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217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构造为可不使用其他构件而保持FPC,且获得稳定的连接。可借由如下的连接器(10)来实现本目的,该连接器(10)在FPC(80)上设置有卡止部(82),在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设置有与卡止部(82)卡合的凸部(56),当将FPC(80)插入时,可在不施加插入力的状态下将该FPC(80)插入,借由使转动构件(16)旋转,该转动构件(16)使接触器(14)发生弹性变形,接触器(14)的上侧的接触部(22)在与FPC(80)的接点接触的同时向下推压FPC(80),由此,FPC(80)的卡止部(82)与外壳(12)的凸部(56)卡合,可借由卡合来保持FPC(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手机、笔记本个人电脑(notebook personalcomputer)或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不使用其他构件而稳定地连接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的构造。
技术介绍
对于此种使用FPC的连接器而言,已存在如下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该连接器是使转动构件在所述FPC的插入侧的相反侧旋转,使转动构件的部位作用于接触器 (contact)的部位,借此来将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予以连接。又,已存在如下构造的连接器(专利文献2),该构造是使用与如上所述的构造的接触器同样地起作用的锁定(lock)构件来保持所述FPC。另外,已存在如下构造的连接器(专利文献3),该构造是不使用所述锁定构件而在外壳(housing)或转动构件等的绝缘体上设置凸部,将该凸部卡合于所述FPC 的缺口且予以保持着。在下文中,列举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4-71160)、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4-221067)、以及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5-116495)作为转动构件类型的文献。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4-71160,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不会影响各部位的强度或规格等,可利用滑动件(slider) 16来确实地将FPC40或FFC推压至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作业性佳,可实现间距(pitch)的狭小化或低背化,该专利技术揭示了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低背化的构造的连接器,即,在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与连接部 24之间设置弹性部34与支点部32,并且将接触部22、弹性部34、支点部32、以及连接部M 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且在与连接部M相对向的位置设置从弹性部34延伸设置的受压部 20,在滑动件16上设置沿着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推压部36,推压部36在接触器14的连接部22与受压部20之间转动自如地将滑动件16安装于外壳12。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4-221067,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连接器10,即使该连接器10的芯数少,仍可确保所要求的FPC22的保持力,且也不会引起连接不良,该专利技术揭示了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装脱自如地与FPC22嵌合的连接器10,包括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具有与FPC22接触的接触部30 ;以及外壳12,保持、固定着所述接触器14并且具有FPC22所插入的嵌合口 24,该连接器10的构造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S卩,在FPC22 上设置卡止部M,将具有与卡止部M卡合的卡合部56的锁定构件20安装于外壳12,使锁定构件20的卡合部56卡合于FPC22的卡止部M,借此来使FPC22不会脱离外壳12,此外, 借由在与所述卡合部5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槽部57,可实现更确实的锁定。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5-116495,揭示了如下的构造的连接器,以确实地将扁平电缆(flat cable)与连接器予以连接并实现微间距化(fine pitched)为目的,该连接器包括扁平电缆2的前端所插入的本体部10 ;自如可动的加压构件11,在扁平电缆2已插入至本体部10的状态下,推压并固定该扁平电缆2 ;以及凸部13,设置于本体部10或加压构件 11,在扁平电缆2的前端已插入至正常位置的状态下,与扁平电缆2的孔23嵌合,另外,扁平电缆2包括具有可弯曲性的柔性基材21 ;形成于该柔性基材21的配线22 ;以及孔23, 在柔性基材21已插入至连接器1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孔23与设置于连接器1的凸部13 嵌合。对于芯数少的FPC连接器而言,由于FPC保持力不充分,因此,产生了 FPC脱离该FPC连接器的故障。作为防止所述故障的方法,有时使用如专利文献2的电缆锁(cable lock)等的辅助机构。在此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S卩,连接器因电缆锁部的空间部分而变大,零件数也增加,因此,成本(cost)也会上升。对于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而言,借由将凸部卡合于孔,可获得充分的FPC保持力,但当将FPC从连接器中拔出时不易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点而成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构造的连接器,该构造的连接器可不使用其他构件而保持FPC,且获得稳定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FPC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FPC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插入孔,由所述接触器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外壳,具有所述FPC 所插入的嵌合口 ;以及转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嵌合口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来使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发生接触,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本目的在所述FPC 上设置有卡止部,所述嵌合口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FPC的厚度,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片, 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第二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及支点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外壳的插入孔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且在所述外壳的嵌合口内,在比插入的所述FPC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在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的各个受压部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将间隔壁配设在相邻接的接触器之间,所述推压部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若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则保持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推压部顶起,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不立即推压所述FPC,而是先向所述FPC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FPC,由此,所述FPC向下方移位,所述FPC的卡止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凸部。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方向延伸设置的延设部,并且在所述延设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弯曲。另外,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嵌合口侧的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二片的第二接触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将所述外壳予以切开而成的一个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顶起而向上方移位 (displacement)时,以不妨碍所述受压部的向上移位的方式,对应于全部的接触器。另外,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前端设置有突出部,使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不会向脱离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的方向移动。以上的说明表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可获得如下所述的优异的效果。(1)由于设为如下的连接器,因此,由于零插拔力(Zero Insertion Force,ZIF)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FPC 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FPC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柔性印刷基板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插入孔,由所述接触器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外壳,具有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所插入的嵌合口;以及转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嵌合口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来使所述接触器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发生接触,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上设置有卡止部,所述嵌合口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厚度,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第二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及支点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外壳的插入孔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且在所述外壳的嵌合口内,在比插入的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在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的各个受压部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将间隔壁配设在相邻接的所述接触器之间,所述推压部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若所述转动构件的所述推压部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则保持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接触器的所述连接部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被所述推压部顶起,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不立即推压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而是先向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由此,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向下方移位,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卡止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雅幸浦井元德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