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05174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该装置包括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一起重滑轮和一提吊梁组成,提吊梁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起重滑轮,两第一起重滑轮上分别跨接一等长的钢丝绳,两钢丝绳对称连接在钢筋笼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副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二起重滑轮和一第三起重滑轮组成,第三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起重滑轮,每一第二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连接在所述钢筋笼最上端的两点上。优点是:大大减少灌注桩钢筋笼孔口搭接次数,节省了加固和解固的时间,加快施工速度,工作效率高;还节省人力、物力;钢筋笼受力均衡,不易变形,使起吊平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铁路和公路等建筑工程中的吊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和公路等建筑领域,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下放到钻孔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目前一般有两种放笼方法,一种是将笼扎制到一定长度后先放到钻孔中,然后再在孔口一节一节地搭接,不断向下施放。 目前搭接越来越多的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一圈钢筋与钢筋笼上的对应钢筋同时用螺母旋接,但这种孔口搭接的方式施工难度大,为尽量减少钢筋笼孔口搭接次数,或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往往采用另一种放笼方法,就是将钢筋笼在地面上扎制完成后,采用整体起吊技术,一次性施放到到钻孔中。较长的钢筋笼具有较大的重量,被吊钩连接的钢筋往往刚度不够,会产生变形,这样钢筋笼吊放就显得较关键,吊装得当能保证钢筋笼不变形,反之会加剧钢筋笼在吊装时因受力而产生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钢筋笼在吊装时受力点分布合理,受力均勻的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横向放置的钢筋笼上,包括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一起重滑轮和一提吊梁组成,所述提吊梁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起重滑轮,两第一起重滑轮上分别跨接一等长的钢丝绳,两钢丝绳对称连接在钢筋笼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副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二起重滑轮和一第三起重滑轮组成,第三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起重滑轮,每一第二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连接在所述钢筋笼最上端的两点上。所述钢丝绳通过两端通过连接扣与对应处的钢筋笼连接。所述连接扣为D形卸扣。所述提吊梁为等腰三角形的钢构件。本技术的吊装装置,在灌注钢筋笼时可一次性将钢筋笼落入钻孔内,这样就大大减少灌注桩钢筋笼孔口搭接次数,不需要对钢筋笼进行特殊加固,节省了加固和解固的时间,加快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节省了人力、加固材料。在对钢筋笼进行吊装时,钢筋笼受力均勻,不易产生变形,同时受力均衡,保证了起吊平稳,能顺利落入钻孔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笼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钢筋笼吊装装置的A向视图。图3是图1所示钢筋笼吊装装置的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对照图1,本技术钢筋笼吊装装置主要由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组成。主起吊组件包括D形卸扣1,一提吊梁3,第一、第四起重滑轮4、5,两钢丝绳6、7。提吊梁3为等腰三角形的钢构件,是用整块钢板割制而成,没有焊接部位,保证较强的抗拉强度。提吊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起重滑轮4和第一起重滑轮5,第一钢丝绳6和钢丝绳7等长并分别跨接在第一起重滑轮4和第一起重滑轮5上,第一、第二钢丝绳6、7的两端分别连接D形卸扣(未画出,市场上可购得)。副起吊组件主要由D形卸扣,第三、第四、第五钢丝绳8、12、 14,第二、第五起重滑轮9、13,和第三起重滑轮11组成。第三起重滑轮11在主起吊组件最上方,第四钢丝绳12跨过第三起重滑轮11,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起重滑轮9和第五起重滑轮13。第三、第五钢丝绳8、14分别跨接在第二起重滑轮9和第五起重滑轮13上,该钢丝绳的两端并分别连接D形卸扣。超长的钢筋笼1 (一般超过20米)在地面制作完成后,横卧在地面上,用上述的吊装装置来起吊。主起吊组件置于钢筋笼1的左端,该起吊组件中的第一起重滑轮4和第一钢丝绳6及第一起重滑轮5和钢丝绳7置于沿钢筋笼1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并与之连接。 即第一钢丝绳6和第二钢丝绳7的两端分别对称地与钢筋笼1的水平方向的最外端上的两点用D形卸扣连接,使得由第一起重滑轮4和第一钢丝绳6或第一起重滑轮5和第二钢丝绳7所形成的起吊平面与钢筋笼1的两对称侧处于相切的位置关系。副起吊组件置于钢筋笼1端面处的中心位置,并自钢筋笼1轴向的右端向左端延伸,挂接在第二、第五起重滑轮 9、13上的第三、第五钢丝绳8、14的两端分别与钢筋笼1的最上端的两点用D形卸扣连接, 使得第二、第三、第五起重滑轮9、11、13和三钢丝绳8、12、14所形成的起吊平面与钢筋笼1 的垂直轴心面共面。起吊时用具有主、副双吊钩的一台吊机起吊,吊机主钩2勾接主起吊组件中的提吊梁3的上端,吊机副钩10勾接副起吊组件中的第三起重滑轮11上。水平吊装通过8个起吊点对钢筋笼进行水平起吊,待钢筋笼离开地面后,主吊钩继续提升提吊梁,随着钢筋笼上部的不断上升,副吊钩始终保持钢筋笼下端离地面0. 5-1. 0米距离,直到钢筋笼垂直,再将其放入钻孔中。上述的吊装装置及与钢筋笼连接关系,保证了钢筋笼受力均勻,使钢筋笼不易因某处受力较大而产生较大变形。同时受力均衡,保证了起吊平稳,能顺利落入钻孔中。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横向放置的钢筋笼上,其特征是,包括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一起重滑轮和一提吊梁组成,所述提吊梁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起重滑轮,两第一起重滑轮上分别跨接一等长的钢丝绳,两钢丝绳对称连接在钢筋笼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副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二起重滑轮和一第三起重滑轮组成,第三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起重滑轮,每一第二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连接在所述钢筋笼最上端的两;卜.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钢丝绳通过两端通过连接扣与对应处的钢筋笼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扣为D形卸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提吊梁为等腰三角形的钢构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该装置包括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一起重滑轮和一提吊梁组成,提吊梁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起重滑轮,两第一起重滑轮上分别跨接一等长的钢丝绳,两钢丝绳对称连接在钢筋笼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副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二起重滑轮和一第三起重滑轮组成,第三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起重滑轮,每一第二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连接在所述钢筋笼最上端的两点上。优点是大大减少灌注桩钢筋笼孔口搭接次数,节省了加固和解固的时间,加快施工速度,工作效率高;还节省人力、物力;钢筋笼受力均衡,不易变形,使起吊平稳。文档编号B66C1/12GK201980843SQ201120013358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专利技术者尤苏南 申请人: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横向放置的钢筋笼上,其特征是,包括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一起重滑轮和一提吊梁组成,所述提吊梁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起重滑轮,两第一起重滑轮上分别跨接一等长的钢丝绳,两钢丝绳对称连接在钢筋笼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副起吊组件主要由钢丝绳、两第二起重滑轮和一第三起重滑轮组成,第三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起重滑轮,每一第二起重滑轮上跨接一钢丝绳,该钢丝绳两端连接在所述钢筋笼最上端的两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苏南
申请(专利权)人: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