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962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用以与该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对接部;所述对接框具有顶壁、连接该顶壁两端且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并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的一对第三侧壁及将该第三侧壁相互连接的第四侧壁,该一对相对延伸的第二侧壁将对接框构成有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收容于该对接框内。相对于现有电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有利于实现降低电连接器组件的整体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应用于该电子产品上的电连接器也被广泛的被采用。如 中国技术专利第200720034623. 6号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并请参阅图12所示,该电 连接器设有绝缘体1、固持于绝缘体1上的端子2及固持于绝缘体1上的遮蔽体3,所述绝 缘体1上设有一对舌板11及设置于该舌板11之间的固持板12 ;所述遮蔽体3设置于该舌 板11及固持板12的外侧,并通过固持板12分割成用以插接数个对接连接器的上、下对接 口 ,该上、下对接口相互独立设置。 因该固持板12可提供遮蔽体3与绝缘体1的固持效果,同时也可加强上、下对接 口的强度,但该固持板12的设置增加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不适应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 展。若为降低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所述
人员可能会将舌板11之间的固持板12 去掉,这种设变后的电连接器虽可以降低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但是,当仅有一对接连接器 与该电连接器的一舌板对接时,因该电连接器的舌板11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未设有其它构 造来抵接于该对接连接器上,增加了对接连接器的活动空间,若受外力的作用时可能会损 坏该舌板,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若将上下舌板ll之间的距离縮小时,而对 接连接器的高度无法縮小,从而该上下对接口可能只能容许其中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而无 法实现两对接连接器同时插入。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构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纵长设置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所述对接框具有顶壁、连接该顶壁两端且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并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的一对第三侧壁及将该第三侧壁相互连接的第四侧壁,该一对相对延伸的第二侧壁将对接框构成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并将对接框构成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 ,相对于现有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有利于实现降低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 括电连接器及用以与该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 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所述对接连接 器设有对接部;所述对接框具有顶壁、连接该顶壁两端且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并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的一对第三侧壁及将该第三侧壁相 互连接的第四侧壁,该一对相对延伸的第二侧壁将对接框构成有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所 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收容于该对接框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并将对接框构成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 ,而对接连接器收容于该对接框内,相对于现有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有利于实现降低电连接器组件的整体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用以与该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数个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每一对接连接器设有对接部;所述数个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同时收容于该对接框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遮蔽壳体形成对接框用以同时收容数个对接连接器,相对于现有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可同时插接数个对接连接器,以降低电连接器组件的整体高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6为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的对接连接器的示意图,并展现了本专利技术 对接连接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7为与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图; 图8为与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图; 图9为与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图; 图10为与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图; 图11为图9及图10的对接连接器相互结合的示意图,并展现了与电连接器相互 对接之前的情形。 图12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包括电连接器100及与该电连接器100 相互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0。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固持于绝缘本体 110上的端子120及遮蔽壳体130 ;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对接部、固持于该对接部外侧 的外壳240及延伸出该外壳240的线缆250,所述对接部设有绝缘体210、固持于绝缘体210上的导电元件220及遮覆于绝缘体210外侧的遮蔽构件230。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10设有 基部111及自基部110向前延伸有至少一对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舌板112及下舌板113,且 上舌板112向下舌板113凸伸有至少一凸部114,以增加上舌板的强度,而所述基部111设 有卡持槽115。上述端子120设有设置于舌板上的接触部121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侧的焊 接部122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130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10上,并环绕于该 上、下舌板及端子的接触部的外侧构成有对接框1301。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遮蔽壳体130固持于绝缘本体110上,在本实施方式 中,该遮蔽壳体130的对接框1301具有数个壁部并首位相连而成,该数个壁部为顶壁131、 连接于该顶壁131两端并向下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132、分别连接该第一侧壁并沿水平方 向相互面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133、分别连接该第二侧壁并向下延伸且与第一侧壁相互 平行的一对第三侧壁134及将该一对第三侧壁相互连接的第四侧壁,且该第一侧壁之间的 距离大于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其中,上述上舌板112设置于第一侧壁132之间,而下舌板 113设置于第三侧壁134之间,上述凸部114具有与下舌板相对的底表面,该底表面与第二 侧壁大致相平,并将对接框1301构成上、下对接框口,其中上对接框口主要由顶壁131、一 对第一侧壁132及一对第二侧壁133构成,而下对接框口主要由凸部114的底表面、一对第 三侧壁134及连接该一对第三侧壁134的第四侧壁135构成。 所述遮蔽壳体130的第二侧壁133卡持于绝缘本体110的基部的卡持槽115内 (请参图4所示),以将遮蔽壳体稳定的固持于绝缘本体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 四侧壁135具有连接第三侧壁134并倾斜延伸的倾斜壁136及连接该倾斜壁136的底壁 137,从而使下对接框口构成HDMI框口。所述遮蔽壳体的顶壁131向基部后侧延伸有弯折 片138 (请参阅图1所示),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纵长设置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具有顶壁、连接该顶壁两端且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并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的一对第三侧壁及将该第三侧壁相互连接的第四侧壁,该一对相对延伸的第二侧壁将对接框构成有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纵长设置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构成有对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具有顶壁、连接该顶壁两端且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并相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的一对第三侧壁及将该第三侧壁相互连接的第四侧壁,该一对相对延伸的第二侧壁将对接框构成有不同界面的对接框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互平行设 置,且该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 延伸的一对舌板,所述基部具有一前表面,所述一对舌板自该前表面延伸而成。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舌板为呈上、下设置的上舌板 及下舌板,且该上舌板向下舌板凸伸有凸部,在垂直于纵长方向的竖直方向上,该凸部的投 影落于下舌板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舌板的凸部具有与下舌板相对 的底面,该底面与第二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设有卡持槽,所述第二侧 壁卡持于该卡持槽内。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包括倾斜延伸并连 接所述第三侧壁的一对倾斜壁及连接该倾斜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玉华方志宏汪发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