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384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的上部固定有上盖端、下部固定有下盖端,上端盖上成型有入气口、出气口且固定有出油管,上端盖的下部位于入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固定有隔离挡板,入气口下部的上端盖上固定有滤网,浮球控制出油管的开启与关闭,滤网由滤芯、硬质材料网孔、上环盖和下盖组成,上环盖和下盖分别固定在硬质材料网孔的上部和下部,滤芯为筒状且置于硬质材料网孔中,滤芯为过滤精度为10μm的过滤材料。它的滤网的分油率可以达到99.998%,分油率高,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设置有备用出气孔,以备其中一个出气孔上的管路堵塞后,启用另一个出气孔连接新的管路,给维修和继续使用带来了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压缩制冷系统中的油分离器。技术背景油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通常安装在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排出口与冷凝器之间,用来分离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如图1所示,专利号ZL200620002373.3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A3顶端设入气管Al和出气管A2,筒体A3内设有浮球A5,筒体Al上设有出油管A8,出油管A8设有由浮球A5控制的阀门A7,经由压缩机压缩的冷媒会经入气管Al进入筒体A3内,由不锈钢滤网A4使气与润滑油相互分离,润滑油流至筒体A3的底端,冷媒会经由出气管A8离开筒体A3,当筒体A3底端的润滑油达到一定量时,浮球A5拉动连杆A6带动阀门A7,而使得阀门A7开启,润滑油就会经由出油管A8离开筒体。其不足之处是1、它分离气和润滑油采用不锈钢滤网A4,不锈钢滤网A4的分油率为70%左右,分油率低,影响制冷效率和压缩机能耗。2、接在出气管A2上的管路易堵塞,堵塞后维修接在出气管A2上的管路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它的滤网的分油率可以达到99. 998%,分油率高,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设置有备用出气孔,以备其中一个出气孔上的管路堵塞后,启用另一个出气孔连接新的管路, 给维修和继续使用带来了方便。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的上部固定有上盖端、下部固定有下盖端,上端盖上成型有入气口、出气口且固定有出油管,上端盖的下部位于入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固定有隔离挡板,入气口下部的上端盖上固定有滤网,浮球控制出油管的开启与关闭,滤网由滤芯、硬质材料网孔、上环盖和下盖组成,上环盖和下盖分别固定在硬质材料网孔的上部和下部,滤芯为筒状且置于硬质材料网孔中,滤芯为过滤精度为IOum的过滤材料。所述硬质材料网孔为带镀白锌的菱形网,滤芯为无纺布或过滤纸,滤芯的二端分别树脂胶粘接固定在上环盖和下盖上。所述筒体的上端盖上成型有二个出气口,其中一个出气口钎焊封堵。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上端盖上,另一端穿过下盖上的预设孔与螺母螺接在一起,上端盖与上环盖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螺母与下盖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及与0型垫圈叠放的密封平垫片。所述出油管的下部固定有阀针座,支架一端连接在浮球上、另一端铰接在阀针座上,阀针铰接在支架上,阀针对着阀针座的出油孔。 所述滤芯为卷成三层的无纺布或过滤纸。所述螺母下部的固定杆上具有点焊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它的滤网的分油率可以达到99. 998%,而现有技术中的滤网分油率为70%左右,它分油率高,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2、在上端盖上设置有备用出气口,以备其中一个出气口上的管路堵塞后,启用另一个出气口连接新的管路,给维修和继续使用带来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滤网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入气口 ;2、隔离挡板;3、0型垫圈;4、滤网;41、滤芯;42、硬质材料网孔; 43、上环盖;44、下盖;45、树脂胶;5、固定杆;6、螺母;7、上端盖;8、筒体;9、出油管;10、浮球;11、支架;12、阀针;13、阀针座;14、下盖端;15、出气口 ;16、平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2 4所示,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8的上部固定有上盖端7、下部固定有下盖端14,上端盖7上成型有入气口 1、出气口 15且固定有出油管9,上端盖7的下部位于入气口 1和出气口 15之间固定有隔离挡板2,入气口 1下部的上端盖7上固定有滤网4,浮球10控制出油管9的开启与关闭,滤网4由滤芯41、硬质材料网孔42、上环盖43和下盖44组成,上环盖43和下盖44分别固定在硬质材料网孔42的上部和下部,滤芯41为筒状且置于硬质材料网孔42中,滤芯41为过滤精度为IOum的过滤材料。