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506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与一个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的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入光面,一个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一个位于在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的侧面。该入光面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部和一个围绕该第一入光部的第二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为一个平面,该第一入光部与该第二入光部的夹角为钝角,该第二入光部与该侧面的夹角为锐角。该出光面包括一个第一出光部及一个围绕该第一出光部的第二出光部,该第一出光部与该第一入光部相对,该第一出光部为一个凹曲面。该侧面为一个全反射面,该侧面与该出光面的第二出光部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因具有功耗低、寿命长、体积小及亮 度高等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在此,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可参见Daniel A. Steigerwald等人在文献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Vol. 8, No. 2, March/April 2002中的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文。发光二极管可应用于光源模组,例如路灯。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一般为90度至120度 ,其中央(出光角约为0度至30度)的光线强度较强,周围的光线强度较弱,导致整个光源 模组的出光不均匀,从而使得具有该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模组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出光均匀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包括 一个发光二极管与一个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的 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入光面, 一个与该入光 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一个位于在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的侧面。该入光面包括一个第一 入光部和一个围绕该第一入光部的第二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为一个平面,该第一入光部与 该第二入光部的夹角为钝角,该第二入光部与该侧面的夹角为锐角。该出光面包括一个第一 出光部及一个围绕该第一出光部的第二出光部,该第一出光部与该第一入光部相对,该第一 出光部为一个凹曲面。该侧面为一个全反射面,该侧面与该出光面的第二出光部的夹角为锐 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经由设置光学透镜来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 线进行修正,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经第一入光部入射至该光学透镜中并经 由该第一出光部出射,该第一出光部为凹曲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该发光 二极管中央的亮度。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另一部分的光线经第二入光部入射至该光学透镜的 侧面,光线在侧面发生全反射后经由该出光面的第二出光部出射,使得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 周边的光束主要经由第二出光部出射,有效的提高了该发光二极管周边的出射光的亮度,从而可使得整个光源模组的出光均匀度得到相应地提升。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沿剖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20,其包括 一个发光二极 管21以及一个光学透镜22。请参见图2,该光学透镜22包括一个入光面23、 一个与该入光面23相对的出光面24以及 一个设置在该入光面23与该出光面24之间的侧面25。该入光面23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部231、 一个第二入光部232以及一个圆环面233。该第一 入光部231为一个平面。该第二入光部232设置在该第一入光部231与该圆环面233之间。该第 二入光部232围绕该第一入光部231,且与该第一入光部231的夹角为8 1,该夹角8 l为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9 1的取值范围为110度 160度。该圆环面233围绕该第二入光部 232,该圆环面233与该第一入光部231平行。该圆环面233的设置主要用于当该光学透镜22与 其它物件接合时,能很好的接合。可以理解的是,该入光面23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部231及一个第二入光部232,该 侧面25可以直接与该第二入光部232相连。该出光面24包括一个第一出光部241与一个第二出光部242。该第一出光部241与该第一 入光部231相对,其为一个凹曲面。该第二出光部242围绕该第一出光部241,其为一个向内 凹陷的圆环形平面。当然,该第二出光部242也可为其它形状,如为一个向内凹陷的圆环形 曲面,或为圆环形曲面与圆环形平面的组合。该侧面25与该入光面23的圆环面233相连接,并成一个夹角9 2,该夹角9 2为钝角。在 本实施例中,该夹角e2的取值范围为100度 160度。同时,侧面25与该出光面24的第二出光部242相连接,并成一个夹角e 3,该夹角e 3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e 3的取值范围均为30度 80度。该发光二极管22与该光学透镜22的入光面23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 22位于该入光面23的中心轴线00'上。该发光二极管22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经第一入光部231入射至该光学透镜22并经由该 第一出光部241出射,该第一出光部241为凹曲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发光二极管22中央的亮度。该发光二极管22发出的另一部分的光线经第二入光部232入射至该光学透镜22的侧面25 ,光线在该侧面25发生全反射后经由该出光面24的第二出光部242出射,使得发光二极管22 发出的周边的光束主要经由第二出光部242出射,有效的提高了发光二极管22周边的出射光 的亮度,从而可使得整个光源模组20的出光均匀度得到相应地提升。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只要其不偏 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 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包括: 一个发光二极管, 一个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的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入光面,一个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一个位于在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的侧面,该入光面 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部和一个围绕该第一入光部的第二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为一个平面,该第一入光部与该第二入光部的夹角为钝角,该第二入光部与该侧面的夹角为锐角,该出光面包括一个第一出光部及一个围绕该第一出光部的第二出光部,该第一出光部与该第一入光部相对,该第一出光部为一个凹曲面,该侧面为一个全反射面,该侧面与该出光面的第二出光部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与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的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入光面,一个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一个位于在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的侧面,该入光面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部和一个围绕该第一入光部的第二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为一个平面,该第一入光部与该第二入光部的夹角为钝角,该第二入光部与该侧面的夹角为锐角,该出光面包括一个第一出光部及一个围绕该第一出光部的第二出光部,该第一出光部与该第一入光部相对,该第一出光部为一个凹曲面,该侧面为一个全反射面,该侧面与该出光面的第二出光部的夹角为锐角。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 进一步包括一个圆环面,该圆环面围绕该第二入光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圆环面 与该第一入光部平行。4 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福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