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5872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键支撑部内部的金属织物层。因该金属织物层的耐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金属织物层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特别是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上的按键及 该按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式样的电子装置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装置的厚度、使用寿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 的要求。为了满足此类要求,各电子装置生产厂商无不使电子装置朝着厚度薄、且使用寿命 长的方向设计。为降低电子装置厚度,各电子装置厂商通常在电子装置上使用薄型按键。图l是现有技术按键的断面图。该按键l包括键顶部ll、键支撑部13及二导光部15。该键顶部l 1是由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简称PC材料)制成,其上设有供使用者识别的 数字、字母等图案。该键支撑部13通过黏结剂粘接在该键顶部11的下表面,其包括本体131 、至少两个延伸部133、至少两个安装部135及一接触部137。该延伸部133从该本体131的靠 近底部处朝两侧对称向外一体延伸而成,其厚度远小于该本体131的厚度。该延伸部133给该 键支撑部13提供一定弹性力,使该键支撑部13变形后自行恢复至原形。该安装部135分别垂 直形成在该延伸部133的下端,装配时和电子装置(图未示)的壳体配合。该接触部137垂直形 成在该本体131的底面中心,其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该导光部 15设在该延伸部133的底面及该安装部135的外侧。该导光部15将背光模组(图未示)发出的光 导向该按键l的上方,使设在该键顶部ll上的数字、字母等图案发光。使用该按键l时,用手指按压该键顶部ll。该键支撑部13在该键顶部11的压力下,克服 该延伸部133的弹性力一同向下移动。设在该键支撑部13底面中心的接触部137在向下移动时 ,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以此开启或关闭电路基板上的开关。因该延伸部133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故在该键支撑部13向下移动时,该延伸部133的最 先变形且变形量最大,因此延伸部133的使用寿命小于其他部位。在长时间使用上述按键l后 ,该延伸部133就会最先断裂,进而影响该按键l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延伸部133的使用强度及寿命, 一般通过用模内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在该 延伸部133及该本体131的上表面设置热可塑性聚亚胺酯薄膜139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下简称为TPU薄膜139) 。 g卩,该TPU薄膜139形成在该本体131及该二延伸部 133的上表面,覆盖该键支撑部13的整个上表面。因该TPU薄膜139耐拉强度较好,且和该键支撑部13紧紧接合在一起,所以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133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但是,该TPU薄膜139在加热至85i:时很容易收縮,因此用嵌件成型方法制造该按键l时 ,不好控制该TPU薄膜139的尺寸大小,进而影响该按键l的尺寸精度及质量。且,因该TPU薄 膜139不导电,故使用该按键l时会聚集大量静电,进而会击穿该按键l。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使用寿命且可以防止静电产生的电子装置用按 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 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 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键支撑部内部的金属 织物层。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含有第一雌模及第一雄模的第一模型、含有 第二雌模及第二雄模的第二模型及输送网状金属织物层的输送装置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 第二模型后,用输送装置将金属织物层顺序送入第一模型的第一雌模和第一雄模之间、及第 二模型的第二雌模和第二雄模之间的步骤;关闭第一模型并向该第一模型内注入熔融树脂以 形成键支撑部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第二模型,并用输送该金属织物层的方法将该键支撑 部送至该第二模型处的步骤;关闭第二模型,使该键支撑部嵌入内第二模型内,并向该第二 模型内注入熔融材料以形成导光部的步骤。相较于现有的按键,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的延伸部内部设有金属织物层。因该金属织物层的耐 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 即,长时间使用该按键后,该延伸部也不会断裂,因此可以提高该按键的使用寿命。且,该 金属织物层的热收縮率和键支撑部相似,所以在加热时不会过度收縮也不会过度膨胀,因此 制造该按键时可有效控制其尺寸精度,提高按键的尺寸精度。且,因该金属织物层为导电性 织物,故可以防止该按键上聚集静电,进而可以防止该按键被击穿,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按键的剖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按键的剖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按键的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按键的剖面图; 图5是制造本专利技术按键的模型的开启状态图;图6是制造本专利技术按键的模型的关闭状态图7是制造本专利技术按键的模型的开启状态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9是制造本专利技术按键的另一模型的开启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用按键3的剖面图,其包括键顶部31、键支撑部33、 导光部35及形成于该键支撑部33内部的一金属织物层37。该电子装置是指移动电话、个人掌 上电脑等产品。该键顶部31是由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简称PC材料)用注射成型方法制造而成 。该键顶部31上设有用于识别的文字、数字、符号等图案。该键支撑部33由硅树脂(Silicone)材料制造,其通过黏结剂或一体成型方式固接在该键 顶部31的下表面。该键支撑部33包括一体形成的本体331、延伸部333、安装部335及接触部 337。该延伸部333从该本体331的靠近底面的周缘对称向外一体延伸而成,其厚度小于该本 体331的厚度。该延伸部333给该键支撑部33提供一定的弹性力,使该键支撑部33变形后可自 行恢复至原形。该安装部335分别形成在靠近该延伸部333端面的下端,装配时其和电子装置 (图未示)的壳体配合。该接触部337凸设于该本体331的底面中心,其在该键支撑部33变形向 下移动时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该导光部35设在该键支撑部33的两端,即设在该延伸部333的底面及该安装部335的外侧 。该导光部35将背光模组(图未示)发出的光导向该按键3的上方,使设在该键顶部31上的数 字、字母等图案发光。该金属织物层37为用导电性金属细丝织成且具有多个小孔的网状金属织物,其布设在该 本体331及该延伸部333的内部,并与延伸部333的延伸面大致平行。该金属织物层37通过模 内嵌件成型方法(Insert Molding)—体形成于该本体331及该延伸部333的内部。成型时,组 成键支撑部33的熔融硅树脂会渗入该金属织物层37的网孔内,形成坚固一体。S卩,该金属织 物层37及组成键支撑部33的硅树脂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该键支撑部33和该金属织物层37紧密 接合。可以理解,该金属织物层37也可以采用和硅树脂的热膨胀率相似的导电性网状织物或 金属纤维。如上所述,该延伸部333及该本体331的内部设有金属织物层37。因该金属织物层37的耐 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333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金属织物层37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 3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键支撑部内部的金属织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键支撑部内部的金属织物层。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织物层是通过用模 内嵌件成型方法形成于延伸部或该键支撑部的内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织物层为用导电性 金属细丝织成的网状金属织物,该键支撑部渗入该金属织物层的网孔内。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支撑部还包括形成在 该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下端,且在装配时和电子装置壳体配合的安装部。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形成在该延 伸部的端面或者形成在该延伸部的底面及该安装部的外侧的导光部。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和该延伸部的连接 处及该延伸部和该安装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顶部由聚碳酸酯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釰持芳雄大岛哲治小川正树渡边和章竹内英二脇坂圭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