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曝气增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8456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养殖增氧用的潜水曝气增氧泵,包括潜水电机和叶轮,以及入水座和出水管及吸气管,入水座包括作为潜水电机输出端轴承座的轴承座封头和与出水管连接的泵座,及将它们连接一起的连接筋,泵座具有连接法兰和从其延伸出来的泵管,叶轮置于泵管中共同形成泵体,连接筋围绕潜水电机的输出轴均布,其间隔空间为入水通道,出水管包括喷水管及连接其一端的入气室和连接板,入气室上设置有入气口,吸气管连接在该入气口中,泵管伸入到入气室内并使连接法兰与连接板相连接,泵管的外周壁与入气室内周壁之间有间隙,形成与入气口和喷水管内腔相通的环形导气通道,具有能够在深水中增氧,进一步扩大养殖密度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水养殖增氧用的潜水曝气增氧泵
技术介绍
在水养殖业中,增氧泵是必不可少的增氧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养殖质量和养殖密度,也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有技术中,增氧方式通常是采用一种潜水电泵将下层水泵上水面再形成水花喷起空中吸氧后返回水面,普通的增氧泵基本上是这种类型,这种增氧方式仅是水面一层,对深水养殖增氧不足,养殖密度提高不多,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在深水中增氧的增氧泵,进一步扩大养殖密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深水中增氧,进一步扩大养殖密度的潜水曝气增氧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潜水电机及被其驱动的叶轮,以及与潜水电机连接的入水座和出水管以及吸气管,所述的入水座包括作为潜水电机输出端轴承座的轴承座封头和与出水管连接的泵座,以及将它们连接一起的连接筋,所述的泵座具有一端与连接筋连为一体的连接法兰以及从其另一端延伸出来的泵管,所述的叶轮置于泵管的内孔中共同形成泵体,所述的连接筋围绕潜水电机的输出轴均布,其间隔空间为入水通道,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喷水管以及连接其一端的入气室和连接板,所述的入气室上设置有入气口,所述的吸气管连接在该入气口中,所述的泵管伸入到入气室内并使连接法兰与连接板相连接,泵管的外周壁与入气室内周壁之间有间隙,形成与入气口和喷水管内腔相通的环形导气通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的连接板上并将潜水电机以及入水座包容的过滤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箱包括一块与出水管的连接板连接的底板和一个具有众多滤孔的罩箱,还包括将潜水电机尾部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承块,所述罩箱包容住潜水电机以及入水座后与底板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喷水管是一种沿出口方向管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一个套接在潜水电机出轴中并固定在轴承座封头上的锥形导流罩,该锥形导流罩处于连接筋围绕的进水空间内,锥顶指向叶轮,弓丨导进水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射流吸气方式实现气液混合水下喷射增氧,可以将水和空气混合射出在深水中,使到深层水都能够增氧,适合深水养殖密度的提高,同时在水下喷射的水流可以帮助水层旋转运动,进一步将有含氧水带到远处增强增氧面积,具有能够在深水中增氧,进一步扩大养殖密度的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潜水曝气增氧泵作更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入水座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入水座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叶轮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叶轮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罩箱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罩箱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出水管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出水管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底板的上面方向立体图。图16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底板的下面方向立体图。图17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锥形导流罩的立体图。