置有用于冲压杆的传动装置,在深冲间隙不变的情况下,冲压杆可以向冲压槽内移动,冲压杆可分级插入冲压槽,由此初始凸缘便可在第一运动阶段中形成;用于冲压杆的传动装置含有转向部件);转向部件关联在冲压头与冲压杆之间,在至少第二运动阶段,冲压头可以通过转向部件传递给冲压杆的运动驱动冲压杆插入所述冲压槽。这样,传动装置的控制可与冲压头及冲压柱的运动结合。冲压头向下的运动将转化为用于第二运动阶段的向上的驱动运动,这种运动会加深冲压杆和冲压槽的相互接合。 通过反向运动的结合,能以间接的方式自动化地实现冲压杆的驱动。这种结构确保了冲压杆与冲压槽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第二运动阶段期间的精确重复和同步性。这样就不再需要对冲压杆的传动装置进行单独的外部控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冲压杆具有初始距离,冲压杆按照此初始距离从拔丝模中凸出,并且在所述第一运动阶段,初始凸缘可以通过悬架的运动形成。通常设置多个冲压杆,这些冲压杆优选在拔丝模的表面上凸出。如果冲压杆在过程开始时就从拔丝模的表面上突出来,则金属板首先置于冲压杆之上,并且会在第一运动阶段中被悬架压在拔丝模的表面之上。由此可生成初始凸缘,在此过程中金属版会压向静止的冲压杆。冲压杆在过程开始时也有可能不会从拔丝模的表面上突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板会直接设置在冲压杆的表面之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冲压杆的初始距离可以借助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来进行调节。当设置有多个冲压杆时,则它们的初始距离可分别由不同的间隔元件进行调节。在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以生成初始凸缘为目的而设置的第一运动阶段可以再次通过悬架的运动而生成,然而在此情况下冲压杆也会随之运动。这一点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悬架的运动可以通过转向部件转移给冲压杆。在此备选方案中,冲压杆不会凸出来。金属板从过程开始时就位于拔丝模之上。冲压杆在第一运动阶段期间从拔丝模中移出来第一距离。初始凸缘便由此通过冲压杆朝向悬架的运动而产生。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向部件中具有滑杆,该滑杆与冲压头平行且能在相同的方向上运动,同样还具有冲压杆滑杆,这个滑杆可以在滑杆相反方向上运动并且同时驱动冲压杆。这里所涉及的是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的机械实施例。该滑杆含有第一同步元件,同时悬架上装有用于第一同步元件的同步挡板。冲压头可以含有滑动挡板,同时滑杆中可以含有第二同步元件。这两个同步元件对可实现阶段性的运动,此运动通过转向部件间接地转移给冲压杆。简单的情况是,在滑杆与冲压杆滑杆之间设有横向滑杆,它把滑杆的向下运动转变为横向运动,并且会再把这种横向运动转变为冲压杆滑杆的向上运动。其作为机械的转向部件。在转向部件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滑杆含有关于其运动方向倾斜设置的滑动面,它与横向滑杆的适当倾斜设置的滑动面共同作用;同时横向滑杆具有关于其运动方向倾斜设置的滑动面,它与冲压杆滑杆的适当倾斜设置的滑动面共同作用。由此会形成两个分别具有表面接触的滑动面对。第一滑动面对由滑杆/横向滑杆构成,而第二滑动面对由横向滑杆/冲压杆滑杆构成。这些滑杆的材料都具备适宜的润滑性能,以及优选允许滑动面之间的摩擦接触,而无需额外的润滑。第一滑动面对的倾斜位置与第二滑动面对的倾斜位置可以是对称的。而后冲压杆滑杆始终往向上移动一段路径,此路径的长度与滑杆向下移动的路径相同。另一方面,滑动面对中的一个可以按另外的角度值倾斜放置。该角度值例如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来规定滑杆移动更长的路径,与此同时冲压杆滑杆则移动一段较短的路径;这涉及到由快而慢的转变。同样地,滑动面对的角度值可以通过冲压杆滑杆由慢而快的转变形成。此外,转向部件还可以是这样构成的当滑杆的滑动面到达横向滑杆的滑动面的端部时,在其运动方向不变且其与横向滑杆的滑动面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滑杆的滑动面可以继续运动。这样一来,横向滑杆的横移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其滑动面失去了与滑杆滑动面的接触。横向滑杆的最大横移始终与冲压杆的行程以及悬架的所用冲压槽的深度相协调。 滑杆的继续运动性是一种安全功能。当冲压头不规则地运动的较远时,这种继续运动可以避免。在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的替代实施例中,进一步具有可由滑杆控制的第一活塞气缸(柱塞气缸),并规定了可以控制冲压杆滑杆的第二活塞气缸(冲压杆气缸),其中第一活塞气缸以及第二活塞气缸通过气流管道相连接,该管道中设置有具有流动能力的运行介质。该实施例应用了气流管道内含有流动介质的封闭系统,以替代开放的系统(类似设有滑动面的横向滑杆)。因此此实施例可以有效杜绝污染,而这种污染会影响转向部件转移运动的能力。冲压杆气缸可以设计为单活塞气缸,其中为实现其回程须设置回程弹簧。就双重作用的活塞气缸而言,其必须设有额外的气流管道以及大量的流动介质。因此借助单活塞气缸,可以降低技术成本。为了确保安全,会安装止回阀,以避免流动介质内的超压。附图说明下面在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依照本技术的用于金属板的深冲装置,并借助多幅示意图加以详尽描述。为了简便起见,图中只显示了对称的半边图形。其中图1装配有机械转向部件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图2在深冲过程终止时图1所示的双重作用的深冲:图3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图4在深冲过程终止时图3所示的双重作用的深冲:图5图3中所截取部分V的放大图。参考标记列表1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2冲压头2a冲压柱2b滑动挡板3悬架3a悬架柱3b冲压槽4拔丝模4a深冲凹座4b轴承空隙5冲压杆5a间隔元件5b初始距离6转向部件7滑杆7a挡板头7b滑动面8冲压杆滑杆8a滑动面9横向滑杆9a滑动面9b滑动面10柱塞气缸11冲压杆气缸Ila接口lib活塞杆lie回程弹簧12气流管道13止回阀B金属板D保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显示了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板(B)的双重作用的深冲装置,包含:由冲压柱(2a)压力驱动的冲压头(2);由悬架柱(3a)压力驱动的悬架(3);拔丝模(4);至少一个冲压杆(5),其可活动地置于所述拔丝模(4)中并与柱(2a、3a)的压力方向平行;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架(3)内的至少一个冲压槽(3b),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冲装置(1)设置有用于所述冲压杆(5)的传动装置;所述冲压杆(5)设置为可向所述冲压槽(3b)内移动以分级插入所述冲压槽(3b),其中初始凸缘在第一运动阶段形成;用于所述冲压杆(5)的传动装置含有转向部件(6);所述转向部件(6)关联在所述冲压头(2)与所述冲压杆(5)之间,在至少第二运动阶段,所述冲压头(2)可以通过所述转向部件(6)传递给所述冲压杆(5)的运动驱动所述冲压杆(5)插入所述冲压槽(3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E·普夫利切T·赫尔费特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