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5556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设置为积层式变压器,变压器表面设有若干导接片,所述共模抑制模组包括设有若干导接脚的壳体,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通过该等导接片与导接脚可方便地装置于电连接器或外部电路板上,并形成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之间的电性连接。此种结构可方便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统,尤其涉及其变压 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产品中,通常做法是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 圈连体设置,然后装设在电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上,最后再转接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之传 统设计中,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组成模组的线圈需手工绕制,而手工绕制的方式效率低, 线圈品质较差,且不利于生产流程中的自动化,从而导致了连接器的成本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 统,其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之连接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 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 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 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 ,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 网络通路的第二侧,所述变压器设置为积层式变压器,变压器表面设有若干导接片,所述第 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第一、第二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于该等导接片,所述共模 抑制模组包括设有若干导接脚的壳体,第三、第四线圈装入该壳体中并焊接于该等导接片, 且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脚分别与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系统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分开设置成独立 的模组结构,便于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自动化生产,且变压器均为积层式设计,此种结 构可大大縮小变压器的体积,并改善其电气性能,方便安装;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装入绝缘壳体中,形成稳定结构的模组,亦便于自动化安装。附图说明图l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图3是图2所示内置电路板与变压器模组及共模抑制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二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图6是图5所示外部电路板与变压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配合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三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图9是图8所示内置电路板与变压器的配合示意图。图IO是本公司先前设计之第四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图12a是符合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与本技术的一种10/100网络电连接器系统的电路图 图12b是图12a中一个网络通路的电路示意图。图12c是图12a共模抑制模组省略接地用的第五线圈的电路示意图。图12d是符合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与本技术的一种10/1000网络电连接器系统的电路示 意图。图13是符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4是符合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5是符合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6是符合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至图3及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一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 100,其包括一外部电路板l、安装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电连接器3、装置于电连接器3内的变 压器5及共模抑制模组7。该电连接器系统100形成有两个用以传递差分信号的网络通路,各 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O。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设有对接空间(未标号)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的内置 电路板33、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侧并延伸进入上述对接空间(未标号)的若干对接端子 35、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另一侧并将内置电路板33连接至外部电路板1的若干转接端子37, 所述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0,转接端子37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所述内置电 路板33设有若干导电路径331及连接于导电路径331的若干导电片333。所述变压器5包括一环形磁芯(未标号)及缠绕于该磁芯的第一线圈51与第二线圈53 ( 结合参阅图12a所示),第一、第二线圈51、 53均设有中心抽头55、 57,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 、第二线圈51、 53的两端及中心抽头55、 57均焊接于内置电路板33上的部分导电片333。共 模抑制模组7包括绝缘的主体71、收容于该主体71内并缠绕于同一磁芯(未图示)的第三、 第四、第五线圈73、 75、 79(结合参阅图12a所示)及设置于主体71的若干导接脚77,所述第 三、第四、第五线圈73、 75、 7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各导接脚77,各导接脚77表面焊接于 其余部分导电片333。第一线圈51的两端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路径331电性连接于转 接端子37,第一线圈51的中心抽头55连接于内置电路板33的接地线路(未图示)。所述变压 器5的第二线圈53的两端与中心抽头57通过部分导电路径331及导接脚77电性连接于共模抑制 模组7的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 75、 79的一端。第三、第四线圈73、 75的另一端通过导 接脚77、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线路331电性连接于前述对接端子35,第五线圈79的另一 端连接于内置电路板33的接地线路(未图示)。在此先前设计中,所述变压器5与共模抑制模组7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变压器5的第一 线圈51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导电路径331与对接端子35连接,而将共模抑制模组7的第三、第 四线圈73、 75的前述另一端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路径331与转接端子37连接。这样 使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转接端子37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0。图4至图6及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二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 100,其包括一外部电路板l'、安装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电连接器3'、装置于外部电路板l' 上的变压器5'及共模抑制模组7',该电连接器系统100形成有两个用以传递差分信号的网络 通路,各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0'。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设有对接空间(未标号)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的内 置电路板33'、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侧并延伸进入上述对接空间(未标号)的若干对接端 子35'、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另一侧并将内置电路板33'连接至外部电路板l'的若干转接端 子37',所述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0'。所述内置电路板33'设有若干导电路径 331'。外部电路板l'设置有若干导电路径ll'及连接于导电路径ll'的导电片13'。所述变压器5'包括第一线圈51'与第二线圈53'(结合参阅图12b所示),第一、第二线 圈51'、 53'均设有中心抽头55'、 57',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第二线圈51'、 53'的两端及中 心抽头55' 、 57'均焊接于外部电路板l'上的部分导电片13'。共模抑制模组7'包括绝缘的主 体71'、收容于该主体7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设置为积层式变压器,变压器表面设有若干导接片,所述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第一、第二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于该等导接片,所述共模抑制模组包括设有若干导接脚的壳体,第三、第四线圈装入该壳体中并且其两端分别焊接于该等导接片,且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脚分别与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设置为积层式变压器,变压器表面设有若干导接片,所述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第一、第二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于该等导接片,所述共模抑制模组包括设有若干导接脚的壳体,第三、第四线圈装入该壳体中并且其两端分别焊接于该等导接片,且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脚分别与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电性连接。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设有安装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均表面贴装于该内置电 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通过内置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 、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脚。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与 共模抑制模组均表面贴装于所述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分别通过外 部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与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脚分别电性连接。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设有处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及连接内置电路板与外部电路板的若干转接端子,所述 变压器表面贴装于内置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铭璋吴立群黄朝栋徐勇春林志民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