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辅助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6944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以往的电池箱能够向搭载大容量的电池箱的车身安装,并使大容量电池箱不能够向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安装的电动辅助自动车。在车身上设置有具有与电动单元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端子板(21),具有与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电池箱(14)形成为能够安装成在支承于端子板(21)的状态下摆动,在车身上设置有锁定机构(23),该锁定机构(23)与电池箱(14)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而固定电池箱(14),在电池箱上朝向锁定机构(23)形成有突起(17),并且在锁定机构(23)上形成有避免突起(17)的抵接的切口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传递基于踏板的踩踏力的人力驱动系统和传递基于电动单元的动力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电动辅助自行车构成为,检测基于踏板的踩踏力,传递与踩踏力对应的电动驱动力来辅助人力。用于对输出电动驱动力的电力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池箱例如如专利文献 1所示那样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车身的座管与后车轮之间。电池箱构成为在下端卡挂到配置在车身上的电池托架的状态下以卡挂的部分为支点摆动,使电池箱的上端侧与配置在车身上的锁定机构卡合。近年来,由于健康意向、环境意识的提高等,电动辅助自行车的需求正在提高,行驶距离提高的要求增加,期望电池容量的增加。预想会出现从至今为止使用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改换成购买搭载有电池容量大的电池箱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使用者,而这种情况下,对使用者来说,仍然能够使用以往使用的电池箱这一点能够提高方便性。在仍然能够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情况下,需要使电池箱的安装结构通用化,但为了将内置的电池组(日语〃、y r 'J 一〃 〃 ” )增量,大容量的电池箱与以往的电池箱相比,需要将车宽方向的横向宽度形成得大。若电池箱的横宽变大,则连结踏板的曲柄与电池箱的宽度变窄,产生手指等夹在曲柄与电池箱之间的危险性,因此需要使大容量的电池箱不能够安装到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上。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314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以往的电池箱能够向搭载大容量的电池箱的车身安装,并使大容量电池箱不能够向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安装的电动辅助自动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其具有传递基于踏板的踩踏力的人力驱动系统和传递基于电动单元的动力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所述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在于,在车身上设置有具有与电动单元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端子板,具有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电池箱形成为能够安装成在支承于所述端子板的状态下摆动,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与电池箱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而固定电池箱,在所述电池箱上朝向锁定机构形成有突起,并且在所述锁定机构上形成有避免突起的抵接的切口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其具有传递基于踏板的踩踏力的人力驱动系统和传递基于电动单元的动力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所述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在于, 在车身上设置有具有与电动单元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端子板,具有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电池箱形成为能够安装成在支承于所述端子板的状态下摆动,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与在电池箱上部形成的卡合槽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而固定电池箱,在所述电池箱上部形成有把手,从该把手朝向所述锁定机构形成有突起,并且在所述锁定机构上形成有避免突起的抵接的切口部。优选在所述电池箱的卡合槽的锁定机构侧侧面形成有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通过仅在电池箱上形成突起,且在锁定机构上形成用于避开突起的切口部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起到使以往的电池箱向使用电池箱的车身使用,且能够阻止电池箱向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该电池箱的相对于车身的右侧侧视图。图3是该电池箱的后车轮侧侧视图。图4是该电池箱的相对于车身的左侧侧视图。图5是该电池箱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电池箱与锁定机构的卡合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将该电池箱安装到车身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该电池箱安装到车身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图10是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误安装到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电动自行车上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安装状态下的电池箱与锁定机构的关系的图。图12是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误安装到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上时的状态的说明电池箱与锁定机构的关系的图。图13是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误安装到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上时的另一状态的说明电池箱与锁定机构的关系的图。图14是说明图13的状态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电动自行车14电池箱16 把手17 突起18卡合槽19 肋23锁定机构24 钩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来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电动辅助自行车1的车身包括支承前车轮2的前叉3、向下管4、支承座椅5的座椅支柱6、支承后车轮7的链条支架8、座椅支架9及连结踏板10的曲柄11等。 在所述前车轮2上配设有内置电动机的轮毂单元13,在所述座椅支柱6与后车轮7之间搭载有电池箱14。在施加到所述踏板10上的踩踏力所作用的部位上配备有传感器(未图示),该传感器在踏板10的负载达到一定值时从电池箱14向轮毂单元13的电动机(未图示)供电而施加电动驱动力。基于图1 图8,详细说明所述电池箱14,在电池箱14的内部收纳有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电池箱14通过将突出设置在电池箱14的座椅支柱6侧侧面和后车轮7侧侧面的轴部15卡挂到在后述的端子板2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槽部而定位,电池箱14在该状态下能够向车宽方向摆动。在所述电池箱14的后车轮7侧的上表面一体地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向上方突出成大致二字状的把手16,在该把手16的所述座椅支柱6侧侧面从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朝向座椅支柱6侧形成有在以往的电池箱上未形成的突起17。并且,从正面观察所述电池箱 14的车身,在车身左侧上面,在电池箱14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供后述的锁定机构23的钩部(日语7 〃々) 卡合的卡合槽18。在所述卡合槽18的与把手16分离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肋19,该肋19如后所述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14误安装到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车身上时与锁定机构23的钩部M抵接,从而阻止钩部M向卡合槽18侵入。20是配设有在所述电池箱14的下部形成的连接端子(未图示)的端子收纳部,所述轴部15突出形成。21是固定在所述座椅支柱6后方的链条支架8上的端子板,在端子板21上配设有在载置了电池箱14的状态下与电池箱14的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未图示)。在所述端子板14的座椅支柱6侧和后车轮7侧形成有侧壁22,在该侧壁22上形成有用于卡挂所述电池箱14的轴部15的大致U字状的槽部(未图示)。23是固定在所述座椅支柱6上部的锁定机构,与所述电池箱14的卡合槽18卡合的钩部M朝向下方突出。所述钩部M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钥匙的操作而从卡合槽18脱离。25是形成在所述锁定机构23的后侧轮7侧上部的切口部,在安装所述电池箱14时避免在以往的电池箱上未形成的突起17与锁定机构23抵接,从而将电池箱14固定到锁定机构23。所述电池箱14形成为比以往的电池箱容量大,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比以往的电池箱形成得大,并且只是在把手16上形成有突起17这一点不同。另外,所述锁定机构23形成有用于避开电池箱14的突起17的切口部25,只是在用于固定以往的电池箱的锁定机构上未形成有切口部这一点不同。在图9中示出使用以往的电池箱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图10中示出其主要部分放大图。而在将电池箱14安装到车身上时,从车身右侧将电池箱14的轴部15卡挂到端子板21的槽部而将电池箱14定位,在该状态下,使电池箱14以轴部15为中心朝向车身侧摆动。将锁定机构23的钩部M插入电池箱14的卡合槽18,钩部M与卡合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其具有传递基于踏板的踩踏力的人力驱动系统和传递基于电动单元的动力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所述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在于,在车身上设置有具有与电动单元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端子板,具有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电池箱形成为能够安装成在支承于所述端子板的状态下摆动,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与电池箱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而固定电池箱,在所述电池箱上朝向锁定机构形成有突起,并且在所述锁定机构上形成有避免突起的抵接的切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原将吾追风达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