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月明专利>正文

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及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9590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及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该系统包括有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及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输出端与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输入端合理连接,通过PLC指令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控制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从而控制由主液压泵流向主油缸和摆动油缸的油路通断以达到高效泵送的目的;该控制方法是通过PLC与传感器及与传感器配合工作的信号发生装置所组成的控制系统来改变油路连接及工作时序;该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是根据该系统而专门设计的有别于传统滑阀的插装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作油温低、工作噪声小、工作效能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及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或煤泥输送装置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及应用于该系统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
技术介绍
混凝土或煤泥输送装置的电液控制系统,应用在混凝土或煤泥输送中以完成混凝土或煤泥的泵送、分配和搅拌的功能,专利号为200510031258.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液压系统辅助蓄能增流装置(二),该专利文献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展示了两种电液控制系统,一种由工作油路和搅拌油路构成,即所谓双泵供油;一种由泵送油路、分配油路和搅拌油路构成,即所谓三泵供油;前者采用单进油双回油的工作方式,液压系统工作时需靠电液换向阀的相互截流保持压力,而长期截流加压会使电液换向阀增大内泄,同时也导致油温升高,缩短液压泵和电液换向阀的使用寿命,能耗高。后者在需控制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动力装置功率一定,为保证泵送油路所用液压泵的排量足够大,摆动分配油路所用液压泵排量不能太大,为保证摆动换向迅速,摆动油路需增加恒压和储能等铺助装置,长期恒压会导致油温升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高,液压泵易损坏,如果使用大功率动力装置,经济性会下降,二者工作时所有油缸都需要处于压力状态,工作噪声大,故障率高; 传统应用于混凝土输送系统中的三位四通电液控制阀,为产生内置油道,其所使用的阀芯为空心,在高压油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具有体积大,流量小,密封效果差,内泄大, 压力损失与噪音很大,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针对这一背景,申请人做了长期的研发,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及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通过改变油路连接及工作时序的方法使该系统有助于降低油路的工作油温、降低工作噪声、提高工作效能、提高部件使用寿命、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包括有电控系统、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控制机构、 泵送机构、摆动机构、回油箱以及用于检测泵送行程的第一、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摆动行程的第三、第四传感器,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有PLC、手动开关及连接线路;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原动机、主液压泵及副液压泵;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个及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中位机能为0型;还包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该六个阀在控制端无压力输入时P 口与T 口接通,在控制端有压力输入时P 口与A 口接通;所述泵送机构包括有平行并排设置的第一主油缸、第二主油缸,两主油缸同向的一端通过液压管道接通,第一主油缸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一泵送管,第二主油缸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二泵送管,第一主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配合的第一信号发生装置,第二主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的第二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摆动油缸、第二摆动油缸,两摆动油缸的活塞杆对接形成“ Λ,,形,其连接处设有当活塞杆伸缩时可推动其转动而可与所述第一泵送管或第二泵送管对接的摆动S管,摆动机构上还设有可与所述第三、第四传感器配合的第三信号发生装置;所述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控制机构、泵送机构及摆动机构的液压油路连接方式为主液压泵与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副液压泵分别与所述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PI、Ρ2、Ρ3 口连接,还与搅拌机构连接;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 Τ1、Τ2、Τ3 口与回油箱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A 口同时连接第一个、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A 口;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A 口同时连接第四个、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A 口,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T 口互通并与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第四个、第五个及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T 口均连接到回油箱;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油缸,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油缸;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3 口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Bl 口连接;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Β3 口连接;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Α2 口连接;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l 口连接;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Β2 口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主液压泵与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之间设有溢流阀,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T 口与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P 口之间设有溢流阀。进一步设计,通过所述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T 口以及通过所述溢流阀到回油箱的油路上设有散热器及过滤器。一种控制上述系统的方法,包括有手动泵送和自动泵送两种状态;当运行手动泵送程序时,其包括有以下步骤a.通过手动开关让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2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5Y端同时得电,第一主油缸缩退第二主油缸伸出;b.通过手动开关让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2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6Y端同时得电,第二主油缸缩退第一主油缸伸出;c.通过手动开关让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IY端与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3Y端同时得电,第一摆动油缸伸出第二摆动油缸缩退;d.通过手动开关让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IY端与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4Y端同时得电,第二摆动油缸伸出第一摆动油缸缩退;当运行自动泵送程序时,其包括有以下步骤a、当第四传感器有信号反馈到PLC,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IY端与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4Y端同时失电;然后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 2Y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5Y端同时得电,第一主油缸缩退第二主油缸伸出;b、当第一传感器有信号反馈到PLC,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2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5Y端同时失电;然后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 IY端与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3Y端同时得电,第一摆动油缸伸出第二摆动油缸缩退;C、当第三传感器有信号反馈到PLC,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I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3Y端同时失电;然后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 2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6Y端同时得电,第二主油缸缩退第一主油缸伸出;d、当第二传感器有信号反馈到PLC,PLC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2Y端与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6Y端同时失电;然后指令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 IY端与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4Y端同时得电,第二摆动油缸伸出第一摆动油缸缩退。