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5941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下盖板、与下盖板配合的一上盖板及贴设于下盖板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与热源接触的一吸热部、自吸热部相对两端向上倾斜延伸的二延伸部,所述毛细结构包括与下盖板的吸热部贴设的一第一毛细段及与下盖板的延伸部贴设的二第二毛细段,所述第一毛细段的厚度较第二毛细段小,且第二毛细段的厚度中部向相对两侧递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板式热管的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毛细段较第二毛细段薄,平板式热管使用时,第一毛细段吸收下盖板的吸热部吸收的热量后,其内的工作液体能迅速蒸发带这些热量,而第二毛细段内储存的工作液体能迅速的流向第一毛细段,使平板式热管不发生烧损,从而保证了平板式热管的传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热管来解决高速计算机的高密度散热问题,如热导管、回路式 热管、以及平板式热管(Vapor Chamber)等产品。 平板式热管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热管相同,因其具有比传统热管更大的热传导面 积,且符合"轻、薄、短、小"的高实用价值,而被大量应用在具有较大散热面的电子产品上。 如图1及图2所示,一般的平板式热管具有以冲压制程制备的一上盖板100、与上 盖板100配合的一下盖板101及在上盖板100、下盖板101之间的毛细结构102,若干工作液 体填充至上下盖板100U01间。该毛细结构102的厚度一致。该下盖板101中部向下凸伸 有一吸热部103,用以与发热电子元件接触。毛细结构102贴设于下盖板101及吸热部103 的内表面。当吸热部103吸收发热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后,贴设于吸热部103的毛细结构 102内的工作液体蒸发以带走热量。此时,若毛细结构102太厚,工作液体蒸发所产生的气 泡使毛细结构102与下盖板10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蒸汽层,从而加大了热管的热阻,进而 导致下盖板101的温度急速上升而造成热管烧损。若毛细结构102太薄,工作液体蒸发过 快而冷凝后的工作液体的回流速度较慢,从而使毛细结构102发生干燥甚至烧损,从而影 响热管的工作性能。 因此,如何制得最佳毛细结构的平板式热管,实为相关业者所致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厚、薄变化的毛细结构的热管及这种热管的制造 方法。 —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下盖板、与下盖板配合的一上盖板及贴设于下盖板内表 面的一毛细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与热源接触的一吸热部、自吸热部相对两端向上倾斜延 伸的二延伸部,所述毛细结构包括与下盖板的吸热部贴设的一第一毛细段及与下盖板的延 伸部贴设的二第二毛细段,所述第一毛细段的厚度较第二毛细段小,且第二毛细段的厚度 中部向相对两侧递减。 —种平板式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l)提供一下盖板及与下盖板配合 的一上盖板,该下盖板具有一水平的吸热部、自吸热部相对两端倾斜向上、向外延伸的二延 伸部及自延伸部水平向外延伸的二结合部;(2)提供若干金属粉体;(3)提供一模具,该模 具包括一将上盖板围设其内且一端开口的上模盖及一将下盖板为设其内且一端开口的下 模盖,将金属粉体填充至模具内;(4)高温烧结下盖板、上盖板及模具,使模具内的金属粉 体烧结形成一连续的、贴设于下盖板上表面的一第一毛细结构及贴设于上盖板下表面的一 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贴设于下盖板吸热部的一第一毛细段、贴设于延伸 部的二第二毛细段,所述第一毛细段较第二毛细段薄;(5)取出模具,并将上盖板及下盖板4组合以得到本实施例的平板式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式热管的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毛细段较第二毛细段薄,平板式热管使用时,第一毛细段吸收下盖板的吸热部吸收的热量后,其内的工作液体能迅速蒸发带这些热量,而第二毛细段内储存的工作液体能迅速的流向第一毛细段,使平板式热管不发生烧损,从而保证了平板式热管的传热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平板式热管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传统的平板式热管的组装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平板式热管及与其配合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平板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平板式热管及与其配合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平板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平板式热管及与其配合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平板式热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热管IO,其具体制造过程如下 所示(l)提供一金属下盖板11及与下盖板11配合的一呈内凹、碗状的平板状金属上盖板 13,该下盖板11以冲压制成且呈碗状设置,具有一水平的吸热部112、自吸热部112相对两 端倾斜向上、向外延伸的二延伸部114、自延伸部114水平向外延伸的二结合部116以及自 结合部116外侧末端向上延伸的侧壁118 ; (2)提供若干金属粉体;(3)提供一模具15,该模 具15包括一将上盖板13围设其内且一端开口的上模盖153及一将下盖板11为设其内且 一端开口的下模盖151。上模盖153与上盖板13共同形成一横截面呈矩形的上模腔154。 该下模盖151与下盖板11共同形成一下模腔152。该下模腔152包括对应下盖板11吸热 部112中部的第一收容段1522、对应延伸部114的第二收容段1524以及对应结合部116的 第三收容段1526。该第一、第二、第三收容段1522、1524及1526均为内空的腔室,且依次 相互连通。第一收容段1522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第二收容段1524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 形。该第二收容段1524的深度自中部向相对两端递减。第三收容段1526包括一第一连接 段1526a及自第一连接段1526a—端延伸的一第二连接段1526b。该第一连接段1526a与 第二收容段1524相连。该第一连接段1526a的横截面大致呈梯形。该第二连阶段1526b的 横截面大致呈矩形。第二、第三收容段1524、 1526的深度均较第一收容段1512的深度大。 第三收容段1526的第二连接段1526b深度较第二收容段1524大,且第三收容段1526的深 度自第二收容段1524向外递增。(4)将金属粉体填充至上、下模腔154、152内;(5)高温烧 结下盖板11、上盖板13及模具15,使模具15内的金属粉体烧结形成一连续的、贴设于下盖 板11上表面的一第一毛细结构16及贴设于上盖板13下表面的一第二毛细结构17。该第 一毛细结构16包括贴设于下盖板11吸热部112的、一厚度均匀的第一毛细段161、贴设于 下盖板11延伸部114的第二毛细段163及贴设于结合部116的一第三毛细段165。第一5毛细段161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该第二毛细段163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其厚度自中 部向相对两端递减。该第三毛细段165包括一第一延伸段1651及一第二延伸段1653。该 第一延伸段1651与第二毛细段163相连,其横截面大致呈梯形且其厚度自第二毛细段163 向外递增。第二延伸段1653自第一延伸段1653 —端延伸,其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且其厚度 与第一延伸段1651的最大厚度相等。第二毛细结构17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第一毛细结 构16的第二毛细段163及第三毛细段165的第一延伸段1651的上表面共面。(6)取出模 具15,然后将上盖板13及第二毛细结构17放置在下盖板11与第一毛细结构之上,将上盖 板13、下盖板11、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6、17通过烧结、粘结或焊接的方式组合以得到本实 施例的平板式热管10。此时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6、17的最外端相互连接且其内部的孔隙 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段161的厚度沿其延伸方向均匀设置。第二毛细段163的 平均厚度大于第一毛细段161的厚度。第三毛细段165的平均厚度大于第二毛细段163的 平均厚度,其中,第三毛细段165靠近第二毛细段163的部位的厚度小于第二毛细段163靠 近第三毛细段165的部位的厚度,而第三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下盖板、与下盖板配合的一上盖板及贴设于下盖板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与热源接触的一吸热部、自吸热部相对两端向上倾斜延伸的二延伸部,所述毛细结构包括与下盖板的吸热部贴设的一第一毛细段及与下盖板的延伸部贴设的二第二毛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段的厚度较第二毛细段的厚度小,且第二毛细段的厚度由其中部向相对两侧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春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