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240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高使用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密封性能。在电池容器(60)的环状敛缝空间(65)中,通过由全氟系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密封圈(43)敛缝固定密闭盖(50),而对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60a)进行封口,并且密闭盖和电池容器电气地绝缘。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通过敛缝加工,以夹压密闭盖的凸缘部(50F)的两面的方式,压缩绝缘密封圈,在凸缘部的两面中,形成密封面。凸缘部的上下表面紧密粘接到绝缘密封圈,并且被从上下通过敛缝而变形的电池容器的内面按压。在绝缘密封圈中,在凸缘部的上下表面,产生压缩力成为极大的压缩点(1A、1B),发挥高的封水性能。即,凸缘部的上下表面的压缩点成为密封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的绝缘密闭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一般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等水溶液类二次电池是主流,但由于这些水溶液类二次电池无法得到超过水的分解电位的动作电压,所以能量 S度低ο近年来,伴随节能、环境保护的需求,不仅是电气容量为1.5Ah左右的民用小型电池,而且在向电力储存用、电动车用这样的大型电池要求展开的过程中,大力进行着以锂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研究开发。非水电解液电池的动作电压高、且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特性也优良。但是,在非水电解液电池中,需要严密地防止水分浸入到电池内、以及电解液成分扩散到大气,确保电池的密闭性在水溶液类二次电池以上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用于确保非水电解液电池中的密闭性的密封方法,主要采用利用激光焊接对封口体和电池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密闭的方法;通过将封口体经由绝缘树脂制密封圈敛缝到电池容器的开口部而使之紧密粘接于电池密闭盖来进行密封的方法(专利文献1),但在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一般采用后者。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231 号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需要提高绝缘树脂制密封圈和电池容器以及密闭盖的紧密粘接性而可靠地防止电解液的漏液,但与密闭盖以及电池容器最紧密粘接的密封圈的最压缩点成为决定电池的密闭性的密封点,密封点设定在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的折弯部内侧端缘中。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向内侧折弯,并且向电池容器底部方向提供倾斜,所以其前端即折弯内周端成为密封点。但是,该内周端易于产生敛缝加工时的擦伤部,该损伤部由于电池的使用环境、例如高湿度等而有可能被腐蚀氧化,密封有可能被破坏。(1)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发电单元;电池容器,收纳所述发电单元;以及密闭盖,配置在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经由绝缘密封圈对所述电池容器进行密闭,将所述绝缘密封圈的密封点设定于从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中形成的折弯部的内周缘向电池外周侧隔离了规定距离的区域中。( 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发电单元;电池容器,收纳所述发电单元;密闭盖,配置在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经由绝缘密封圈对所述电池容器进行密闭,所述密闭盖以其周缘部的上下表面被所述绝缘密封圈夹持的方式敛缝固定到所述电池容器的所述开口端部,在与所述密闭盖的周缘部的上下表面相接的绝缘密封圈中分别设定了密封点。3C3)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2方面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缘部的上表面、下表面的所述密封点处的所述绝缘密封圈的加工后厚度尺寸Ha、Hb是Ha > Hb。(4)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1 3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中形成环状敛缝空间,对于所述密闭盖的周缘部,隔着绝缘密封圈,其上下表面被环状敛缝空间的内面夹持。(5)第5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4方面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敛缝空间是通过使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向内方凹陷而形成的突部、和使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向电池内方折弯而形成的折弯部夹持的空间,所述折弯部形成为与和电池轴心正交的平面平行、或者形成为向电池轴心侧下降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的倾斜(6)第6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1 5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是全氟系氟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池容器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密闭型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用于示出图1的电极群的细节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的封口体周边的部分剖面图。图5是示出图4的环状突部的加工工序中的第1工序的纵剖面图。图6是示出图4的环状突部的加工工序中的第2工序的纵剖面图。图7是示出图4的环状突部的加工工序中的第3工序的纵剖面图。图8是示出图4的环状突部的加工工序中的第4工序的纵剖面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表1。(符号说明)20 发电单元;43 绝缘密封圈;50 密闭盖;60 电池容器;60a:开口端部;61 敛缝部;61A、61B 压缩点;62 折弯部;6 折弯部内周缘;63 内侧突部;64 未加工的容器外壁;65 环状敛缝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的密闭型电池应用于圆筒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密闭型电池的构造-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密闭型电池的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密闭型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说明发电单元的图,图4是详细示出密闭盖敛缝构造的图。密闭型电池1具有例如外形40πιπιΦ、高度IOOmm的尺寸。该圆筒型二次电池1构成为在由密闭盖50密封了开口部的有底圆筒型的电池容器60的内部中收容有发电单元20。首先,对电池容器60和发电单元20进行说明,接下来,说明密闭盖50。(电池容器6O)在有底圆筒型的电池容器60中,在容器开口端部60a (参照图幻侧,形成了敛缝部61。通过用该敛缝部61将密闭盖50敛缝固定到电池容器60上,担保了使用非水电解液的密闭型电池1的密封性能。敛缝部61具备使容器开口端部60a向内侧折弯而成的折弯部62 ;以及在从容器开口端部60a向电池底面侧隔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内侧突出的突部63。如后所述,在折弯部62与突部63之间介有密封圈43而敛缝固定密闭盖50,对电池进行密闭。(发电单元2O)发电单元20如以下说明将电极群10、正极集电部件31、以及负极集电部件21 — 体地单元化而构成。电极群10在中央部具有轴芯15,在轴芯15的周围卷绕了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隔离件。图3示出电极群10的构造的细节,是将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电极群10具有在轴芯15的外周,卷绕了正极电极11、负极电极12、以及第1、 第2隔离件13、14的结构。在该电极群10中,在与轴芯15的外周相接的最内周卷绕了第1隔离件13,在其外侧层叠并卷绕了负极电极12、第2隔离件14以及正极电极11。在最内周的负极电极12 的内侧,卷绕了数周(图3中为1周)的第1隔离件13以及第2隔离件14。另外,最外周形成为负极电极12以及在其外周卷绕的第1隔离件13。最外周的第1隔离件13用粘接带 19封住(参照图2)。正极电极11由铝箔形成且具有长条的形状,具有正极片11a、和在该正极片Ila的两面涂敷了正极混合剂lib的正极处理部。沿着正极片Ila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侧的侧缘成为未涂敷正极混合剂lib而铝箔露出的正极混合剂未处理部11c。在该正极混合剂未处理部Ilc中,等间隔地一体形成了与轴芯15平行地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正极引线16。正极混合剂lib具有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材料、以及正极粘混合剂。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锂氧化物。作为例子,能够举出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以及锂复合氧化物(包含从钴、镍、锰选择的两种以上的锂氧化物)等。正极导电材料只要是能够辅助使在正极混合剂中的锂的吸收释放反应中产生的电子传达到正极电极的材料,则没有限制。作为正极导电材料的例子,能够举出石墨、乙炔黑等。正极粘混合剂能够使正极活性物质和正极导电材料粘接,并且使正极混合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液圆筒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发电单元;电池容器,收纳所述发电单元;以及密闭盖,配置在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经由绝缘密封圈对所述电池容器进行密闭,其中,将所述绝缘密封圈的密封点设定在从形成于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端部的折弯部的内周缘向电池外周侧隔开了规定距离的区域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幸太郎篠原英毅海野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