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855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包括,绝缘壳体,其前端、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一~第三插孔;绝缘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第一~第三腔室,绝缘壳体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形成上下层结构;第一、第二腔室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及前后隔板;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及弹压片,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第二腔室,位于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第一、第二接线板,穿设于第一、第二腔室上部前后隔板;与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配合形成接线式结构;单层接线端子及弹压片,穿设于第三腔室,形成插线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种连接方式设计在同一产品上,大大缩小安装两个以上连接器而造成空间过大;并且,减少零件,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安装便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种接线座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接线座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式连接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要求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螺丝锁付式、端子式、插拔式...。目前市场上的连接器均为单一连接方式,当客户需要两种以上接线方式时,对产品的选择很是困难。为此如何更快地开发多种节能、降耗、便携多用式连接器是本行业发展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将多种连接方式设计在同一产品上,大大缩小安装两个以上连接器而造成空间过大;并且,减少零件,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安装便携。另外,还附带温度过高自动切断回路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包括,绝缘壳体,其前端、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一 第三插孔;对应三个插孔,绝缘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的三个独立、并列的第一 第三腔室,绝缘壳体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形成上下层结构;绝缘壳体内一侧的第一、 第二腔室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及其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前后的前后隔板;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 第二腔室,位于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其前端及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一~第三插孔;对应三个插孔,绝缘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的三个独立、并列的第一~第三腔室,绝缘壳体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形成上下层结构;绝缘壳体内一侧的第一、第二腔室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及其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前后的前后隔板;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第二腔室,位于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一、第二插孔进入绝缘壳体内的导线连接;第一、第二接线板,分别穿设于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前后隔板,所述第一、第二接线板通过螺丝分别螺入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第一、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其前端及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一 第三插孔;对应三个插孔,绝缘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的三个独立、并列的第一 第三腔室,绝缘壳体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形成上下层结构;绝缘壳体内一侧的第一、第二腔室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及其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前后的前后隔板;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 第二腔室,位于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一、第二插孔进入绝缘壳体内的导线连接;第一、第二接线板,分别穿设于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前后隔板,所述第一、第二接线板通过螺丝分别螺入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第一、第二水平隔板由螺母连接固定,与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配合形成接线式结构;单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穿设于绝缘壳体内的第三腔室,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三插孔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合璧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