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潜水式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444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潜水式增氧机,它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它包含潜水电机、空气罐、密封圈、旋转叶轮、电源线、外接气管、金属三角支架;潜水电机固定于金属三角支架的顶端,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空气罐设置在潜水电机的下端,空气罐下端设置有旋转叶轮,空气罐与旋转叶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外接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力学原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独特的水力部件,能提高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作用面积大,水流循环无死角,有效抑制了池塘底部厌氧菌的大量滋生,改善了池塘水质、底质环境,降低池塘底栖养殖种类的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潜水式增氧机。技术背景充足的溶解氧是池塘养殖实现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增氧机的使用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水质、提高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进而实现增产。目前我国在池塘养殖中应用的增氧机主要有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等,池水搅动形成的浪花较大,有效面积小,对池塘底层充氧效率低。新兴的微孔增氧机存在着安装、拆卸、使用的局限性,虽然提高了水体的增氧效果,但底层水体的循环、交换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潜水式增氧机,设备小巧,运用灵活,安装方便。它采用水力学原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作用面积大,循环水流无死角,有效抑制了池塘底部厌氧菌的大量滋生,改善了池塘水质、底质环境,降低池塘底栖养殖种类的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潜水电机1、空气罐2、密封圈3、旋转装置4、电源线5、外接气管6、金属支架7 ;潜水电机1固定于金属支架7的顶端,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5,空气罐2设置在潜水电机1的下端,空气罐 2下端设置有旋转装置4,空气罐2与旋转装置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3,外接气管6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提高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作用面积大,循环水流无死角,从而抑制了池塘底部厌氧菌的大量滋生,改善了池塘水质、底质环境,降低池塘底栖养殖种类的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潜水电机1、空气罐2、密封圈3、旋转装置4、电源线5、外接气管6、金属支架7 ;潜水电机1固定于金属支架7的顶端, 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5,空气罐2设置在潜水电机1的下端,空气罐2下端设置有旋转装置4,空气罐2与旋转装置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3,外接气管6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2。所述的旋转装置4为叶轮。所述的金属支架7为三角形,每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紧固件7-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水力学原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独特的水力部件,放射式水、气混合通道,将空气导入池塘底层,在离心力和叶轮切割的作用下,水流强劲,形成的空气泡细小、密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大。通过上升的气泡带动水体上下翻动,将上层水体中藻类产生的氧气以及大气中的氧气带到池塘底部;同时随着叶轮的旋转,带动了底层水流的旋转,作用半径达到30 40米,有效增加了底层水体的循环与气体交换,提高了对池塘底层水体的增氧效果及作用面积。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提高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作用面积大,水流循环无死角,从而抑制了池塘底部厌氧菌的大量滋生,改善了池塘水质、底质环境,降低池塘底栖养殖种类的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权利要求1.新型潜水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潜水电机(1)、空气罐O)、旋转装置、电源线(5)、外接气管(6)、金属支架(7);潜水电机(1)固定于金属支架(7)的顶端,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5),空气罐( 设置在潜水电机(1)的下端,空气罐( 下端设置有旋转装置G),外接气管(6)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型潜水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罐(2)与旋转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型潜水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装置(4)为叶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型潜水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支架(7)为三角形,每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紧固件(7-1)。专利摘要新型潜水式增氧机,它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它包含潜水电机、空气罐、密封圈、旋转叶轮、电源线、外接气管、金属三角支架;潜水电机固定于金属三角支架的顶端,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空气罐设置在潜水电机的下端,空气罐下端设置有旋转叶轮,空气罐与旋转叶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外接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本技术采用水力学原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独特的水力部件,能提高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作用面积大,水流循环无死角,有效抑制了池塘底部厌氧菌的大量滋生,改善了池塘水质、底质环境,降低池塘底栖养殖种类的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文档编号C02F7/00GK202005205SQ201120026000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广斌, 刘恩孚, 宋娴丽, 李莉, 王晓红, 邱兆星, 邹琰 申请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潜水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潜水电机(1)、空气罐(2)、旋转装置(4)、电源线(5)、外接气管(6)、金属支架(7);潜水电机(1)固定于金属支架(7)的顶端,且其上端连接有电源线(5),空气罐(2)设置在潜水电机(1)的下端,空气罐(2)下端设置有旋转装置(4),外接气管(6)的一端连接于空气罐(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邱兆星王晓红宋娴丽邹琰刘广斌刘恩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