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狄鉴专利>正文

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4486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适用于水产养殖。包括内腔管和外腔管,所述的内腔管设在外腔管中,所述的内腔管与外腔管间形成负压区,所述的外腔管中设有与负压区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上部为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所述的内腔管的右端为雾化区。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出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适用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目前养殖行业,在养殖的过程中,水质很难得到保质,当天气变化时,导致水中的氧气不足,容易造成一定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性能出色,能提供很好的增氧效果的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包括内腔管和外腔管,所述的内腔管设在外腔管中,所述的内腔管与外腔管间形成负压区,所述的外腔管中设有与负压区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底部为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所述的内腔管的上端为雾化区; 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与内腔管呈垂直分布,所述的进气管向内腔管中延伸,所述的进气管中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出气口,所述的负压出气口位于内腔管中; 所述的内腔管的左侧端为进水口,所述的内腔管的右侧端为出水口 ; 所述的内腔管的外壁与外腔管的内壁呈密封定位。作为优选,所述的外腔管的进水口侧与内腔管间、外腔管的出水口侧与内腔管间分别通过固定盖相固定,所述的固定盖的中间设有与内腔管相连通的过水通道,所述的固定盖中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内壁与过水通道间形成内腔管定位区,所述的固定环的外壁与固定盖间形成外腔管定位区。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管通过螺帽相调节定位,所述的进气管中设有三个负压出气口。此系统的工作状态时与养殖水面齐平,进气口露出水平面。工作原理:此结构用潜水栗将水产养殖水域底层的水抽上来进行曝气,达到改良水底水质的目的,起到延迟或减轻高温带来的亚硝酸曝发问题。用潜水栗抽上来的水流,将养殖水面进行冲流,达到养殖水域的水体呈缓慢流动状态,刺激养殖水产的运动,提高养殖水产的免疫力,起到活水养殖的效果。决定有效氧不是由注入多少气体决定的,而是由注入气体有多细决定的,只有当注入的气体浮力小于水面张力,溶解氧才能不断叠加,不断提高,从而减少增氧设备,减轻增氧成本。用此栗产生的水泡细如发丝,能在水体中停留甚至上上浮动,真正起到了能够被养殖水产直接利用,比现有气栗的增氧气泡小20倍以上,提高增氧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出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进气负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包括内腔管I和外腔管2,所述的内腔管I设在外腔管2中,所述的内腔管I与外腔管2间形成负压区3,所述的外腔管2中设有与负压区3相连通的进气口 4,所述的内腔管I的底部为进气口 4,所述的内腔管I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6,所述的内腔管I的上端为雾化区7 ; 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包括进气管8,所述的进气管8与内腔管I呈垂直分布,所述的进气管8向内腔管I中延伸,所述的进气管8中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出气口 9,所述的负压出气口 9位于内腔管I中; 所述的内腔管I的左侧端为进水口 16,所述的内腔管I的右侧端为出水口 17 ; 所述的内腔管I的外壁与外腔管2的内壁呈密封定位。所述的外腔管2的进水口侧与内腔管I间、外腔管2的出水口侧与内腔管I间分别通过固定盖10相固定,所述的固定盖10的中间设有与内腔管I相连通的过水通道11,所述的固定盖10中设有固定环12,所述的固定环12内壁与过水通道11间形成内腔管定位区13,所述的固定环12的外壁与固定盖10间形成外腔管定位区14。所述的进气管8通过螺帽15相调节定位,所述的进气管8中设有三个负压出气口9。【主权项】1.一种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管(I)和外腔管(2),所述的内腔管⑴设在外腔管(2)中,所述的内腔管⑴与外腔管⑵间形成负压区(3),所述的外腔管(2)中设有与负压区(3)相连通的进气口(4),所述的内腔管⑴的上部为进气口(4),所述的内腔管(I)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所述的内腔管(I)的右端为雾化区(7);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包括进气管(8),所述的进气管(8)与内腔管(I)呈垂直分布,所述的进气管(8)向内腔管(I)中延伸,所述的进气管(8)中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出气口(9),所述的负压出气口(9)位于内腔管(I)中;所述的内腔管(I)的左侧端为进水口(16),所述的内腔管(I)的右侧端为出水口(17); 所述的内腔管(I)的外壁与外腔管(2)的内壁呈密封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腔管⑵的进水口侧与内腔管⑴间、外腔管⑵的出水口侧与内腔管⑴间分别通过固定盖(10)相固定,所述的固定盖(10)的中间设有与内腔管⑴相连通的过水通道(11),所述的固定盖(10)中设有固定环(12),所述的固定环(12)内壁与过水通道(11)间形成内腔管定位区(13),所述的固定环(12)的外壁与固定盖(10)间形成外腔管定位区(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水栗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8)通过螺帽(15)相调节定位,所述的进气管(8)中设有三个负压出气口(9)。【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适用于水产养殖。包括内腔管和外腔管,所述的内腔管设在外腔管中,所述的内腔管与外腔管间形成负压区,所述的外腔管中设有与负压区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上部为进气口,所述的内腔管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所述的内腔管的右端为雾化区。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出色。【IPC分类】A01K63/04【公开号】CN105052813【申请号】CN201510489270【专利技术人】殷狄鉴 【申请人】殷狄鉴【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泵式负压空气雾化增氧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管(1)和外腔管(2),所述的内腔管(1)设在外腔管(2)中,所述的内腔管(1)与外腔管(2)间形成负压区(3),所述的外腔管(2)中设有与负压区(3)相连通的进气口(4),所述的内腔管(1)的上部为进气口(4),所述的内腔管(1)的下端为均匀分布的进气负压组件(6),所述的内腔管(1)的右端为雾化区(7);   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进气负压组件(6)包括进气管(8),所述的进气管(8)与内腔管(1)呈垂直分布,所述的进气管(8)向内腔管(1)中延伸,所述的进气管(8)中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出气口(9),所述的负压出气口(9)位于内腔管(1)中;   所述的内腔管(1)的左侧端为进水口(16),所述的内腔管(1)的右侧端为出水口(17);   所述的内腔管(1)的外壁与外腔管(2)的内壁呈密封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狄鉴
申请(专利权)人:殷狄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