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防止噪音问题的、接地连接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81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包括具有将连接到电缆(13)的中心导体的端子部分的第一触点的连接器中,第二触点(2)与第一触点通过壳体(11)保持在一起。接地棒(4)夹紧所述电缆并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外导体。外壳(12)连接到壳体。接地棒具有将连接到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的触点连接端子(4a)。所述外壳至少覆盖第一触点的端子部分、所述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以及接地棒。至少所述接地棒和所述外壳中的一个具有将连接到匹配连接器的外壳的壳体连接端子(2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适于用在高速传输中,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适于例如PDA(便携式数字助理)和移动电话的小尺寸电子设备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高速传输,同轴电缆通常广泛使用。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通过绝缘件围绕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导体。因此,将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将连接到所述中心导体的触点和将连接到外导体的接地连接结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JP-A)No.2001-307822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这样的接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覆盖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保持将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触点。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安置在与所述触点的接触部分对应的位置处并通过绝缘体固定地保持,所述第二外壳部件通过绝缘体可移除地保持。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具有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与所述绝缘体协作夹紧和保持所述同轴电缆。上述的接地连接器结构通过所述外壳连接到匹配连接器。此外,接地连接点数目较小。因此,增加了电阻。结果,接地条件不足,这样从信号线产生的噪音不足以屏蔽,经常导致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电阻在接地连接中可以相当地减小并因此改进来防止噪音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有效地实现使用在例如移动电话和PDA中的小尺寸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细同轴电缆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线的接地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将随着说明的进行变得明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连接到电缆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具有将连接到电缆的中心导体的端子部分;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具有接地端子部分;壳体,所述壳体保持所述第一、第二触点;接地棒(ground bar),所述接地棒夹紧所述电缆并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外导体;以及外壳,所述外壳连接到壳体。所述接地棒具有触点连接端子以连接到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所述外壳至少覆盖第一触点的端子部分、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以及接地棒。所述接地棒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外壳连接端子以连接到所述匹配连接器的外壳。附图说明图1A-1D是根据该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显示作为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图1E是沿着图1A的线1e-1e所取的剖视图;图1F是显示在图1A-1D中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A是显示在图1A-1D中的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的透视图;图2B是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C是图2A的另外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是显示在图1A-1D中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的透视图;图4是包括通过接地棒所保持的电缆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5是当所述电缆组件固定到如图2A中所示的壳体时、图4中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6是描述接地棒和插头外壳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7A是从一侧观察的制造过程期间的图4中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7B是从相对侧看到的、与图7A相似的透视图;图7C是在完成从一侧看到的制造过程的完成之后、图4中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8A-8D是该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将连接到图1A-1D中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图9A是显示在图8A-8D中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9B是显示在图8A-8D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和图9C是图9B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图1A-6,现在将说明根据该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A-1F,用于高速传输的插头连接器10包括作为第一触点1的多个信号触点和作为第二触点的一对接地触点2,每个所述接地触点由细长导体材料形成;绝缘壳体11,所述绝缘壳体11保持所述信号触点1和接地触点2;导电接地棒4,所述导电接地棒4保持多个电缆13,所述电缆13包括同轴电缆并连接到所述壳体11;以及插头外壳12,所述插头外壳12由金属板所制造并从上面覆盖所述壳体11和接地棒4。在所述插头外壳12的相对侧上,形成一对插头外壳保持部分15。所述插头外壳保持部分15通过分别形成在所述壳体11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固定部分14所保持。所述壳体11设有形成在其前侧上的配合部分11a以配合到匹配连接器。从所述壳体11的后侧,连接到所述触点1、2的电缆13被取出。显示在附图中的插头连接器10具有例如长度16.5mm、高度1.4mm和宽度2.3mm的较小的尺寸。如图2A-2C中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10的壳体11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设有容纳槽11b,所述容纳槽11b分配给信号触点1;以及另一容纳槽11c,所述容纳槽11c在所述壳体11的中心处形成并分配给接地触点2。每个所述信号触点1具有端子部分1a,所述端子部分1a放置在各容纳槽11b中并用作将连接到各电缆13的中心导体13a的连接部分。作为接地端子部分,接地触点2包括端子部分2a,所述端子部分2a分别放置在容纳槽11c中,所述容纳槽11c被定位在所述壳体11的中间部分处。每一个所述接地触点2还包括另一端子部分2b,所述端子部分2b沿着所述壳体11的突出的壁11d延伸并用作连接到匹配连接器的外壳连接端子,这将在后面参照图8A-9C进行描述。在壳体11中,所述固定部分14被形成在其相对侧上以容纳所述插头外壳12。每个所述固定部分14设有接地棒配合孔14b和接地棒配合槽14c。如图3中所示,所述插头壳体12设有形成在其相对侧上的插头外壳保持部分15。每一个所述插头外壳保持部分15具有插头外壳连接部件15a,所述插头外壳连接部件15a形成在其前侧上并向下延伸;和C形插头外壳连接部件15b,所述C形插头外壳连接部件15b形成在其后侧上。所述插头外壳连接部件15a、15b彼此协作以将所述插头外壳12固定到所述壳体11的固定部分14。所述插头外壳12具有前端部分12b,所述前端部分12b沿着通常垂直的方向弯曲;和后端部分12e,所述后端部分12e变成圆形的形状向上弯曲。所述插头壳体12具有形成在其后侧上的开口部分12f以用作将在后面说明的焊接孔。参照图4,所述接地棒4包括接地棒体4c;电缆保持部件4d,所述电缆保持部件4d具有通常S形的截面;和一对接地棒连接部件4b,所述接地棒连接部件4b具有通常U形的形状且形成在接地棒体4c的左侧和右侧上。所述接地棒体4c包括触点连接端子(触点连接部件)4a,所述触点连接端子4a形成在其中心并向前延伸。所述触点连接端子4a包括从接地棒体4c延伸的倾斜部分和从所述倾斜部分延伸的水平部分。所述触点连接端子4a的水平部分被焊接并连接到显示在图1E中的接地触点2的连接部分2a。接地棒4预先保持所述电缆13。特别地,每一个所述电缆13具有中心导体13a、通过绝缘部件围绕所述中心导体13a的外导体(未示出);以及覆盖所述外导体的外铠装(未示出)。所述电缆13沿着横向方向被安装在预定的节距处。所述外导体具有夹紧在所述接地棒体4c和电缆保持部件4d之间的被暴露部分并通过焊接固定。在每一个电缆13的一端处,中心导体13a被暴露。在从所述一端分开的部分处,所述外导体被暴露。每一个所述接地棒连接部件4b插入到接地棒配合孔14b中以及固定部分14的接地棒配合槽14c,这从图2c中清楚可见。这样所述接地棒4通过如图5中所示的壳体11所保持。在接地棒4通过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连接到电缆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具有将连接到电缆的中心导体的端子部分;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具有接地端子部分;壳体,所述壳体保持所述第一、第二触点;接地棒,所述接地棒夹紧所述电 缆并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外导体;以及外壳,所述外壳连接到壳体,所述接地棒具有触点连接端子以连接到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所述外壳至少覆盖第一触点的端子部分、第二触点的接地端子部分以及接地棒;所述接地棒和所述外壳中 的至少一个具有外壳连接端子以连接到所述匹配连接器的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池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