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568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步行辅助装置,具有使用者(P)能够以跨过的方式就座的就座构件(1)和设置于该就座构件(1)下侧的支承构件(2L,2R)。就座构件(1)具有连接部(106),该连接部(106)以支轴(106a)为中心可左右摆动地连接在支持构件(2L,2R)上,其中,该支轴(106a)位于所述就座构件(1)中与使用者(P)接触的前后宽度的中间部。在使用者(P)扭腰要进行步行时,能减少来自就座部的阻力,提高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步行辅助装置,其辅助例如高龄者及步行功能障碍者 等使用者的步行。
技术介绍
作为辅助高龄者等使用者的步行的装置,已知的有日本专利第3156367号公报所示的步行辅助装置,该步行辅助装置具有鞍状就座部, 并随着使用者跨进该就座部进行步行而可移动,其中,该就座部作为使用 者可就座的就座构件。在该就座部的两侧,作为支承该就座部的支承构件, 安装了多关节形的腿部,该多关节形的腿部通过在左右分别配置一条主腿 和辅助腿来构成,而主腿和辅助腿分别由具有一个或多个关节的多关节机 构来构成。在腿部的各关节部处,安装了由驱动用发动机和减速机等构成 的关节驱动机构。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就座部的步行辅助装置,在使用者跨进就座部的 状态下,例如为了加大步幅行走而扭动腰部时,使用者的骨盆虽然要转动, 但是,因为就座部朝着前后方向,所以使用者受到来自就座部的阻力,感 觉腰部的动作变得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行辅助装置,其能减小使用者要扭腰步 行时受到的来自就座部的阻力,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本专利技术的步行辅助装置,具有使用者能够以跨过的方式就座的就座构 件和设置在所述就座构件下侧的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以支轴为中心将所述就座构件可左右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承 构件上,其中,所述支轴位于所述就座构件中与使用者接触的前后宽度的中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步行辅助装置,当使用者在跨进就座构件的状态下要扭 腰步行时,就座构件跟踪该动作而在横向上摆动,因此,对使用者而言, 减轻了受到的来自就座部的阻力感,提高了步行辅助装置的使用舒适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步行辅助装置中,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架,该支承架位 于所述就座构件的下侧,并通过所述连接部摆动自如地支承住所述就座构 件,所述连接部以形成如下构造为佳,即将设置在所述支承架上的支轴转 动自如地嵌合在开设于所述就座构件处的孔中。由此,就座构件相对于支 承构件在左右方向上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住。另外,所述连接部具有施力装置,该施力装置在所述就座构件以所述 支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承架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对所述就座构件向使 该就座部件返回的方向上施力。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在跨进就座构件的状 态下扭动腰部时,就座构件左右摆动,通过施力装置将就座构件往返回原 来位置的方向施力。因此, 一旦解除使就座构件摆动的力,就座构件就会 回到朝着前后方向的原来位置上,因此,在确保了就座构件的稳定性的情 况下,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步行辅助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步行辅助装置的侧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步行辅助装置的正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步行辅助装置的就座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就座构件合支承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上述就座构件和支承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一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步行辅助装置进行说明。图1 图3所示的步行辅助装置,具有鞍状的就座构件1和左右一对腿连杆2L、 2R,其中,该就座构件1构成使用者P跨过去就座的就座部。 腿连杆2L、 2R连接在位于就座构件1下侧的支承架la上,支承就座构件1的支承构件由该支承架la及腿连杆2L、2R构成。关于就座构件1,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各腿连杆2L、 2R由伸縮自如的连杆构成,该连杆具有位于上方的第 1连杆部4和位于下方的第2连杆部6,第1连杆部4连接在设置于支承 架la下表面一侧的第1关节部3上,第2连杆部6通过第2关节部5连 接于该第1连杆部4的下端。