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丸套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14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胶丸套合机构。它包括套合孔板和两组做平移动作的套合推杆,其特征是所述套合孔板开设有套合孔,套合推杆与套合孔对应。工作时,套合推杆动作,伸进套合孔,将两颗开口相对的大、小端胶丸套合在一起成为空心胶囊,并继而将空心胶囊推出套合孔,落入下方的盛装容器中,之后套合推杆复位,如此循环,可以连续对大、小端胶丸进行套合,可以实现大、小端胶丸套合的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空心胶囊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加工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胶丸套合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药物胶囊是将药粉(或药颗粒)灌装在大端胶丸和小端胶丸对合而成的空心胶囊内而成。其过程通常是先制成要求规格的大端胶丸和小端胶丸,之后再将大端胶丸和小端胶丸套合在一起而成为空心胶囊,最后再用灌装设备将套合在一起的空心胶囊进行分离一灌装药粉(或药颗粒)-再次套合而成为可供服用的药物胶囊。其中将大端胶丸和小端胶丸套合成空心胶囊的过程,目前尚无赖以使用的有效的专用器械和设备,通常是通过手工套合完成,不卫生,效率低,套合后的空心胶囊一致性差,不便于后续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取代手工操作将大端胶丸和小端胶丸套合成空心胶囊的胶丸套合机构,以改善目前胶丸套合的现状。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胶丸套合机构,包括套合孔板和两组做平移动作的套合推杆,其特征是所述套合孔板开设有套合孔,套合推杆与套合孔对应。工作时,大、小端胶丸被送至套合孔板的套合孔内,且开口端相对;令套合推杆动作,伸进套合孔,将两颗开口相对的大、小端胶丸套合在一起成为空心胶囊,并继而将空心胶囊推出套合孔,落入下方的盛装容器中,之后套合推杆复位。如此循环,可以连续对大、小端胶丸进行套合。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所述套合板上的套合孔为台阶孔,套合孔的两端开设有让位缺口。台阶孔结构主要是为大、小端胶丸的外径不同而设置的,以保证在套合时大、小端胶丸的轴心正对,顺利套合,防止轴心不正对时其侧壁与侧壁相抵,避免套合时胶丸破损。所述的胶丸套合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分度器,该分度器具有A、C两个输出轴,在A输出轴做一次停止-90°转动-停止-180°转动-停止-90°转动的动作循环中,C输出轴相应的做停止-转动的动作;所述的套合孔板连接在由A输出轴驱动的一个将圆周运动转换为升降运动的曲柄连杆机构上,所述的套合推杆连接在由A输出轴驱动的另一个将圆周运动转换为平移伸缩运动的曲柄连杆机构上。以保持与其它机构的协调配合关系。所述的分度器包括步调协同的A、C凸轮和由其分别驱动的A、C两个分度盘,A、C两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分度盘上;所述的分度盘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可以被连续驱动的四个滚子;A凸轮具有与所述的滚子配合的外圆及分布在外圆上的驱动滚子带动A分度盘转动的一个A1凸峰,两个紧邻的与A1凸峰保持一定圆周距离的A2凸峰和一个与A1凸峰、A2凸峰保持一定圆周距离的A3凸峰;C凸轮具有与所述的滚子配合的外圆及分布在外圆上的驱动滚子带动C分度盘转动的两个紧邻的C1凸峰;所述A、C三个凸轮上的每一凸峰具有与分度盘上相邻两滚子同时配合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在凸峰与凸轮外圆结合的部位具有圆弧凹槽。分度盘的两侧分别具有以相同方式分布的四个滚子,且两侧的滚子在同一圆周上均布;所述的A、C三个凸轮均具有分别与分度盘两侧的滚子配合的正向凸轮和反向凸轮,该正向凸轮和反向凸轮的凸峰呈反向分布,且相距半个分度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大、小端胶丸套合的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套合后的空心胶囊一致性好,更利于后续加工,而且空心胶囊的卫生状况好。附图说明图1为将本专利技术与其它机构相结合构成一个胶丸套合机的具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分度器)。图2本专利技术分度器的一个具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反向A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反向B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8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反向C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分度器的正、反向A凸轮结合与分度盘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分度器的正、反向B凸轮结合与分度盘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分度器的正、反向C凸轮结合与分度盘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A、B、C三组凸轮同时转动一周(一个循环)当中,三个分度盘的步调示意图。