一种应用于上述系统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阀芯、阀套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包括有电控系统、动力机构(I)、搅拌机构(II)、控制机构(III)、泵送机构(IV)、摆动机构(V)、回油箱(34)以及用于检测泵送行程的第一、第二传感器(25,26),用于检测摆动行程的第三、第四传感器(2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有PLC、手动开关及连接线路;所述动力机构(I)包括有原动机(8)、主液压泵(9)及副液压泵(10);所述控制机构(III)包括有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其中,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个及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3)中位机能为O型;还包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4,15,16,18,19),该六个阀在控制端无压力输入时P口与T口接通,在控制端有压力输入时P口与A口接通;所述泵送机构(IV)包括有平行并排设置的第一主油缸(27)、第二主油缸(28),两主油缸同向的一端通过液压管道接通,第一主油缸(27)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一泵送管(35),第二主油缸(28)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二泵送管(36),第一主油缸(27)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25)配合的第一信号发生装置(29),第二主油缸(28)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二传感器(26)配合的第二信号发生装置(30);所述摆动机构(V)包括有第一摆动油缸(24)、第二摆动油缸(20),两摆动油缸的活塞杆对接形成“∧”形,其连接处设有当活塞杆伸缩时可推动其转动而可与所述第一泵送管(35)或第二泵送管(36)对接的摆动S管(37),摆动机构(V)上还设有可与所述第三、第四传感器(21,22)配合的第三信号发生装置(23);所述动力机构(I)、搅拌机构(II)、控制机构(III)、泵送机构(IV)及摆动机构(V)的液压油路连接方式为:主液压泵(9)与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P口连接;副液压泵(10)分别与所述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的P1、P2、P3口连接,还与搅拌机构(II)连接;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的T1、T2、T3口与回油箱(34)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A口同时连接第一个、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5)的A口;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A口同时连接第四个、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5,19)的A口,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4、15)的T口互通并与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P口连接,第四个、第五个及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18、19)的T口均连接到回油箱(34);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的P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油缸(27),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5)的P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油缸(28);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的P口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24),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9)的P口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20);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的控制端(7Y)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的A3口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控制端(8Y)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的B1口连接;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5)的控制端(9Y)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的B3口连接;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的控制端(10Y)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A2口连接;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控制端(11Y)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的A1口连接;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9)的控制端(12Y)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的B2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包括有电控系统、动力机构(I)、搅拌机构(II)、控制机构(III)、泵送机构(IV)、摆动机构(V)、回油箱(34)以及用于检测泵送行程的第一、 第二传感器05 J6),用于检测摆动行程的第三、第四传感器0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有PLC、手动开关及连接线路;所述动力机构(I)包括有原动机(8)、主液压泵(9)及副液压泵(10);所述控制机构(III)包括有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其中,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个及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2,3)中位机能为0型;还包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4,15,16,18,19),该六个阀在控制端无压力输入时P 口与T 口接通,在控制端有压力输入时P 口与A 口接通;所述泵送机构(IV)包括有平行并排设置的第一主油缸(27)、第二主油缸(观),两主油缸同向的一端通过液压管道接通,第一主油缸(XT)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一泵送管(35),第二主油缸 (28)另一端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二泵送管(36),第一主油缸(XT)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0 配合的第一信号发生装置( ),第二主油缸08)的活塞杆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二传感器06)配合的第二信号发生装置(30);所述摆动机构(V)包括有第一摆动油缸(M)、第二摆动油缸(20),两摆动油缸的活塞杆对接形成“ Λ ”形,其连接处设有当活塞杆伸缩时可推动其转动而可与所述第一泵送管(3 或第二泵送管(36)对接的摆动S管(37),摆动机构(V)上还设有可与所述第三、第四传感器(21,2 配合的第三信号发生装置(23);所述动力机构(I)、搅拌机构(II)、控制机构(III)、泵送机构(IV)及摆动机构(V)的液压油路连接方式为主液压泵(9)与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P 口连接;副液压泵(10)分别与所述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的P1、P2、P3 口连接,还与搅拌机构(II)连接;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3)的T1、T2、T3 口与回油箱(34)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A 口同时连接第一个、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 (13,15)的 A 口;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A 口同时连接第四个、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 (15,19)的A 口,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4、15)的T 口互通并与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P 口连接,第四个、第五个及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18、19)的T 口均连接到回油箱(34);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 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主油缸(27),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5)的P 口连接所述第二主油缸08);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的P 口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M),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9)的P 口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OO);第一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 的控制端(7Y)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3)的A3 口连接;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控制端(8Y)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的Bl 口连接;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 的控制端(9Y)与所述第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3)的B3 口连接;第四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6)的控制端(IOY)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A2口连接;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控制端(IlY)与所述第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的Al 口连接;第六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9)的控制端(12Y)与所述第二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的B2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液压泵(9)与第二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4)的P 口之间设有溢流阀(12),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3、14、巧)的T 口与第五个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18)的P 口之间设有溢流阀(1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秦月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