在第2连杆部6的下端,通过第3关节部7, 连接了安装于使用者的左右各脚板上的接地构件8。第2连杆部6通过上半部61和下半部62可伸缩地构成,其中,上半 部61连接在第2关节部5上并呈筒状,下半部62滑动自如地插入上半部 61,并通过制动螺母63被支承在任意长度上,且,第2连杆部6能根据 使用者P的腿的长度来调节腿连杆的长度。此外,各腿连杆2L、 2R中搭载了用于第2关节部5的驱动源9,通 过由该驱动源9对第2关节部5进行转动驱动,向各腿连杆2L、 2R施加 接地构件8和就座构件1之间的拉伸距离方向、即使各腿连杆2L、 2R伸 长方向上的力,使产生支承使用者的至少一部分体重的支承力(以下,称为 体重减荷辅助力)。在各腿连杆2L、 2R处发生的体重减荷辅助力通过就 座构件1传递到使用者P的躯干,减轻了作用于使用者P的腿上的负荷。本实施方式中的步行辅助装置,使用者P只要在脚板上安装接地构件 8并就座在就座构件1上即可使用,几乎不会有束缚感。另外,因为腿连 杆2L、 2R的第1关节部3和第1连杆部4位于使用者P的胯下,所以在 步行中摆臂时,使用者的胳膊不会碰到第1关节部3及第1连杆部4,自 由摆臂成为可能。而且,装置比较小,即使在狭小的地方也能使用,束缚 感的减轻和自由摆臂的确保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使用的方便度。另外,各腿连杆2L、 2R的第1关节部3以如下方式来设置,即在使 用者就座于就座构件1上的状态下,其位于使用者的左右大腿骨间的横向 宽度内。因此,体重减荷辅助力在使用者的左右大腿骨之间作用于就座构 件1上,并被确切地传递至使用者的躯干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关节部3具有导轨31,该导轨31设置在支承 架la下侧,并在前后方向上呈长圆弧状。各腿连杆2L、 2R通过轴装在滑 块41上的多个滚子42移动自如地卡合在该导轨31上,其中,滑块41固 定在第l连杆部4的上端部。这样一来,各腿连杆2L、 2R以导轨31的曲 率中心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导轨31的曲率中心,即第1关节部3处的、各腿连杆2L、 2R在前后 方向上的摆动支点3a,位于就座构件1的上方。在此,使用者P进行上半 身前倾等动作,则使用者P上半身的体重相对于就座构件1的作用点偏移 至各腿连杆2L、 2R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支点3a的前方,这样,就座构件 1的前面部分就会往下倾斜。而且,如果就座构件1继续这样倾斜,就座 构件1就会相对于使用者P偏移至后方。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就 座构件1的前面部分往下倾斜,体重作用点在摆动支点3a的下侧变位至 后方,该摆动支点3a和体重作用点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减少,作用 于就座构件1上的转矩也较少。于是,在体重作用点变位至摆动支点3a 的正下方位置时,作用于就座构件1上的转矩为零,在这种状态下,就座 构件1会稳定。这样一来,因为就座构件l自动地收敛于稳定状态,因此 能抑制就座构件1在使用者P的胯下前后偏移。另外,各腿连杆2L、 2R上端部的滑块41卡合在导轨31中位于线L 后方的部分,其中,该线L是连接各腿连杆2L、 2R的第3关节部7和前 后方向的摆动支点3a(导轨31的曲率中心)之间的线。由此,可以不必设 置很长的导轨31,也能确保各腿连杆2L、 2R跟踪使用者P各腿向前方的 伸出而往前方摆动的行程。而且,用于左右腿连杆2L、 2R的各导轨31通过设置在支承架la上 的呈前后方向的支轴32(图5)来支承。由此,各导轨31相对于支承架la 在横向上呈摆动自如地连接,从而容许往横向摆动,使用者P的腿能往外 侦'J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第2关节部5的驱动源9是由电动机91和减 速机92构成的,其中,减速机92由行星齿轮装置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步行辅助装置,具有使用者能够以跨过的方式就座的就座构件和设置于该就座构件下侧的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就座构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以支轴为中心能够左右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承构件上,其中,所述支轴位于所述就座构件中与使用者接触的前后宽度的中间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8-22 224802/20061. 一种步行辅助装置,具有使用者能够以跨过的方式就座的就座构件和设置于该就座构件下侧的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座构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以支轴为中心能够左右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承构件上,其中,所述支轴位于所述就座构件中与使用者接触的前后宽度的中间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步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原淳工藤浩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