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9579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主架、连接于所述车主架上的前轮以及后轮,还包括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车主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可以利用位于车主架两侧的支撑架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停靠,不需要拉起自行车以使脚支架与地面接触,操作方便且不费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其广泛地运用于现时生活中,是比较轻巧、 便捷的交通工具,其可用于健身运动,也可用于一些短途、简单运输。现有技术中,自行车主要依靠设于后轮架的脚支架进行固定停靠,当用户需要固定停靠自行车时,可以将脚支架放下,并拉起自行车,使得脚支架与地面接触,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停靠,但是,当自行车的后座架上放置有货物时,后座架上的负重就较大,用户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将自行车拉起,才能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停靠,这样,使得自行车固定停靠操作不方便且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旨在解决现有自行车固定停靠操作不方便且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主架、连接于所述车主架上的前轮以及后轮,还包括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车主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车主架具有可与所述前轮连接的前轮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包括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的左、右连接架,所述左、右连接架分别置于所述前轮架的两侧,且一端与所述前轮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可与地面接触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端与所述左、 右连接架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架上设有可与地面接触并可转动的轮子。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个轮子。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K O进一步地,所述车主架中间具有主干架,所述主干架上设有可增强所述自行车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固杆。进一步地,所述车主架具有可连接所述后轮的后轮架,所述自行车还包括支撑面积可变化的后座架,所述后座架位于所述后轮的上方,所述后座架包括主架以及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架两侧的子架,且所述主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主架的后轮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增强所述后座架支撑强度的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二加固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座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轮架。进一步地,还包括置于前轮上方的储物架以及可增强所述储物架支撑强度的第三加固杆,所述储物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架,所述第三加固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物架, 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可以利用连接在车主架的支撑架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停靠, 不需要拉起自行车以使脚支架与地面接触,操作方便且不费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的示意简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座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简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座架处于叠合状态的示意简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固定停靠状态的示意简图一;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固定停靠状态的示意简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主架、连接于所述车主架上的前轮以及后轮, 还包括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车主架上。本技术中,用户可以利用位于车主架上的支撑架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停靠,不需要拉起自行车以使脚支架与地面接触,操作方便且不费力。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述,为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例。该自行车1包括作为自行车1主体框架的车主架11以及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12,车主架11构成自行车1的框架,该支撑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该车主架11上。这样,当用户需要固定停靠自行车1,可将支撑架12与地面接触,从而,自行车1的支撑架12、前轮以及后轮都与地面接触,可以实现自行车1的固定停靠,该过程中,用户不需要拉起自行车1以使脚支架17与地面接触,操作方便且不费力。本实施例中,自行车1的车主架11包括有前轮架12、后轮架13以及主干架11,前轮架12可用于安装自行车1的前轮,后轮架13可用于安装自行车1的后轮,主干架11置于前轮架12和后轮架13之间,从而构成整个自行车1的框架。如图2 3所示,支撑架12的两侧呈对称结构,其包括连接架121,该连接架121 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架和右连接架,该左连接架和右连接架为一体成型的,且该左连接架和右连接架分别设置在前轮架的两侧,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前轮架上,这样,更易于操作自行车1的固定停靠,且使得支撑架12不用承受过重,当自行车1固定停靠时,后座架16上的负重主要由后轮承受,前轮和支撑架12承受的重量较少,这样也便于支撑架12的操作。支撑架12还包括可与地面接触的活动架122,连接架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轮架12,其另一端与活动架122的一端可活动连接,即活动架122上端与左、右连接架活动连接,活动架122可绕其与前轮架12活动连接的一端转动,从而实现其另一端与地面接触,进而使得自行车1可固定停靠。具体地,上述的连接架121的另一端和活动架122的一端的可活动连接为铰接,该活动架122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相对应地,连接架1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孔,该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这样,活动架122的一端插设在连接架121的另一端,且在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处插入销轴,这样,就把活动架122和连接架121连接在一起,且活动架122可以绕销轴转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很轻便的就可以把活动架122转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自行车1的固定停靠,也可以把活动架122转动至不与地 面接触。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21与前轮架1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有时候,当自行车1处于固定停靠状态时,用户还希望可以移动自行车1,不需要每次都去操作支撑架1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在活动架122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地面接触且可转动的轮子123,这样,当自行车1处于固定停靠状态时,活动架122上的轮子123与地面接触,当用户需要移动自行车1时,可以不用收起支撑架12,直接移动自行车 1则可。在上述的轮子123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耐磨层1231,这样,可以保证轮子123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同时,也保证轮子123的耐久使用。本实施例中,耐磨层1231 的材料为橡胶。本实施例中,活动架1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轮子123,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活动架122的两侧也可以设置多个轮子123。本实施例中,活动架122—般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与地面接触,使得自行车1可固定停靠,一种是向上转至一定角度,不与地面接触,这样,自行车1可以正常行驶,为了使得活动架122能够稳固处于每种状态下,该支撑架12上还设有弹簧124,该弹簧124 —端连接于连接架121,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架122,这样,当活动架122与地面接触时,弹簧124处于拉伸状态,其对活动架122具有向上拉的弹性力,活动架122 —端连接于连接架121上, 且由于弹簧124的拉力作用,活动架122或卡紧于活动架122的一侧,从而使得活动架122 能够稳固的处于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当自行车1需要行驶时,向活动架122的另一侧转动活动架122,由于弹簧124拉力的作用,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主架、连接于所述车主架上的前轮以及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车主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主架、连接于所述车主架上的前轮以及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活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车主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架具有可与所述前轮连接的前轮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的左、右连接架, 所述左、右连接架分别置于所述前轮架的两侧,且一端与所述前轮架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可与地面接触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端与所述左、右连接架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上设有可与地面接触并可转动的轮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个轮子。6.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杏树
申请(专利权)人: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