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265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极及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包括:一框体,电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关单元的一端;多个分支电极,与所述框体相连,每一分支电极以固定的夹角自所述框体向所述框体内部延伸;相邻的分支电极之间是以切口依序间隔排列;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在所述框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可覆盖所述框体的转向层。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性较高,显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一种像素电极。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成为各种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计算机屏幕所广泛应用的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两基板以及填充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多种多样,目前常见的是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 VA)的液晶显示面板。在VA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会在像素结构的像素电极中形成配向夹缝,以使液晶分子产生特定的配向方向。图1是现有技术中VA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单位像素电极结构1具有数据线DL、扫描线SL、薄膜晶体管114以及像素电极(未图示)。像素电极位于像素区域内,为一“米”(snow-flake like)字型的图案(layout),像素电极包含中央垂直的主干(main trunk) 111、中央水平的主干112、以及与χ轴夹角为士45度,士 135度的分支电极113三部分组成。其中垂直主干111和水平主干112将一像素的面积平均分成4个区域(domain),每个区域都由斜向45度的分支电极 113平铺组成。如此,便形成了上下和左右分别镜像对称的“米”字型的电极设计。其中,分支电极113的部分分支电性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14,以将来自数据线DL的电压经由薄膜晶体管114传递至像素电极上。进一步,图2是如图1所示的像素电极上施加电压后的液晶倒向示意图。参阅图2, 当米字型的像素电极在通电的情况下,液晶120的倒向由像素电极的外侧开始逐渐向内侧倾倒,且其倾倒的角度是沿分支电极的延伸方向,4个区域的液晶倾倒方向分别为士45度, 士 135度,都指向像素的中央区域。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四个区域中液晶倒向与χ轴(扫描线)的夹角为第一象限-135度,第二象限-45度,第三象限45度,第四象限135度。图1的液晶倾倒的角度是由外侧向内侧倾倒,其方向指向像素的内部。在这种像素电极的设计结构中,像素电极中间的垂直主干111与水平主干112是属于不透光区域,这就使得可得知主干区域111、112的穿透率为零。因此这样的设计,会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解决图1开口率的问题,出现了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的设计结构,图3是现有技术中VA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单位像素电极结构400具有数据线DL、扫描线SL、薄膜晶体管414以及像素电极(未图示)。像素电极依然位于像素区域内,但其图案与前述像素电极的图案有所不同。本设计中像素电极包含正方形的框体411、以及位于框体内部的分支电极413,而多个分支电极413的中央,具有一开口 412,开口 412大致将像素的面积平均分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由斜向45度的分支电极413平铺组成,进一步,图4是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上施加电压后的液晶倒向示意图,参阅图4,当像素电极在通电的情况下,液晶420的倒向是由像素电极的内侧逐渐向外侧倾倒,且其倾倒的角度亦沿分支电极的延伸方向,其四个区域的液晶倾倒方向分别为士45 度,士 135度,其方向皆由像素的中央区域指向像素区域的四个角落。由此可之,在像素电极接收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会由内向外倾倒而不会因此挤压中间区域,所以,电路设计者可以将中央开口 412的区域减到最低,如此一来,非开口区的面积可以大幅下降,进而得到更高的开口率。但是,进一步图5是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的显示区域中呈现显示图案,参考图5 可知,采用图3的像素电极的结构虽然能够解决开口率的问题,但是由图5中像素电极区域中呈现的图案可知,在像素电极所形成的四个区域中存在不透光区域,表明在不透光区域中液晶倒向与χ轴的夹角可能为0度或90度,由此,造成整个像素电极呈现的图案产生黑纹(disclination line)现象,降低了面板的穿透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极以及包括所述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穿透率下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包括一框体, 电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关单元的一端;多个分支电极,与所述框体相连,每一分支电极以固定的夹角自所述框体向所述框体内部延伸;相邻的分支电极之间是以切口依序间隔排列;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 ;在所述框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可覆盖所述框体的转向层。较佳的,所述转向层设置在一玻璃基板上,在所述转向层之上设置一绝缘钝化层, 所述像素电极的框体设置在所述绝缘钝化层之上。较佳的,所述转向层的边缘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小于90度夹角。较佳的,所述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的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为“十”字型开口、“一”字型开口、“米”字型开口。较佳的,所述多个分支电极之间的切口大小不完全相同,且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宽度不完全相同。较佳的,所述多个分支电极以45度的夹角自所述框体向所述框体内部延伸。相应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扫描线、开关单元以及一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中设置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为上述所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极。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像素电极通过在像素电极的框体的下方设置转向层来改变液晶分子的转向,使得原来与X轴呈0度和90度的不透光区域转变为透光区域。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黑纹的缺陷,增强了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VA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像素电极上施加电压后的液晶倒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虚线的所截横截面内的液晶倒向示意图3是现有技术中VA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上施加电压后的液晶倒向示意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的显示区域中呈现显示图案; 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去掉像素电极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如图6所示的像素电极的显示区域中呈现显示图案。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电极结构中局部区域仍存在的穿透率低,显示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像素电极以及包含所述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面板,以有效的克服该缺陷。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垂直配向(VA)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现中,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极结构也可被引用到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显示面板或其他设备中。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单位像素电极结构700包括数据线DL、扫描线S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电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关单元的一端;多个分支电极,与所述框体相连,每一分支电极以固定的夹角自所述框体向所述框体内部延伸;相邻的分支电极之间是以切口依序间隔排列;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在所述框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可覆盖所述框体的转向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电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关单元的一端;多个分支电极,与所述框体相连,每一分支电极以固定的夹角自所述框体向所述框体内部延伸;相邻的分支电极之间是以切口依序间隔排列;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在所述框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可覆盖所述框体的转向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层设置在一玻璃基板上,在所述转向层之上设置一绝缘钝化层,所述像素电极的框体设置在所述绝缘钝化层之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层的边缘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小于90度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极的尾部在所述框体内部形成的镜像对称结构的开口为“十”字型开口、“一”字型开口、“米”字型开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电极之间的切口大小不完全相同,且所述多个分支电极的宽度不完全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