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548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伸缩杆以及一个以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2)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中部;横梁(2)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3)两端铰接;伸缩杆的支杆(6)设于伸缩杆的套筒(5)中,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上端;套筒(5)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使人们可以在车棚承受较大压力的物体时,安全地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篷面调整到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以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棚,尤其涉及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保护交通工具,各种设计精巧的车棚不断涌现。车棚是一种保护车辆免受日晒雨淋的屏障性建筑,大多设置于公共场所, 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现有的车棚主要采用悬挑式结构,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立柱、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横梁上的篷面三部分。这种结构的车棚无法承受较大的压力,例如近几年,南方突现了冻雨和大雪天气,南方的自行车车棚上大多堆积了大量的冰雪,由于这些车棚上的冰雪不便于及时清理因而很多自行车车棚被严重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篷面可旋转的车棚,以便于人们在车棚承受较大压力的物体时,能够方便安全地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篷面调整到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以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横梁2、第一活动杆3、第二活动杆4和伸缩杆;所述的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2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中部;横梁2 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3两端铰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6和套筒5 ;支杆6设于套筒5中,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上端;套筒5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优选地,相应的支杆6与第二活动杆4的铰接位置与第二活动杆4与第一活动杆 3的铰接位置相同。优选地,相应的套筒5内设有复位弹簧。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篷面可旋转的车棚通过双摇杆机构带动篷面在竖直方向转动,当第一活动杆3与第二活动杆4成一条直线时,根据铰链平面四杆机构的死点原理横梁2以及设于横梁2上的篷面被牢牢固定, 再加上伸缩杆的拉力使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无论承受多大的力也不会反转;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不仅保证了车棚整体的坚固程度,而且使车棚在承受较大压力的物体时,能够安全方便地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篷面调整到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以便于人们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篷面可旋转的车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横梁2、第一活动杆3、第二活动杆4和伸缩杆;所述的立柱1、横梁2、第一活动杆3、第二活动杆4构成一个以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2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 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中部;横梁2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3两端铰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5和设于套筒5中的支杆6,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 上端;套筒5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其中,相应的支杆6和第二活动杆4的铰接位置与第二活动杆4和第一活动杆3 的铰接位置相同。其中,相应的套筒5内可以设有复位弹簧,当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成一条直线时,横杆2被固定,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车棚的原理如下在伸缩杆由伸长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之间的开合角度逐渐增大,横梁2逐渐被抬升;当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之间的开合角度达到 180度时,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刚好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根据铰链平面四杆机构的死点原理,此时的横梁2以及设于横梁2上的篷面被牢牢固定,再加上伸缩杆的拉力使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反转,从而既保证了车棚整体的坚固程度。在伸缩杆伸长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4之间的开合角度逐渐减小, 横梁2逐渐被降低,进而横梁2以及设于横梁2上的篷面逐渐处于倾斜状态;当达到一定角度时,横梁2以及设于横梁2上的篷面的重力大于伸缩杆恢复原状的拉力,从而使该支撑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倾斜状态,则人们可以安全方便地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使人们可以在车棚承受较大压力的物体时,方便安全地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篷面调整到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以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横梁O)、第一活动杆(3)、第二活动杆(4)和伸缩杆;所述的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 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C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 中部;横梁O)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 两端铰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6)和套筒(5);支杆(6)设于套筒(5)中,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上端;套筒( 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6)与第二活动杆的铰接位置与第二活动杆(4)与第一活动杆(3)的铰接位置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 内设有复位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伸缩杆以及一个以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2)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中部;横梁(2)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3)两端铰接;伸缩杆的支杆(6)设于伸缩杆的套筒(5)中,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上端;套筒(5)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本技术实施例使人们可以在车棚承受较大压力的物体时,安全地将处于水平状态的篷面调整到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以对车棚上的物体进行清理。文档编号E04H6/00GK202000704SQ20112006488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起祥, 陈建清 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篷面可旋转的车棚,包括立柱(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横梁(2)、第一活动杆(3)、第二活动杆(4)和伸缩杆;所述的立柱(1)为机架、以横梁(2)和第二活动杆(4)为摇杆、以第一活动杆(3)为摆杆的双摇杆机构;横梁(2)后端铰接于立柱(1)上端;第二活动杆(4)下端铰接于立柱(1)中部;横梁(2)中部与第二活动杆(4)上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3)两端铰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6)和套筒(5);支杆(6)设于套筒(5)中,支杆(6)前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4)上端;套筒(5)后端铰接于立柱(1)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清张起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