所述硬质材料网孔42为带镀白锌的菱形网,滤芯41为无纺布或过滤纸,滤芯41 的二端分别树脂胶45粘接固定在上环盖43和下盖44上。所述筒体8的上端盖7上成型有二个出气口 15,其中一个出气口 15钎焊封堵。所述固定杆5 —端固定在上端盖7上,另一端穿过下盖44上的预设孔与螺母6螺接在一起,上端盖7与上环盖43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3,螺母6与下盖44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3及与0型垫圈3叠放的密封平垫片16。所述出油管9的下部固定有阀针座13,支架11 一端连接在浮球15上、另一端铰接在阀针座13上,阀针12铰接在支架11上,阀针12对着阀针座13的出油孔。所述滤芯41为卷成三层的无纺布或过滤纸。所述螺母6下部的固定杆5上具有点焊块17。工作原理经由压缩机压缩的冷媒会经入气口 1进入筒体8内,由滤网4使气与润滑油相互分离,由于滤网4由滤芯41、硬质材料网孔42、上环盖43和下盖44组成,滤芯 41为卷成三层的无纺布制做而成,单层的过滤精度为lOum,使得气与油的分油率可以达到 99. 998 %,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润滑油流至筒体8的底端,冷媒会经由出气口 15离开筒体8,当筒体8底端的润滑油达到一定量时,浮球10拉动支架11带动阀针12,而使得阀针座13开启,润滑油就会经由出油管9离开筒体。 见图3所示,所述筒体8的上端盖7上成型有二个出气口 15,其中一个出气口 15 钎焊封堵。以备其中一个出气口 15上连接的管路堵塞后,启用另一个出气口 15连接新的管路,给维修带和继续使用来了方便。启用另一个出气口 15时,对该出气口 15适当加热钎焊封堵便可以熔通。权利要求1.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8)的上部固定有上盖端(7)、下部固定有下盖端(14),上端盖(7)上成型有入气口(1)、出气口(1 且固定有出油管(9),上端盖(7)的下部位于入气口(1)和出气口(1 之间固定有隔离挡板0),入气口(1)下部的上端盖(7)上固定有滤网,浮球(10)控制出油管(9)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滤网⑷由滤芯(41)、硬质材料网孔(42)、上环盖和下盖04)组成,上环盖和下盖04)分别固定在硬质材料网孔G2)的上部和下部,滤芯Gl)为筒状且置于硬质材料网孔G2)中,滤芯为过滤精度为IOum的过滤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硬质材料网孔G2)为带镀白锌的菱形网,滤芯Gl)为无纺布或过滤纸,滤芯Gl)的二端分别树脂胶G5)粘接固定在上环盖(43)和下盖(4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筒体(8)的上端盖(7) 上成型有二个出气口(15),其中一个出气口(1 钎焊封堵。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杆(5)—端固定在上端盖(7)上,另一端穿过下盖G4)上的预设孔与螺母(6)螺接在一起,上端盖(7)与上环盖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3),螺母(6)与下盖04)之间夹持有0型垫圈C3)及与 0型垫圈(3)叠放的密封平垫片(16)。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出油管(9)的下部固定有阀针座(13),支架(11) 一端连接在浮球(1 上、另一端铰接在阀针座(1 上,阀针 (12)铰接在支架(11)上,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缩机的油分离器,筒体(8)的上部固定有上盖端(7)、下部固定有下盖端(14),上端盖(7)上成型有入气口(1)、出气口(15)且固定有出油管(9),上端盖(7)的下部位于入气口(1)和出气口(15)之间固定有隔离挡板(2),入气口(1)下部的上端盖(7)上固定有滤网(4),浮球(10)控制出油管(9)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滤网(4)由滤芯(41)、硬质材料网孔(42)、上环盖(43)和下盖(44)组成,上环盖(43)和下盖(44)分别固定在硬质材料网孔(42)的上部和下部,滤芯(41)为筒状且置于硬质材料网孔(42)中,滤芯(41)为过滤精度为10um的过滤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荣石良陈林平何永江李亚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三荣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