图18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锥形导流罩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19是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中支承块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 19所示,本技术潜水曝气增氧泵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潜水电机I及被其驱动的叶轮2,以及与潜水电机I连接的入水座3和出水管4以及吸气管5,所述的入水座3包括作为潜水电机I输出端轴承座的轴承座封头6和与出水管4连接的泵座7,以及将它们连接一起的连接筋8,所述的泵座7具有一端与连接筋8连为一体的连接法兰9以及从其另一端延伸出来的泵管10,所述的叶轮2置于泵管10的内孔中共同形成泵体,所述的连接筋8围绕潜水电机I的输出轴均布,其间隔空间为入水通道,所述的出水管4包括喷水管11以及连接其一端的入气室12和连接板13,所述的入气室12上设置有入气口 14,所述的吸气管5连接在该入气口 14中,所述的泵管10伸入到入气室12内并使连接法兰9与连接板13相连接,泵管10的外周壁与入气室12内周壁之间有间隙,形成与入气口 14和喷水管11内腔相通的环形导气通道15。由图1 6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的连接板13上并将潜水电机I以及入水座3包容的过滤箱16。由图1、6和11 1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过滤箱16包括一块与出水管4的连接板13连接的底板17和一个具有众多滤孔的罩箱18,还包括将潜水电机I尾部固定在底板17上的支承块19,所述罩箱18包容住潜水电机I以及入水座3后与底板17连接固定。由图13 1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喷水管11是一种沿出口方向管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管。由图17 18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一个套接在潜水电机I出轴中并固定在轴承座封头6上的锥形导流罩20,该锥形导流罩20处于连接筋8围绕的进水空间内,锥顶指向叶轮2,引导进水方向。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本技术卧式沉入水中,在一定的水深度位置悬挂固定安装,吸气管5引出水面,启动潜水电机1,水泵启动从括喷水管11水平射出水柱,在水速的带动下,入气室12产生负压,抽吸空气进入水柱混合一起,空气随水柱一起射出到水层中产生大量气泡,从而达到增氧目的,同时高速水柱带动整个水层旋转,将含氧水带动至周围,大大提高增氧效果,达到提高养殖密度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除了可以卧式安装外,还可以立式安装,要出水口向上安装,这样产生的效果是在深水中水汽一起翻滚,一样可以提高增氧效果,只要水的深度能够使本技术沉入水中。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施本技术的目的,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曝气增氧泵,包括潜水电机(1)及被其驱动的叶轮(2),以及与潜水电机(1)连接的入水座(3)和出水管(4)以及吸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座(3)包括作为潜水电机(1)输出端轴承座的轴承座封头(6)和与出水管(4)连接的泵座(7),以及将它们连接一起的连接筋(8),所述的泵座(7)具有一端与连接筋(8)连为一体的连接法兰(9)以及从其另一端延伸出来的泵管(10),所述的叶轮(2)置于泵管(10)的内孔中共同形成泵体,所述的连接筋(8)围绕潜水电机(1)的输出轴均布,其间隔空间为入水通道,所述的出水管(4)包括喷水管(11)以及连接其一端的入气室(12)和连接板(13),所述的入气室(12)上设置有入气口(14),所述的吸气管(5)连接在该入气口(14)中,所述的泵管(10)伸入到入气室(12)内并使连接法兰(9)与连接板(13)相连接,泵管(10)的外周壁与入气室(12)内周壁之间有间隙,形成与入气口(14)和喷水管(11)内腔相通的环形导气通道(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曝气增氧泵,包括潜水电机(I)及被其驱动的叶轮(2),以及与潜水电机(I)连接的入水座(3)和出水管(4)以及吸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座(3)包括作为潜水电机(I)输出端轴承座的轴承座封头(6)和与出水管(4)连接的泵座(7),以及将它们连接一起的连接筋(8),所述的泵座(7)具有一端与连接筋(8)连为一体的连接法兰(9)以及从其另一端延伸出来的泵管(10),所述的叶轮⑵置于泵管(10)的内孔中共同形成泵体,所述的连接筋(8)围绕潜水电机(I)的输出轴均布,其间隔空间为入水通道,所述的出水管(4)包括喷水管(11)以及连接其一端的入气室(12)和连接板(13),所述的入气室(12)上设置有入气口(14),所述的吸气管(5)连接在该入气口(14)中,所述的泵管(10)伸入到入气室(12)内并使连接法兰(9)与连接板(13)相连接,泵管(10)的外周壁与入气室(12)内周壁之间有间隙,形成与入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荣唐卫全梁剑雄黄宇鹏谭伟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瑞荣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