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206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即固定式保护板(11、21)以及可动式警告板(12、22)由板状构件(31)及圆筒状构件(32)构成。在圆筒状构件(32)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板状构件(31)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33),该凹部(33)的底面(33a)以及开口侧的侧面(33b)均被形成为平面,在所述底面(33a)与开口侧的侧面(33b)之间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33c)。具有这样的截面形状的圆筒状构件(32)例如能够通过挤出成型法制成。根据本结构,能够提高板状构件(31)及圆筒状构件(32)的粘接强度,所以能够提高安全装置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环状连接的梯级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循环移动的乘客传送设备以及设置在该乘客传送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建筑物的顶棚部分与乘客传送设备的交叉部分或者并排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的交叉部分的安装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乘客传送设备被设置成穿过开设在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部楼层的楼板部分) 的开口而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形成联络通道,所以在建筑物的顶棚部分与具有移动扶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状的交叉部分(以下将这种形状的交叉部分称为“三角形交叉部分”)。此外,在两台乘客传送设备并排设置时,在一方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与另一方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之间形成有该三角形交叉部分。因此,如果不在所述三角形交叉部分设置安全装置,则在乘客传送设备从下部楼层朝上部楼层移动时,如果有什么物体越过栏杆而突出到乘客传送设备的外侧,则该物体会被卡在该三角形交叉部分,因而有可能导致物体和乘客传送设备的某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因此,作为防止物体卡在三角形交叉部分的安全装置,在社团法人日本电梯协会的标准(JEAS-A406)中规定要在三角形交叉部分安装固定式保护板。此外,在该标准中还建议在该固定式保护板的乘客传送设备移动方向的前侧设置可动式的警告板。所述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可以由厚度在6mm以上的没有角的板材构成,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如图6所示,已知有在板状构件101的前缘侧设置内径比板状构件101的板厚大的圆筒状构件102的方案。图6所示的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通过沿着圆筒状构件102的长度方向以后加工的方式利用机械加工在圆筒状构件102上形成直线状的狭缝103,穿过该狭缝103将板状构件101的前端侧插入到圆筒状构件102的内部, 并将板状构件101的前端与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以及板状构件101的侧面与狭缝103 的内表面粘接在一起而构成。此外,所述板状构件101和圆筒状构件102由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8-150165号公报可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由于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在圆筒状构件102上形成直线状的狭缝103,所以存在制造成本昂贵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板状构件101和圆筒状构件102采用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在机械加工时,加工精度不容易保证,因此还存在难以将板状构件101的侧面与狭缝103的内表面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的问题。并且,由于采用使板状构件101的端面与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对接的结构,所以该部分的粘接层的厚度厚,粘接层内容易混入气泡,因而存在难以将板状构件101的端面牢固地粘接在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便宜并且可靠性高和耐久性好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安全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具有该安全装置的乘客传送设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被构造成具有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上;梯级,所述梯级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并且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各个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梯级;栏杆,该栏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左右侧的位置; 以及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并且位于在该顶棚部分和所述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或者安装在并排地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上,并且位于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和另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在所述乘客传送设备中,所述安全装置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材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被构造成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材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中,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所以没有必要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从而能够降低安全装置以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没有必要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所以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凹部的内表面,能够提高板状构件与圆筒状构件的粘接强度。并且,由于将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形成为平面,所以粘接层内难以混入气泡,根据这一点也能够提高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的粘接强度。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从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的粘接部分溢出的过剩的粘接剂存积在位于凹部内表面的粘接剂存积部分中,所以能够预先防止发生过剩的粘接剂溢出到圆筒状构件的外表面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因此,不会发生因溢出的粘接剂固化而使得安全装置的美观受到影响的情况,也不需要进行将溢出的粘接剂擦去的作业,所以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外形美观的安全装置。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所述凹部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板状构件的表面弹性接触。4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形成在圆筒状构件上的凹部的开ロ端部与板状构件的表 面弹性接触,所以在能够充分提高弹性接触カ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对板状构件和圆筒状 构件进行粘接,从而能够进ー步简化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此外,在对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 件进行粘接时,在粘接剂固化前的期间能够将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所以不需要为了将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而使用特殊的エ具,由此能够 进ー步简化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 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所述圆筒状构件由塑料的挤出成型品形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高效率地制造高精度的圆筒状构件,所以能够以低 廉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的安全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来构成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在圆筒 状构件的内部ー体地形成供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凹部,并且将该凹部的内表面 的与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形成为平面,所以,与以后加エ的方式通过机械加エ形成供板状 构件插入的狭缝的场合相比,能够降低安全装置以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 不需要以后加エ的方式通过机械加エ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并且将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上;梯级,所述梯级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并且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各个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梯级;栏杆,该栏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左右侧的位置;以及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并且位于在该顶棚部分和所述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或者安装在并排地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上,并且位于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和另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材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壮太松本达也关根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