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22766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它包括蓄冷池、换热器、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以及蓄放冷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控制切换管路上的阀门,即可使原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合二为一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放冷水泵,从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池,在蓄冷池与冷水机组进入端设有一放冷水泵,在蓄冷池与冷水机组出水端同样设置有一蓄冷水泵。该水蓄冷系统单独的设置蓄冷水泵组合放冷水泵组,这样既增加了投入的成本,还占据了机房的面积,有时候由于机房位置不够不得不放弃采用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成本、缩小体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合二为一的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池与换热器;该蓄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以及蓄放冷水泵;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冷水机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放冷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蓄放冷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管路连接。本技术使用时,仅仅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五阀门开启,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六阀门关闭,使冷水机组进水口、第一阀门、蓄放冷水泵、第三阀门、蓄冷池、第五阀门、冷水机组出水口形成回路,实现蓄冷。本技术使用时,仅仅控制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六阀门开启,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五阀门关闭,使蓄冷池、第二阀门、蓄放冷水泵、第四阀门、换热器、第六阀门、冷水机组出水口形成回路,实现放冷。本技术通过控制切换管路上的阀门,即可使原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合二为一为本技术的蓄放冷水泵,从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蓄冷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框图。图中V-I 第一阀门V-2:第二阀门3V-3:第三阀门V-4:第四阀门V-5:第五阀门V-6:第六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公开了一种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池、换热器、第一阀门v-l、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以及蓄放冷水泵;所述第一阀门V-I与所述第二阀门V-2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冷水机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V-3与所述第四阀门V-4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V-5与所述第六阀门V-6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放冷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V-I和所述第二阀门V-2之间的管路连接; 所述蓄放冷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V-3和所述第二阀门V-4之间的管路连接。本技术蓄冷时,第一阀门V-1、第三阀门V-3、第五阀门V-5开启,第二阀门 V-2、第四阀门V-4、第六阀门V-6关闭,使冷水机组进水口、第一阀门V-1、蓄放冷水泵、第三阀门V-3、蓄冷池、第五阀门V-5、冷水机组出水口形成回路,实现蓄冷。本技术放冷时,第二阀门V-2、第四阀门V-4、第六阀门V-6开启,第一阀门 V-1、第三阀门V-3、第五阀门V-5关闭,使蓄冷池、第二阀门V-2、蓄放冷水泵、第四阀门V-4、 换热器、第六阀门V-6、冷水机组出水口形成回路,实现放冷。本技术通过控制切换管路上的阀门,即可使原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合二为一为本技术的蓄放冷水泵,从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池与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蓄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V-I)、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 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以及蓄放冷水泵;所述第一阀门(V-I)与所述第二阀门(V-幻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冷水机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V-3)与所述第四阀门(V-4)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V-幻与所述第六阀门(V-6)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放冷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V-I)和所述第二阀门(V-2)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蓄放冷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V-3)和所述第二阀门(V-4)之间的管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空调制冷系统
,具体公开了一种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它包括蓄冷池、换热器、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以及蓄放冷水泵。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控制切换管路上的阀门,即可使原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合二为一为本技术的蓄放冷水泵,从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文档编号F24F5/00GK202008203SQ20112004014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周子文 申请人:深圳市美兆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单泵切换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池与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蓄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以及蓄放冷水泵;所述第一阀门(V-1)与所述第二阀门(V-2)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冷水机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V-3)与所述第四阀门(V-4)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V-5)与所述第六阀门(V-6)设置在所述蓄冷池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放冷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V-1)和所述第二阀门(V-2)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蓄放冷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V-3)和所述第二阀门(V-4)之间的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兆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