图13、14分别为落料孔板的横断面、纵向剖面的示意图以及胶丸落入落料孔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夹持条与料管的结构与装配位置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所涉掉头轴与防落套筒的断面结构及其位置示意图。图18、19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所涉掉头轴与防落套筒的立体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套合孔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套合孔的结构)。图21为本专利技术套合孔板的立体图。图22~29为本专利技术将一对胶丸进行套合的过程示意图。图30为图1所示胶丸套合机将一对胶丸进行套合的过程中各活动件相互之间的步调及其与三个输出轴动作之间的示意图。图中aI-A输出轴、aII-B输出轴、aIII-C输出轴、a11-正向A凸轮、a111-正向A1凸峰、a112-正向A2凸峰、a113-正向A3凸峰、a114-正向A凸轮第一弧面、a115-正向A凸轮第二弧面、a116-正向A凸轮圆弧凹槽、a117-正向A凸轮外圆、a12-反向A凸轮、a121-反向A1凸峰、a122-反向A2凸峰、a123-反向A3峰、a124-反向A凸轮第一弧面、a125-反向A凸轮第二弧面、a126-反向A凸轮圆弧凹槽、a127-反向A凸轮外圆、a21-正向B凸轮、a211-正向B1凸峰、a212-正向B2凸峰、a213-正向B凸轮第一弧面、a214-正向B凸轮第二弧面、a215-正向B凸轮圆弧凹槽、a216-正向B凸轮外圆、a22-反向B凸轮、a221-反向B1凸峰、a222-反向B2凸峰、a223-反向B凸轮第一弧面、a224-反向B凸轮第二弧面、a225-反向B凸轮圆弧凹槽、a226~反向B凸轮外圆、a31-正向C凸轮、a311-正向C1凸峰、a312-正向C凸轮第一弧面、a313-正向C凸轮第二弧面、a314-正向C凸轮圆弧凹槽、a315-正向C凸轮外圆、a321-反向C1凸峰、a322-反向C凸轮第一弧面、a323-反向C凸轮第二弧面、a324-反向C凸轮圆弧凹槽、a325-反向C凸轮外圆、a41-A分度盘、a42-B分度盘、a43-C分度盘、a44-滚子、a5-箱体、a6-横向驱动轴、a7-纵向驱动轴、a8-蜗杆、a9-蜗轮、Aa-保持静止、Ab-90度转动、Ac-保持静止、Ad-180度转动、Ae-保持静止、Af-90度转动、Ba-保持静止、Bb-180度转动、Bc-保持静止、Bd-180度转动、Ca-180度转动、Cb-保持静止;b-机架;c1I/c1II-料斗、c2I/c2II-拨料刷、c3I/c3II-落料孔板、c3II1-喇叭状落料孔、c4I/c4II-料管、c4III-料管缺口、c5/c5I/54II-支持板、c6/c6I/c6II-夹持条、c7/c7I/c7II-开关条、c7III-导向管、c8-升降架、c9-升降凸轮、c10I/c10II-平移凸轮、cIII-凸轮槽、c11I/c11II-插杆、c12I/c12II-第一曲柄连杆机构、c13I/c13II-第二曲柄连杆机构、c14I/c14II-送料孔板、c14I1/c14II1-接粒孔、c15I/c15II-排料孔板、c15I1/c15II1-排粒孔;d1/d1I/d1II-掉头轴、d1I1/d1II1/d1III-掉头孔、d2/d2I/d2II-防落套筒、d2III-半环孔、d3I/d3II-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丸套合机构,包括套合孔板和两组做平移动作的套合推杆,其特征是所述套合孔板开设有套合孔,套合推杆与套合孔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丸套合机构,包括套合孔板和两组做平移动作的套合推杆,其特征是所述套合孔板开设有套合孔,套合推杆与套合孔对应。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丸套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套合板上的套合孔为台阶孔,套合孔的两端开设有让位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丸套合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分度器,该分度器具有A、C两个输出轴,在A输出轴做一次停止-90°转动-停止-180°转动-停止-90°转动的动作循环中,C输出轴相应的做停止-转动的动作;所述的套合孔板连接在由A输出轴驱动的一个将圆周运动转换为升降运动的曲柄连杆机构上,所述的套合推杆连接在由A输出轴驱动的另一个将圆周运动转换为平移伸缩运动的曲柄连杆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丸套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度器包括步调协同的A、C凸轮和由其分别驱动的A、C两个分度盘,A、C两个输出轴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东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