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17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5
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整流模块及第一多极互连短路片;第一底座,其一侧设至少一个安装通孔;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包括绝缘基座、三个电源导电端子、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绝缘基座为U形壳体,其一侧上部穿设于第一底座的安装通孔中;绝缘基座内设电源侧隔室、信号侧隔室,其位于第一底座一侧壳体设短接隔室;电源导电端子、信号端子分设于电源侧隔室、信号侧隔室内;第一多极互连短路片可选择地设于短接隔室,其一接触部伸入信号侧隔室内与信号端子抵靠接触;整流模块设于第一底座的安装通孔上,包括整流基座、三个电源端子、第一、第二整流端子,电源端子、第一、第二整流端子的接触部连接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的电源导电端子和信号端子;整流电路板,设于整流基座的前端板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1、现有常见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一般由信号及电源模块、整流模块或逆变模块组成,并焊接在一电路板上。

2、上述结构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由于各模块采用电路板焊接连接,使制造工艺复杂,另外,采用焊接连接,有可能产生虚焊或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造成脱焊,影响使用。特别是,电路板在承载大电流情况下,容易发生由于高温而引起烧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采用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使连接器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可靠,制造工艺也相较现有技术简单,也降低了零件制造难度和成本;特别是,本技术由于采用机械结构方式连接,克服了电路板无法承载大电流的缺陷,符合ul设计标准,温升值在30度以下。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整流模块及第一多极互连短路片;其中,

4、第一底座,其一侧设至少一个安装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整流模块及第一多极互连短路片;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信号及电源模块、逆变模块及第二多极互连短路片;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的整流基座两侧设可固定所述整流电路板的固定件,相应的,所述整流电路板两侧设与该固定件配合的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的逆变基座两侧设可固定所述逆变电路板的固定件,相应的,所述逆变电路板两侧设与该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整流模块及第一多极互连短路片;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信号及电源模块、逆变模块及第二多极互连短路片;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的整流基座两侧设可固定所述整流电路板的固定件,相应的,所述整流电路板两侧设与该固定件配合的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的逆变基座两侧设可固定所述逆变电路板的固定件,相应的,所述逆变电路板两侧设与该固定件配合的固定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卡扣件,所述固定结构为供卡扣件卡扣的固定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所述第二信号及电源模块电源导电端子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设计至少2个弯曲而形成至少2个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及电源模块的电源导电端子的连接板及其两端的两连接端子为一体式设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基座的底板及其上的纵向隔板、隔板、前端板、后端板为一体式设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及电源模块的电源导电端子的连接板及其两端的两连接端子为一体式设计。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秀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